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变态心理学
8309600000047

第47章 精神分裂症的次级类型

自克雷佩林及Eugen Bleuler时代起,精神分裂症就一直被分成不同的次级类型。精神分裂症是根据其临床上表现出的主导症状来分类的。在疾病的早期,往往很难明确分型,当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其主导症状逐渐明朗化后才便于分型。精神分裂症的不同次级类型,有其特有的发病形式、临床特点、病程经过、治疗反应及预后,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

DSM-Ⅳ-TR将精神分裂症分成五个次级类型:偏执型、紊乱型、紧张型、未分型、残留型。其他的诊断系统还包括其他次级类型,如单纯型、分裂情感型等。这些次级类型的信度和效度目前还没有做出最终的评价。

一、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paranoid schizophrenia)的关键在于出现了明显的妄想。其中,被害妄想最为常见,但患者也有可能出现夸大妄想。此外,鲜明的幻听可能会伴随着妄想的出现而出现。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也常常会发展出关系妄想。如前所述,他们把不重要的、无关的事件都并入妄想的架构,将听到的他人的对话当做是对自己的议论,认为街上经常出现的人在注意自己等。有些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会易激惹、好争辩、愤怒及有时出现暴力倾向。当然,尽管他们可能有些做作、拘谨或热切地对待别人,但这常常是一种情绪化反应。

国内的研究提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特点是具有各种原发性妄想和幻觉,而思维形式及情感和意志受到的影响较少。此外,他们的言语尽管充满着与妄想有关的内容,但并不具有紊乱的特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较晚,且起病较缓慢,常由真实的敏感多疑发展成妄想,妄想的范围逐渐扩大,并有泛化的趋势。偏执型患者的思维趋于内向性,不愿暴露自己的思维内容,易独自沉湎于幻觉、妄想的体验中,行为孤僻离群。

个案研究

患者,男,53岁,已婚,大专文化。无诱因逐渐出现敏感多疑,认为别人怀疑自己偷东西,认为派出所动员邻居来监视自己,邻居家的一举一动都是针对自己的。邻居对自己打招呼是为了向别人传递信息。后来,又认为邻居来自己家串门的目的是来听自己和家人说话,因此要求家人在说话时打开收音机并放大音量,目的在于防止邻居窃听自己与家人谈话的内容。认为邻居家搞装修所产生的噪音也是故意打扰自己。上街时,不让家人左顾右盼,说怕别人丢了东西后怀疑自己。不允许家人晚上往外拿东西和出门,夜间要等到别人家都开了灯才让自家开灯,说借以防备别人用红外线监视自己。后住院治疗,但因无明显疗效而出院。此后,患者不敢再上班,多待在家里。

近来,因楼上漏水,并有邻居吵架而使其症状加重,认为周围人一天24小时在监视自己,自己家对面工地上的灯光也是为监视自己。患者用照相机将楼上邻居向自己房间漏水的情况拍摄下来,将对面工地的情况也拍摄下来。家人出门回家后,患者都要询问他们外出的详细经过,并将家人的行踪记录在日记里。同时,他每天记录周围发生的情况。后因病情加重,家人将其送来住院治疗,诊断为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资料来源:翁永振,精神障碍典型案例分析,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一般认为,偏执型患者在发病后相当长时间内能够保持一定的生活、工作能力,较晚发生人格衰退。Winokur(1974)曾比较了62名偏执型和115名青春型患者,发现偏执型患者起病年龄较晚于青春型患者。偏执型患者较其他类型的患者易于结婚、生育和被雇用。

二、紊乱型精神分裂症

目前DSM-IV所称的紊乱型精神分裂症(disorganized schizophrenia)传统上被叫做青春型精神分裂症(hebephrenic schizophrenia)。“青春型精神分裂症”一词来自hebe(古希腊神话中的青春女神),希腊语即“青春期”(youth)之意,它是指患者做出典型的孩子般的幼稚行为这种次级类型。例如,疯狂地傻笑、扮鬼脸、恶作剧,不分场合和对象开一些幼稚的玩笑。另外,还有思维瓦解,言语内容松散、不连贯、令人费解,以及有时伴有片断幻觉、妄想等症状。患者行为变幻莫测,缺乏目的性。紊乱型精神分裂症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佳。

个案研究

患者,女,19岁,高中生,学习成绩一向优秀。入院前一个月无明显原因睡眠浅,老师反映其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答非所问,之后考试成绩不理想,有时不及格。入院前一周哭笑无常,有时高声唱歌,边唱边跳,手舞足蹈。一会儿哈哈大笑,转眼间又痛哭流涕。前言不搭后语:“我是妈妈的好女儿”,“你是魔鬼”,“祖国万岁”。看到异性时突然抱紧对方,遭到劝阻时则显得无所谓。医生在试图与其交流时发现患者思维不连贯,无条理,没有发现幻觉,有片断的被害妄想。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紊乱型(青春型)。

(资料来源:季建林,精神医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紊乱型精神分裂症以三个症状为其特殊特征:第一,言语明显不连贯。那些几乎很可能生造新词、语词联想、词语杂乱的人就是紊乱型精神分裂症病人。第二,心境失调,或者表现为淡漠的感情,或者表现为愚蠢无知。第三,行为紊乱,或是缺乏目标定向,如拒绝洗澡或穿衣服。尽管这三种症状可以对这种次级类型予以解释,但是正如我们在前面所见,大多数紊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有着全部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学特征。

三、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catatonic schizophrenia)的主要特点是,有明显的精神运动障碍,可表现为运动性不动、运动性活动过多、极端违拗、缄默、各种怪异的随意运动、模仿言语、模仿动作等。

运动性不动可以表现为蜡样屈曲(waxy flexibility)或紧张性木僵(catatonic stupor),或者是失去运动性,通常还伴随着缄默症(mutism),言语停止,患者可能会保持这样一种状态达数周。有些紧张型患者在其木僵期间保持极其怪异的姿势。他们也可能表现为蜡状屈曲,在那种状态下,他们的躯体就像橡胶玩偶那样,可以被其他人任意摆放而且保持在所摆放的位置不动。然而,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并不仅限于运动活动的减少,很多紧张型患者会在运动性不动期与狂乱运动性活动期之间交替,此时患者突然出现出冲动行为,如卧床不动的患者可能突然起床,无目的地砸破东西,然后仍旧躺下。无论是哪种形式,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兴奋的时候,都会伤害自己或他人;当其处于木僵状态时,一定要防止他们因拒食而发生营养不良、衰竭或高热的危险。

个案研究

患者,女性,23岁。1998年起病,少语、少动、孤僻、懒散,全身肌肉肌张力渐增高,手足蜷缩;半年后不语、不动,颈前曲,渐发展至全身前屈、蜷缩,膝盖可顶及下颌,牙关紧闭,吞咽困难,口齿不清。2000年在医院住院50天后木僵状态缓解出院。近两年走路时弯腰、足外翻、流涎、自语,并右臂上下摇,两手握拳,大小拇指伸出,足趾跖曲,在家中庭院内转圈。近半月来病情加重,失眠,夜间外出,打、骂人,摔砸东西,哭,无故大笑。由于上肢肌张力高,自己无法进食,须喂服;自语、流涎。

2005年12月6日再次入院。入院后兴奋、冲动、打人、不知饮食、对护理严重不合作。经住院医师检查,其意识清,思维破裂,甚或词语杂拌,情感不协调,无自知力。经体检,其全身肌肉肌张力高。入院诊断为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资料来源:赵立芳,泰山卫生,2006(1、2)]

四、未分型与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DSM-IV-TR也包括一些传统的次级类型,其中之一是未分型(schizophrenia,undifferentiated type),这是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标准,但临床症状既不是偏执型,也不是紊乱型或紧张型,多种症状相互交叉,很难归入以上任一类型的次级类型。虽然这一名称早已被普遍使用,但常被不加选择地过多使用而缺乏严谨的内涵。

个案研究

患者,男,19岁,高中生。无明显诱因,在学校里逐渐出现坐卧不安,常在老师上课时偷偷溜掉。经常迟到,与同学关系渐渐疏远,不与他们交往,学习能力及成绩明显下降。向母亲反复要钱,不如愿就发脾气,但拿到钱后就乱花,买小学生的书包背,并反复买书包,而且见什么买什么,如随身听、高级卫生纸、名牌服装等。坐豪华车到处旅游。病中不伴有兴奋话多,爱管闲事和夸大等。有怪异行为,患者将擦大便的纸扔在宿舍里;有时突然哈哈大笑,但不谈自笑的原因;且爱独自照镜子。一次走在街上,突然将迎面而来的拖拉机的玻璃砸碎,并与司机争吵,然后逃走。回家后不与父亲说话,和母亲说话时只说要钱的事,不给钱就破口大骂,有时冲动至打母亲。

近一周来,上述症状无明显诱因加重,患者不到学校上课,四处走动,每天向母亲要钱,近一个月花掉2000余元。不在学校饭堂吃饭,认为有人跟踪、监视自己。有时在学校突然乱跑,认为同学中有人欲谋害自己,常一个人对着窗外大骂,但无具体对象。近日,患者常说电视剧的内容演的是自己。其被教师、家长送院治疗,诊断为未分型精神分裂症。

(资料来源:翁永振,精神障碍典型案例分析,北京:科技文献出版社,2003)

次级类型中的第二种是“残留型”(schizophrenia,residual type)。残留型的特点是,患者至少有一次精神分裂症发作,目前无明显阳性症状,而有明显的阴性症状,如情感平淡、言语贫乏或意志缺乏,或者有两个或多个减轻了的阳性症状,如怪异行为、轻度的言语紊乱或奇怪的信念。如果患者有妄想或幻觉,则妄想和幻觉不突出,而且不伴有强烈的情感反应。有些残留型病程不长,如存在于发作和完全缓解之间的短期内。然而,多数残留型可以持续多年,其间可出现急性加重,也可不出现急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