书城成功励志智慧决定成败
8319900000025

第25章 背靠大树好乘凉

很多企业没有高科技技术,也缺乏高科技人才。可是如果创业者具有雄心壮志和魄力,不懈追求高科技技术,同样能够依靠高科技踏上致富之路。

这方面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民营企业大连永君汽车转向器制造有限公司及其创业者姜永君的创业案例。

改制后向高科技进军

1997年5月,辽宁省瓦房店市的姜永君盘下了他为此工作了10多年的街办小厂,把它改制为民营企业,从而彻底告别了旧的体制束缚。

这个厂原来是生产机床的,姜永君盘下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决定生产铁路货车、客车上的轴承保持器。

内行人都知道,轴承保持器是火车上最关键的一个部位,技术含量很高、技术要求也很高。许多人怀疑,这样一个小厂能生产出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来吗?

可是姜永君想:虽然轴承保持器技术含量高,可是它的最大好处是,一旦打开市场就不愁没有饭吃,所谓“背靠大树好乘凉”嘛!

接下来,姜永君一连半年,每天用1/3的时间给全体员工“洗脑。”尤其是对中层干部,天天都要开会,学习研究、统一思想——因为企业已经改制了,真正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配合“洗脑”过程,工厂及时淘汰了一批员工、招聘了一批新员工。由于新员工内不乏吉林工业大学以及其他职业高等技校的毕业生,所以整个员工队伍精神面貌为之一振。

思想得到统一后,姜永君亲自背着样品,兴冲冲地坐火车去了河南省洛阳轴承集团铁路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结果被检验员挑出了一大堆毛病。

姜永君毫不气馁,马上回到工厂,带领技术人员继续攻关。很快,他就带着第二批样品再次奔赴洛阳,继续让检验员挑毛病。自然,又挑出了许多毛病。

就这样,第三次样品出来后仍然不符合要求。性格倔犟的姜永君干脆带了11个人,带着干粮和第四次改进的1000件样品,乘着厂里的大卡车,两位司机轮流开车,疾驰两天两夜赶往洛阳。

这一次,产品终于合格了,获得了为铁路客车、货车生产保持器的资格。

一鼓作气,继续瞄准技术含量高的产品

轴承保持器研发成功后,姜永君一鼓作气,又把目光瞄准汽车转向器。他一方面与第一汽车制造集团进行联系,一方面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前期准备工作。

无论是轴承保持器还是汽车转向器,都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技术含量,必然依赖于技术人才。

为了增强技术实力,姜永君别出心裁地聘请了一批“月工程师”、“周工程师”,请他们来厂指导本厂技术人员。

与此同时,他还专门到第一汽车制造集团、第二汽车制造集团、南京汽车制造集团、重庆汽车研究所,请他们的总工程师来厂进行技术指导。

虽然姜永君在研制汽车转向器方面并不具有多大优势,可是他对事业的执着追求感动了这些专家。他们鼓励他说,“只要你下定决心,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毫无疑问,姜永君在生产转向器方面是下定了决心的,最后也确实取得了成功。

从1999年开始,经过2年时间的研制,他们的转向器于2001年7月通过了原国家机械部、重庆汽车研究所、第一汽车制造集团汽车研究所的鉴定,终于可以批量生产了。

不难看出,如果当初姜永君缺乏这样的胆量和毅力,就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