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Ⅳ-TR列举了五种典型的精神分裂症症状:妄想、幻觉、言语紊乱、行为紊乱或紧张症行为以及阴性症状群(negative symptoms),如情感平淡、言语贫乏和意志缺乏等。上述症状也意味着诸如语言或者目标—定向行为(goal-directed behavior)等正常功能的减退或丧失。
为了讨论方便起见,我们将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分解为几个单独的种类。尽管如此,应该强调的是,实际上它们是不可分的,因为一种症状与另一种症状之间相互影响。如果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出现障碍,就会影响其心境;如果心境遭受困扰,就会影响其行为。而且尽管所有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某一时间会表现出其中的某些症状,但没有任何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在任何时间内表现出上述所有症状。实际上,一些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表现常常是正常的。
一、言语紊乱
或许精神分裂症患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他们对言语的独特使用。
人的思维过程是不可见的,别人只能通过他的言语(口头或书面)推测他的思维过程。正常人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不同,正常人能理清自己的思维,并将理清的思维表达出来,而不会把自己一些凌乱、不合逻辑或荒唐的联想表达出来,更不会用它与他人交流。精神分裂症患者则可能很难理清自己的思维,而且又容易把自己那些凌乱、不合逻辑、荒唐的想法表达出来,并用之与他人交流。因此,我们听到或看到的是患者的“胡言乱语”。“胡言乱语”可能反映了患者的思维模糊不清,或离题、思维出轨或不连贯(思维散漫和思维破裂);或者反映了患者表达方式或逻辑的异常,如隐喻性思维、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或非逻辑性思维;或者反映了思维内容的非现实性、内向性、诡辩性和重复性。下面是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的言语紊乱的表现:
(一)思维模糊不清与联想散漫
在临床中,一些患者虽然说了很多,但不知所云。这种言语表达不清可能反映了他的思维模糊不清。
联想散漫(loosening of associations)是指思维联想结构不紧凑以及联想主题不突出。表现为患者无论进行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各层内容间以及段落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给人的印象是“有点儿东拉西扯”,中心思想不突出,使人不易理解他或她到底要向别人传递什么信息。部分文化层次很低的正常人在表达一些问题时,也可能出现思维散漫的现象,但与患者不同的地方在于,文化程度低的正常人可以通过进一步的询问最终弄清其所要表达的意思,而对患者来说,旁人不管通过什么方式也无法与其沟通。
(二)思维破裂与语词杂拌
思维破裂(splitting of thought)是指概念之间的联想断裂,建立联想的各种概念内容之间缺乏内在联系。这是思维联想结构出现更明显障碍的一种情况,表现为患者在进行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出现句子之间缺乏必然的逻辑联系的情况。患者的言语或书写内容有结构完整的句子,但各句含义互不相关,变成语句堆积,整段内容令人不能理解。当这种情况严重时,言语支离破碎,个别词句之间也缺乏联系,形成语词杂拌(word salad),这种情况多见于晚期或衰退期的精神分裂症。如果是在意识障碍的背景下出现语词杂拌,称之为思维不连贯,即表达出来的只是一些短语或词汇,而且短语和词汇之间缺乏联系。例如:“鸡在叫,人生,人生,我是周老爷(病人姓周),宝莲灯,保养身体……”
(三)内容贫乏
内容贫乏(poverty of content)是指联想数量减少,概念与词汇贫乏。患者体验到脑子空洞无物,没有什么东西可想。表现为沉默少语,谈话言语空洞单调或词穷句短,回答简单。严重的患者也可以什么问题都回答不知道。另外,有些患者可能说了很多话,但他们所表达的意义却非常有限(Chen et al。,1996)。请看如下节录:
访谈者:好的,为什么是这样,你觉得人们相信上帝吗?
患者:嗯!首先,他是他们的救赎者。他跟我走在一起且与我交谈。而且呢,我能够领悟,很多人并不真正认识自己。因为他们不是,他们全部,不只是不认识他们自己。他们不知道他似乎喜欢我,许多人不了解他跟他们走在一起且与他们说话。而且呢,告诉他们方向。我所了解也是那样,每一个男人和女人,不只是指向同一个方向。有一些不同的指示的……
(四)语词新作
如前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含混的言语通常被理解为混乱思维的产物。然而,一些研究者(如J。F。Fish,1957;Kleist,1960)提出,精神分裂症患者语言的特殊性,可能并非由基本的思维障碍所引起,而是简单地产生于缺乏提取具有共同意义言语符号的能力,即精神分裂症患者说话时可能是完全有理智的,他们只是无法找到恰当的词语加以表达而已(Alpert,Clark&;Pouget,1994)。
这种假说可以用以说明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谓的语词新作(neologisms)。语词新作是指概念的融合、浓缩以及无关概念的拼凑。患者自创一些新的符号、图形、文字或语言并赋予特殊的概念。如“犭市”代表狼心狗肺;“%”代表离婚。
二、妄想
(一)妄想的概念
妄想(delusion)是一种错误、歪曲的信念或判断,既没有事实根据,也与个体所处的背景和文化中公认的信念不一致。他人用事实、说理都无法纠正。妄想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即妄想的内容对患者本人至关重要。也许在疾病的初期,患者对自己的某些明显不合常理的想法持将信将疑的态度,但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逐渐与病态的信念融为一体,病态信念进而成为患者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妄想分为原发性妄想和继发性妄想。精神分裂症更多见的是继发性妄想,可继发于思维逻辑障碍、幻觉、异己体验、情绪障碍等。继发于思维逻辑障碍者颇多,但继发于幻觉尤其是幻听者更为常见。
(二)临床上常见的妄想种类
(1)被害妄想(delusions of persecution)。这是最常见的一种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受到跟踪、被监视、被诽谤、被隔离等。例如,某精神分裂症患者认为他吃的饭菜中有毒,家中的饮用水中也有毒,使他腹泻,邻居故意要害他。患者受妄想的支配可拒食、控告、逃跑或采取自卫、自伤、伤人等行为。主要见于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病。
个案研究——被害妄想导致杀人一例
患者,女,32岁,初中文化,已婚,育有一个四岁女儿,无职业,精神病史三年。因患精神分裂症曾住院一次,已好转出院。主要症状是失眠、多疑,被害妄想,不在家吃饭喝水,因家境贫寒,无钱送至医院治疗。病人坚信丈夫要害死自己和女儿,每天在饭里、水里下毒,要将她们慢慢毒死,故此病人不吃家里的饭,不喝家里的水,而四岁的女儿她怎么也阻止不了。病人痛苦地想:“与其让女儿慢慢地中毒,胃肠烂掉而死,倒不如自己一刀杀了她,使她不至于受那么多罪。”所以有一天,病人趁丈夫不在家时将女儿用刀砍死,事后病人无半点悔意。
[资料来源:周桂波,黑龙江医药科学,2002(1)]
与被害妄想相伴的是关系妄想(delusions of reference)。患者认为环境中无关的事件、物体、人物都与自己发生了某种关联。如别人看自己的目光总是躲躲闪闪的,言谈话语中总扯上患者的事情。文化程度较高的患者会使用“含沙射影”、“指桑骂槐”来形容他人对自己的议论。有些患者则坚信自己的生活在电视节目、新闻报道中被描述。
(2)支配妄想(delusions of control),也称做物理影响妄想(delusions of physical influence)或被控制感。患者坚信其他的人、外界的某种力量控制着自己的思想、感情、意志、行动,或者认为自己经常受到通过由电子操作的装置直接地发送到大脑的信号的支配。例如,受到超声波、电波,某种先进的电子仪器的控制,而不能自主。患者觉得自己的大脑已被电脑控制,自己是机器人等。该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3)罪恶妄想(sin and guilt delusions)。患者相信自己犯下了不可原谅的错误或过失,或者认为自己对其他人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过,罪大恶极、死有余辜。为此,患者会拒食或自杀,或者向公安部门写检举信,要求把自己抓起来。
(4)疑病妄想(hypochondriacal delusions)。患者毫无理由地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或不治之症,因而到处求医,即使通过一系列详细检查和多次反复的医学验证都不能纠正。如认为脑内长有肿瘤,全身各部分均被癌细胞侵犯,心脏已经停止跳动等。有疑病妄想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于疑病症患者。疑病症患者的疑病观念在于相信自己患了某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尽管根据不足,但也不是毫无根据,内感性不适常常是产生疑病观念的基础。由于患者对身体过分注意,对健康以及特有的患病过分担心,因而不断找医生要求特殊检查,以证实自己患有这种病。例如,疑病症患者可能会怀疑并担心自己脑中长了肿瘤,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则会声称他们的大脑充满了霉菌或者正被分割成碎片。
(5)虚无妄想(nihilistic delusions)。患者坚信自己或者其他人,甚至全世界都不复存在,而现在所看到的都是不真实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甚至其本人也不复存在,或者只不过是一具没有内脏器官的空虚尸壳。例如,患者声称,他或她是从死亡中归来的鬼魂,认为“自己内脏烂了”、“脑子变空了”、“血液停滞了”等。
(6)夸大妄想(grandeur delusions)。患者坚信自己有超人的才能、无上的权力、巨大的财富、伟大的发明创造等,甚至美貌、出身、体力等都成为夸大的内容。认为自己的父母不是亲生父母而是某名门后裔,这种情况又被称为非血统妄想。精神分裂症的夸大妄想可能十分荒诞,而且与他的行为不相称。例如,一位患者开口就送300克宝石给医生,同时又向其他患者讨烟头吸。
个案研究
患者,男,51岁,总病程27年。患者自述不可能有过的经历:“1949年我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贵族家庭,在那里读了小学、中学,有很多亲戚朋友。1960年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乘火车来到中国,下火车后我又改乘汽车,来到了大理我的养父母家。”问为何来中国,称“我身系重任,是米兰党的领导派我来中国帮助共产党做大事业”。患者甚至表情痛苦地称“省公安厅认为我是特务,把我搞成大案要案,随时监视我”,“我没有病,2003年米兰党的领导要来接我,我要回意大利了”。患者暴露出非血统、被害等妄想。
[资料来源:吴亚涛,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11(3)]
(7)钟情妄想(amorous delusions)。多见于女性。患者认为自己被异性看中、所爱,因而眷恋、追逐对方。通常患者钟情的对象常常是名人,如影星、歌星、大人物等,其实对方根本不认识他(她)。钟情妄想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8)嫉妒妄想(delusions of jealousy)。多见于男性。患者捕风捉影地认为自己的配偶另有新欢,坚信配偶对自己不忠,常跟踪、逼问配偶,暗中检查配偶的衣服、床单,搜查配偶的提包以期发现私通情人的证据如情书。甚至在妄想的支配下,患者对配偶或第三者采取攻击行为。
最后要指出的是,正常人从不怀疑自己的思想是属于自己的还是属于别人的以及自己的思想不讲出来别人是否会知道。但有些精神患者,尤其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出现此类症状。主要表现如下:
(1)思维扩散(diffusion of thought)。患者感觉到别人知道自己的心事或想法,严重者认为尽人皆知,感到自己的思想与人共享,毫无隐私可言。
和思维扩散相联系的是思维广播(thought broadcasting)。患者听到有声音将他想的事情大声说出来或广播出来,可以被所有人听到,因此大家都知道他的想法。思维扩散与思维广播均为诊断精神分裂症的重要症状。例如,某女性患者住院后,在查房时不断向医生表示“我有罪,我有罪”,医生询问她有什么罪,她答道:“我一有什么想法,所有的人就都知道了,你们医生都明白的,何必故意来问我。”患者坚信她的思想不说出来别人都已经知道了。
(2)思维插入(thought insertion)。这是指患者感到有某种思想不是属于自己的,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是被某种无形的力量或是别人强行塞入其脑中,或外界有人通过某种技术放入自己大脑,自己正被别人利用。例如,一位患者体验到有人将一些“反动的和罪恶的思维”强加给他,因而十分气愤。患者也对这类体验常给予妄想性解释,如一位患者认为是“脑波脑图机”所为。
(3)思维抽去或思维被窃(thought withdrawal)。患者坚信自己的思维没有了,被外界抽走、偷走了,并常常有思维中断;别人从自己的脑中除掉一些思想;患者也常给予妄想性解释,如称是被“电波洗脑机洗掉的”。
三、注意与知觉异常
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周围世界的知觉不同于他人。首先,患者不断报告知觉反常现象。Freedman 和Chapman(1973)所做的一项比较研究承认了精神分裂症与非精神分裂症类型的存在,他们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报告了大量值得注意的知觉功能方面的变化,包括视幻觉、急性听觉异常,注意力集中能力的缺失,对人识别方面的困难,对他人语言理解困难等。
(一)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attention dysfunction)包括了听觉和视觉注意两个方面,是引起患者信息加工困难的主要原因。注意障碍可进一步细分为以下几点:①注意分散。患者容易受到许多无关刺激的吸引而造成对主要任务的注意力难以集中。这使得患者很容易地将注意力从正在做的事情上转移到另外的无关事情上,其主动注意明显减弱,但被动注意尚保存。②注意转移困难。有些患者又表现为过度关注原有信息,而难以将注意力转移到新的信息。③选择性注意的损坏。即对相关信息有意识加强注意的能力及对干扰工作过程无关信息的排除能力的降低。
实验室的研究也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知觉与注意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证明。在一项研究中,精神分裂症被试显示出眼睛在顺利追逐目标上存在缺陷。当要求被试保持头部不动,以使他们的眼睛来回追踪移动的物体时,患有精神分裂症的被试比没有此障碍的被试表现得更差,这同样表明了患者在注意力方面的障碍(Nieman et al。,2000)。
(二)幻觉
精神分裂症最突出的知觉障碍是幻觉(hallucinations),以幻听最为常见。
精神分裂症幻听内容多半是争论性的,如两个声音议论患者的好坏;或是评论性的,有声音不断对患者的所作所为评头论足。如一位50多岁的女患者出门买菜,声音讲“大破鞋又出门了”,患者听后十分气愤,掉头回家,声音马上又说“装洋蒜”。幻听也可以是命令性的,如在大夫检查患者时询问患者的姓名,有声音告诉患者“别说你的真名”,患者就随口编了一个假名。幻听还可以以思维鸣响(thought-echoing)的方式表现出来,即患者所进行的思考都被自己的声音读了出来。
其他类型的幻觉虽然少见,但也可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身上见到。如一位患者拒绝进食,因为她看见盘子里装有碎玻璃(幻视);一位患者感到有人拿手术刀切割自己的身体,并有电流烧灼伤口(幻触)等;有的患者会产生机体幻觉,感觉好像身体内有什么东西或物体,例如,有一条蛇在自己的肚子里爬行。有味幻觉的人通常会发现他们的食物或饮料尝起来有怪味;而嗅幻觉者则可以闻到别人闻不到的诸如毒气或烟雾之类的气味。
精神分裂症的幻觉体验可以是十分逼真、生动的,也可以是朦胧模糊的,但大多数都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影响,患者会在幻觉的支配下做出违背本性、不合常理的举动。如有的患者在幻听的影响下,辱骂甚至殴打亲人,有的患者为了躲避幻听的“骚扰”频频上访,要求有关部门拆除安装在自己脑子里的“播音器”。曾有一位老年妇女,因为总是听到声音讲水里有毒,为喝上“干净水”,提着暖瓶走了20多公里路,路上花了四个多小时。
幻觉与妄想往往一起发生。例如,患者可能听到说话声在发布命令,同时也产生这个命令是由别人放在她脑子里的妄想。一个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可能同时也会在他的卧室里嗅到他人放毒药的气味,或者产生他的茶里有毒品味道的幻觉。无论是幻觉引起妄想,还是妄想引起幻觉;也无论幻觉与妄想哪个先出现,两者最终会彼此相互增强。
相关链接11-1 关于幻觉现象的解释
目前针对幻觉现象的激动人心的研究,主要通过复杂的脑成像技术,试图对这些现象在大脑中进行定位。伦敦的研究者(McGuire et al。,1993)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脑成像技术(SPECT)对出现幻听现象以及在幻听消失时,分别使用大脑成像技术进行了观察。他们发现,在幻听出现的时候,大脑最活跃的部分是布罗卡区(见右图)。这种现象之所以令人觉得奇怪,是因为布罗卡区一直被认为是与语言的产生相关的。若将幻听解释为理解别人“言语”的现象,那么人们预计在威尼克区(Wernicker)应该出现更强的活跃性,因为威尼克区是起理解语言作用的。但是,以前另外一组研究人员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在幻听出现时,布罗卡区比威尼克区更活跃(Cleghorn et al。,1992),这进一步证实了早期的结果。这些研究都支持了一个理论:幻听的人实际上并不是正在听别人的声音,而是在聆听自己的想法或自己的声音,只是自己不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而已。他们在处理语言方面存在缺陷,导致了这些歪曲的知觉体验(Hoffman et al。,1999)。
应用更高级的影像技术,有助于研究者更好地了解在幻听出现时大脑内所发生的情况,从而有助于研究者识别大脑在精神分裂症患者所观察到的各种症状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Sibesweig et al。,1995)。
(资料来源:Barlow&;Durand,2005)
四、心境障碍
心境障碍(disorders of mood)主要表现为情感平淡,情感不协调,情感反应与思维内容及周围环境不协调。心境障碍是精神分裂症的另一个主要特征。
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迟钝的情感——与正常人相比,他们很少表示愤怒、伤心、喜悦或其他的感受。有些患者甚至根本不会表现出任何的情感,这种情况称为情感平淡(flat affect)。患者就像是戴着面具一样,在你期待他们出现情感反应时,他们却无动于衷。他们也许会茫然地望着你,说话的方式平淡乏味,好像对周围的事情都漠不关心。尽管没有对各种情况做出外在的情感反应,但是他们内心还是有反应的。在一项研究中,研究者对具有和没有情感平淡症状的两组患者做了比较。两组患者都观看了同样的电影片段,以使他们产生相应的情感反应。结果发现,情感平淡的患者面部表情很少发生变化,但是他们报告说自己感到了正常的情感反应。因此,研究认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所出现的情感平淡实际上是由于表达感情的困难,而非缺乏情感(Barlow&;Durand,2005)。情感平淡最早涉及的是较细腻的情感,如对同事不关心、不同情,对亲人不体贴等;以后,患者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变得迟钝,对生活和学习的兴趣减少;随着疾病的发展,患者的情感日益淡漠,甚至对使人莫大痛苦的事情也表现出惊人的平淡;最后患者可丧失与周围环境的任何情感联系。
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亦表现出情感不恰当,情感反应与环境不协调、与思维内容不配合。患者可以为琐事而勃然暴怒,谈论有关使别人沉痛的事件时,患者反而发笑或取乐,或含笑叙述自己的不幸遭遇,这称为情感倒错。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情感,有时被描述为不配合或不协调,他(她)可以同时笑和哭,或同时悲切又似乎是得意,这样的表情可同时存在或在极短的时间内相继出现。
当要求精神分裂症患者画画时,他们的画,包括词汇,通常是歪曲的、缺乏颜色,显示出情感淡漠。要求一位患者照着杂志上一幅鲜花的图片画画时,最初的结果是左二的一幅,右一有所改善,右二则显示出患者在接受几个月的治疗后取得的进步。
五、运动行为障碍
运动行为障碍(disorders of motor behavior)指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行为与环境完全不配合,伤害自已的身体(自残),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如肥皂、污水),这种情况被称为意向倒错。
此类患者活动减少,缺乏主动性,行为变得孤僻、被动、退缩,即意志活动减退(avolition)。患者对生活、学习及工作的要求降低,表现为不主动与人往来、旷课旷工等。严重时行为极端被动,对生活的基本要求亦如此。如患者不注意清洁卫生,长期不梳头、不洗澡,终日无所事事,生活懒散,呆坐或卧床,整日不动等。
这是一位患有紧张型精神分裂症的妇女,这张照片拍于1894年。患者就是这样长时间地保持这种不寻常的姿势。
精神分裂症患者除了行为与环境不配合以外,有时甚至行为、姿势及活动表现奇特或异常,例如,可高举上臂仰视,或抬头固定于某一奇怪的角度,有时可表现为特别的造作,如做鬼脸、抽动、痉挛或显露某种面部表情。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可采取并保持躯体于某种位置,例如,他们把身体弯曲起来,像在子宫内的胎儿一样,或者僵直地站在房子一角。有时,患者蜡样屈曲,即躯体像蜡一样柔软,随你怎样放置他的四肢,他都会保持该姿势很长时间,似乎肌肉能长久耐受其张力。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其他特殊运动行为障碍包括:
(1)猝倒症:肌张力丧失,患者似乎不能支持他们的身体,而且跛行。
(2)违拗症:患者对抗他人对他的要求或刺激,如拒绝握手、说话,或从原来的姿势状态、位置等做出改变。
(3)自动症:动作缓慢,好像很费力;机械化重复动作,就像机器人一样。
(4)模仿动作:患者模仿别人的动作,如模仿他人的走路姿态。
(5)活动过少或过多:动作太少或太多。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活动过多,谈话或乱动,甚至达到失去控制的程度。少数患者则活动极少,甚至动也不动。
有些精神分裂症患者还表现出定向力障碍,表现为错乱、不认识周围的人、不知身在何处,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和急性阶段。当他们被人带走时,可表现为木僵状态,即似乎无知觉,对周围环境无反应。当同他们谈话或问其某些问题时,他们无任何反应。整个世界对他们来说似乎需求太多、太复杂和不能理解,所以这些患者只知他们自己,看上去不知外界发生了什么。当木僵状态缓解以后,虽然他们似乎仍然是呆讷的样子,但多数患者知道曾经发生了什么,仍保持前事的记忆。
六、社会退缩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精神分裂症早期的表现是情感的分离,即对外部世界发生的事情缺乏注意和兴趣。由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因而他们逐渐地从相关的环境中退缩。首先,他们会从周围的人群中退缩,与相关的人群相脱离。应特别指出的是,尽管那些被监护的患者可能会精神分裂症患者一个巨大的不幸就是丧失了与他人交往的能力。
发生各种各样的行为,但是他们明显缺少一种行为——那就是人际互动。精神分裂症患者极少参加哪怕是一次小小的交谈,他们独往独来,完全漠视他人的存在。
社会退缩(social withdrawal)在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表现特别明显。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宁愿有更大的人际距离,就是说在他们自己与站在或坐在他们旁边的人之间有更大的空间。当他们被迫与他人交往的时候,会表现出相当大的障碍。与非精神分裂症患者相比,他们更不善于把握人际线索,即不能理解他人的感情与意图。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对注视的辨别方面也存在问题,比如,他们经常认为别人在注视自己,而在当时,事实并非如此(Rosse et al。,1994)。也许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从社会交往中退缩便不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了。
毫无疑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退缩也与其注意问题有关。也许由于注意的缺乏而导致的精神损害使他们的人际沟通非常困难,就像我们已经知道的那样,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际沟通是非常贫乏的。
七、其他症状
除了上述的症状外,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还表现出自知力障碍(insight)。自知力是患者对其本身精神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觉察或辨识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及体验中哪些是属于病态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自知力缺陷。自知力的完整程度及其变化是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恶化、好转或痊愈的重要指标。精神分裂症患者典型地缺少对其精神病理学的洞察力,心理上的失调、幻觉、感情迟钝、意志缺乏——无论他们怎样在这些负担下苦苦挣扎,他们都不会把这些看做心理疾病的迹象。毫不奇怪,那些具有某种洞察力的人,当这些精神病加重的时候,他们会倾向于摆脱它。
相关链接11-2 什么是自知力?如何判定自知力是否恢复?
自知力也称自省力、内省力或洞悟力,是指患者对自身精神病态的认知能力,即能否察觉或辨认自己有病和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正确分析和判断,并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与体验中哪些属于病态。自知力完整的患者,通常能认识到自己患了病,知道哪些是病的表现并要求治疗。如神经症患者大多具有完整的自知力,他们主动就医,诉说自己的不适,要求给予诊治,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均有程度不等的自知力缺陷。疾病初始,有时患者的自知力尚保存,还能够察觉到自己精神状态的变化。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失去了判断力,否认精神不正常,甚至拒绝就医治疗,此时称为自知力丧失(或缺乏)。然而,随着病情好转,患者的自知力也开始有所恢复。患者逐渐对部分精神症状认识到是不正常的表现,但还是很肤浅,也不完整,此时可认为患者已具有部分自知力。在多数情况下,精神症状全部消失后,自知力也逐渐恢复。
有时精神症状虽然完全消失,但长时间内患者仍对之缺乏正确分析和认识(即仍然缺乏自知力),或只对一部分症状有正确认识(即部分自知力或自知力不全)。此时不能说患者完全恢复,当然其复发几率比自知力完整者要高。可以说,自知力完整程度及其变化往往被看做是判断精神病恶化、复发、好转或痊愈的一个标准,自知力完整是精神疾病病情痊愈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