障碍对症状的描述
疼痛障碍
心理因素在疼痛的发作及维持上起着重要作用。
身体变形障碍全神贯注于对身体外貌方面想象或夸大的缺陷中。
疑病症
全神贯注于对所患严重疾病的恐惧中。
转换性
障碍缺乏任何生理原因的感觉与运动症状。
躯体化
障碍没有生理依据而反复出现的多种身体不适。
各种躯体症状如心悸、咳嗽或疼痛等身体疾病的证据,也是看病的理由。在医院经过适当的医学检查后(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或特殊检查等),获得机体或某系统或某器官有结构或功能改变的证据,医生会做出躯体疾病的诊断。然而,有些患者出现各种躯体症状,并感到十分痛苦,但到医院看病,即使反复进行各种检查,结果也不能证实患者患有所报告的躯体疾病。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患者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可以说,患者有病,但不是身体有病,而是心理有病。这类疾病称为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在躯体形式障碍中,心理障碍以躯体形式出现。躯体形式障碍的生理症状被认为与心理因素相联系,可能的因素之一就是焦虑。因此,它被认为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在此,我们首先简要地对DSM-Ⅳ-TR中关于躯体障碍的三个分类做一些讨论,它们分别是疼痛障碍、身体变形障碍及疑病症。
一、疼痛障碍
DSM-Ⅳ-TR对疼痛障碍的诊断标准
1.疼痛严重到足以引起医生的注意。
2.疼痛导致患者明显的痛苦或功能受损。
3.心理因素被认为对疼痛的发生、发展、恶化及维持起重要作用。
4.疼痛或功能障碍不是故意造成或伪装的。
5.无法以生理症状解释这种疼痛。
心因性疼痛(psychogenic pain disorders)的特点表现为强烈的持续性疼痛,这种疼痛要么没有明显的躯体基础,要么过分夸大某种病变应有的疼痛。这种问题在精神病患者中较多见,而且以女性为多。一般而言,当心理因素在疼痛的发生、严重性及持续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时,患者就可能被诊断为心因性疼痛。转换障碍或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也可能会经验到疼痛,但疼痛不是这两种障碍的关键,而是疼痛障碍的关键,且可以表现为不同部位的疼痛,如头痛、胸痛、背痛、盆腔痛、坐骨神经痛、面痛、眼痛、耳痛、喉痛、关节痛和骨骼痛等。疼痛的特点是,适当的医学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病理证据,也不能以疼痛的神经机制加以解释。部分患者为急性疼痛,而大多数患者的疼痛已持续多年。
疼痛明显影响患者,会损害患者的能力,使之不能工作或学习,还会明显地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家庭。例如,患者为看病花去很多时间和费用,导致社会活动减少和社会孤立。患者经常去看医生,不仅要证实患者的疼痛,还要开药、服药,并且会变得依赖止痛药或镇静剂。由于疼痛总是由某种心理上的影响所导致的主观经验,因而很难对它做出精确的诊断。
个案研究
患者,男,18岁,入伍四个月,反复发作性腰痛三个月入院。患者表情痛苦,弓腰屈背。查体:腰部触痛剧烈,双肾区叩痛呈阳性。反复腰椎X线摄片、B超、泌尿系造影及血、尿检查均无异常。先后考虑“腰部软组织损伤”、“腰椎病变”、“泌尿系结石”、“肾盂肾炎”等诊断。予以安痛定、山莨菪碱等止痛解痉药物能缓解症状。后偶然发现症状加重时注射器针刺、注射生理盐水也能缓解疼痛。追问病史,患者易感情用事,入伍后情绪极不稳定,惧怕受苦受累。检查未能发现与症状相应的器质性病变,带有强烈的情感倾向。暗示治疗效果良好,符合疼痛障碍诊断。患者以腰部疼痛症状为主诉,一旦接触其腰部皮肤即呈强烈痛苦状,表情夸张,深浅触诊均表现出同等痛苦,但各种检查却无阳性发现。
[资料来源:林元义,癔症性腰痛1例,解放军医学杂志,2001(7)]
二、身体变形障碍
DSM-Ⅳ-TR对身体变形障碍的诊断标准
1.过分关注想象中的缺陷,或身体外形的小缺陷。
2.过分关注导致患者的痛苦及功能受损。
3.这些症状不符合其他心理障碍的诊断标准(如神经性厌食症中对躯体形象及大小的不满意)。
身体变形障碍(body dysmorphic disorder,BDD)亦称“变形恐惧症”。患者会过度担心外表的某些想象的或微小的缺陷。他们经常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于身体的皱纹、皮肤的斑点、过多毛发、脸部的肿胀或畸形的鼻子、嘴、下巴或眉毛上。有些人过分关注脚、手、胸部、阴茎或身体其他部分的外观。另有些人担心来自汗水、呼吸、生殖器或直肠的怪味。此外,有些患者坚信自己的身体外表,如鼻子、嘴唇等存在严重缺陷,或变得很难看,因而要求实行外科矫形手术。某些患者每天可能会在对自己的身体缺陷的强迫性检查中度过时光,不断在镜子里观察自己。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对外表的关心是普遍现象,如青春期的孩子担心脸上的“青春痘”,妇女们担心脸上会出现色斑。然而,BDD患者的担心却是过度的。他们可能因为担心而不敢用眼睛去看别人,可能会尽力隐藏自己的“缺陷”。例如,经常戴着墨镜,以掩饰他们想象中畸形的眼睛;有些人甚至还会求助于整形外科手术。据Phillips等人(1993)的一项研究发现,在作为被试的患者中,有30%的人待在家里不敢出门,有17%的人曾企图自杀。
BDD其实是对一种综合征的一个新称呼。在此之前,国外学者曾用不同的名称来描述该综合征,其中最常用的是一百多年前由Morselli提出的“畸形恐惧”(dysmorpho-phobia)一词。其含义是,虽然一个人的外表正常,但是他却拥有自己外表丑陋或有缺陷的主观感受,并且认为自己因此而引人注目。20世纪初,欧洲的精神病学家开始对该综合征进行丰富多彩的描述,但是它未被列入ICD-8及ICD-9中,DSM-Ⅰ及DSM-Ⅱ也未将其列入。在DSM-Ⅲ中,“畸形恐惧”首次出现在美国精神疾病分类表中,但是它仅作为非典型躯体形式障碍的一个例子,并且没有诊断标准。直至1987年,在DSM-Ⅲ-R中“畸形恐惧”才被作为正式的诊断,并更名为躯体变形障碍(BDD)。1994年,DSM-Ⅳ将BDD作为独立的疾病单元归入躯体形式障碍。在我国的CCMD-3中,该障碍被列入疑病症,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的诊断。
BDD在人群中的总患病率为1%~3%,并且不存在男女差异。其中大学生的患病率最高,为4%~13%,而14~19岁人群的患病率为2.2%,36~44岁人群的患病率为0.7%。由于BDD患者会求助于皮肤科或整形科医生以改善自己的“缺陷”,因此,皮肤科和整形科的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Crerand等的研究表明,皮肤科的患病率为9%~15%,整形科的患病率为7%~15%。
日本的一项调查显示,在415名整形科求术者中,65%的男性和4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其中20%的男性和3%的女性符合BDD的诊断标准。BDD通常始于青少年,尤其是14~20岁的青少年。大多数患者在就诊时,其症状至少已经持续了六年。如果不接受治疗,BDD会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且多数患者的症状会随病程进展而更加严重。66%~85%的患者从未结过婚,男性患者的单身比例可能高于女性患者。
相关链接7-1 对容貌与外表的关心与文化有关吗?
几乎每个地方、每种文化背景中的人都想因其外貌的魅力而更加引人注目,而且人们也都非常在意别人的目光。然而,这种担心的方式往往因文化的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西方文化背景中的人们,特别担心他们的体形及面部特征,而缅甸一个部落的妇女则专注于她们脖子的长度。她们在脖子上戴上一叠沉重的铜环,还要尽力地伸长它。虽然有许多妇女是试图以此吸引旅游者来赚钱,但有些人拼命努力却完全是为了使脖子达到其文化上所要求的完美。脖子越长越美丽。有人说:“当颈部真的很长时,那就是最美的。颈部越长越美丽。我不会脱下这些铜环……我将要与它们一起埋葬。”
(资料来源:Ronald J。Comer,Abnormal Psychology,4th ed。,2001)
三、疑病症
疑病症(hypochondriasis)的主要症状是对疾病的恐惧困扰着患者,这种恐惧常源于对身体所发出的某些信号及感受的误解,即把这些信号与感受理解为异常。患者没有真正的身体疾病,但他们确信自己病了。他们每天要花费许多时间去琢磨自己的身体。心脏连续跳几下或者身体某处感到一点疼痛都会引起他们的担心与烦恼,不自觉地加以夸大或曲解,成为患有疾病的证据。他们常常是报纸杂志上有关健康问题的文章的热心读者,所以在他们求医前,他们已经给自己做出了诊断。尽管各种检查结果并不支持患者的揣测,医生也耐心解释、再三保证患者没有严重疾病,但患者对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仍坚持自己的疑病观念,继续到各医院反复要求检查或治疗。
DSM-Ⅳ-TR对疑病症的诊断标准
1.头脑中充满害怕自己患有重病的想法。
2.尽管有医学检查确定无病,症状仍然存在。
3.诊断标准1中提到的情况并非因为幻觉,也不仅仅限于对自己外表的关注(如身体变形障碍)。
4.症状至少持续六个月,并导致明显的痛苦,在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领域中引起功能损伤。
患者的患病行为明显影响了其社会和职业功能以及人际关系。他们抱怨家人不理解他、不关心他,因而与家人争吵。他们也认为单位同事、领导和人事福利部门都不同情他,并与他发生纠纷。他们看医生就像逛商店一样(doctor shopping),但对医生十分不满,抱怨医生诊断不出他的“病”。很多患者的生活方式会随着疑病症的发展而改变。极端的患者一切都服从于养病养身的原则,人格改变也更为明显。
必须强调的是,疑病症患者并非有意伪装出那些“症状”,他们的确感受到了所报告的痛楚。因此,他们非常担心自己会死去或会患某种疾病。同时,他们之所以越来越痛苦,不仅仅是因为焦虑,还因为会有抑郁发生,即疑病症常常与焦虑及心境障碍共生。这种现象使得研究者们考虑疑病症不是一种独立的障碍,而是其他障碍的一种症状。当然,他们的恐惧并不像精神病患者那样对疾病有奇怪的妄想,如脚正在缩小或大脑正在萎缩。患者一般倾向于把自己的焦虑限制在一些较常见的疾病上,如心脏病、癌症等。此外,对疾病的恐惧与对强迫观念、强迫行为的恐惧也不一样。强迫症患者知道自己的恐惧是没有根据的,并试图去抵抗它;而疑病症患者则认为自己的疑虑是有理由的,他不明白为什么其他人会对自己的问题产生质疑。
相关链接7-2 疾病恐惧症与疑病症
在为修订DSM-Ⅳ标准而进行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项细微但有趣的差别:
那些害怕自己将会得某种疾病,因此尽力避开可能导致这种疾病的危险因素的人,称为疑病恐惧症患者;而那些错误地认为自己已经得了某种疾病并为此而感到焦虑的人则为疑病症患者。
二者还有其他不同:疑病症患者更倾向于错误地解释躯体不适的含义,更加频繁地就诊,同时焦虑程度也更高;而疾病恐惧症比疑病症发病年龄更早,坚信自己得了某种疾病是疑病症的核心特征。当然,有些人既坚信自己得了某种疾病,又怀疑自己将会得另一种疾病。在一项研究中,60%的疾病恐惧症患者最后发展为疑病症或惊恐性障碍。
(资料来源:Barlow&;Durand。异常心理学,杨霞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四、转换性障碍
(一)转换性障碍的概念
转换性障碍(conversion disorders)以前被称做歇斯底里或癔病(hysteria),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它是变态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至今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在转换性障碍中,尽管身体器官及神经系统是完好的,但由于在感觉或运动方面的症状,诸如视觉突然丧失或突然瘫痪,因而使人联想到了与神经系统的某种损害有联系的疾病。尽管个体在生理上都是正常的人,但仍可经验到腿或手臂部分或完全瘫痪、对疼痛不敏感、某种感觉的丧失或损伤,这种情况被称为感觉缺失(anesthesia);视觉可能会受到严重损害,个人也可能会变得部分或完全失明,或出现隧道视觉(tunnel vision)——在这种症状中,视野被缩小,就如一个人正在通过一个细小的管子视物一样。另有研究指出,在非西方文化中,有一些男子表现出所谓“父亲假做娘”的情况,即在其妻子生产时体验到了相似的身体疼痛。
DSM-Ⅳ-TR对转换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1.一种或多种影响自主运动或感觉功能的身体症状或功能缺失,提示某种神经学或医学状况。
2.症状与心理冲突或应激相关。
3.症状并非有意制造,且不能为医学条件所解释,也不是药物引起或是某种文化影响下的某些行为或体验。
4.症状及功能障碍导致患者产生显著的痛苦,并对社会、工作或其他重要领域功能造成损害。
转换性障碍的心理学的特征可以通过它们突然出现于应激情境这一事实得到说明,而这一概念最初产生于弗洛伊德,他认为被压抑的本能能量转入了感觉—运动通道,并且妨碍了其正常功能。因而据信,焦虑与心理冲突被转换为身体的症状。某些患有转换性障碍的人表现出某种自我满足,甚至安详的神情,并且表现出并不渴望消除症状,也不把自己的症状与自己所处的任何应激情境相联系的特点。
转换性障碍这一概念来源于希腊文,原意为“子宫”(womb),经弗洛伊德进一步修订后仍反映了性障碍与躯体障碍之间的关系。他使用了转换性癔病(conversion hysteria)这一概念,因为他认为癔病反映了性能量的压抑——性冲突被转换为躯体上的障碍。例如,对手淫的性冲突可以通过手臂瘫痪而得到解决。当然,这种转换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患者对其躯体障碍的起因和含义并不清楚。按照精神分析理论,转换性症状是对无意识寻求表达和害怕表达这些欲望和情感的妥协。根据这种观点可知,转换性症状有两个重要的心理目的:第一,阻断个体对内部冲突的意识,即初级得益;第二,免除个体责任并获得关注与同情,即次级得益。现代心理病理学不再把这种形式的反应解释为性的冲突或其他心理问题所“转换”成的症状,而把它解释为一种防御机能,即使个体可以免于或避免承担面对某种紧张情境的责任。
转换性障碍可能在神经系统活动方式上有奇特的表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被称为“手套式感觉丧失”(glove anesthesia)的转化症状。患者突然自手腕部开始出现麻木,并均衡地延伸至指尖,患者体验到自己的手就像戴上了一只手套一样失去了感觉。真正的神经损伤,很少会导致突然的或均衡分布的麻木,即使是神经症的腕隧道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的麻木、刺痛也很少出现遍布整只手的现象。
转换性障碍通常出现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特别会发生于某种生活应激之后。它可能突然发作,又突然结束,但可能很快又复发,或者以原来的症状形式复发,或者表现为一种不同的特点或部位。转换性障碍的流行率不足1%,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尽管这样,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大量的男性在战争中产生了类似于转换性障碍之类的困难,很多士兵被诊断为“转换性瘫痪”。但现在其发生比率明显下降,不足住院神经症患者的5%。其原因可能是人们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日益增加,从而削弱了转换性障碍的“防御机能”。此外,Binzer和Rechlin等人(1996,1997)指出,转换性障碍也常与DSM-Ⅳ中其他属于轴Ⅰ的诊断共同发病。例如,抑郁症和物质滥用、人格障碍,特别是边缘性人格与表演性人格。
个案研究——他真的瘫了吗?
27岁的犹太人阿里在一次工作意外中双脚瘫痪,找不到任何器质上的原因。瘫痪像是真的,当用针刺双脚的不同部位并一直刺到腹股沟时,不管怎么刺他都没有反应。然而,睡觉时他可以移动双脚。
对此有几种解释,其中的一个解释是阿里不久就要应征入伍。与军队相比,医院其实是个不错的地方。患者可以看电视、电影,有美味的食物,饭后还有许多社交活动。阿里似乎过得很快活。而且,作为一个残疾人,他还可以得到政府的福利金。
治疗师认为,要解决阿里的问题,必须开始减少所谓的“疾病得益”。首先,告诉他因为不是器官病变,故他不能得到政府的福利金。然后治疗师又告诉他,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他必须在8点上床,因为他将要服用一种需要大量睡眠的药物,治疗的关键是“药物”。治疗师说这是一种新药,对治疗越战士兵的瘫痪很有效。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安慰剂,治疗师希望在暗示及提供了保全面子机制的双重作用下产生治疗作用——一种既让患者痊愈,又不需要面对他根本没病的指责方式。
研究者报告说,“药物”产生了效果。“在首次治疗约一个小时后”,一个护士兴奋地喊我们去阿里的病房。我们赶去他的床边时,他已经被一群员工和病人包围着。阿里微笑着坐在那里,额头上流着汗,眼泪正在脸上滑落;脸上的表情像是真正的高兴一般。他指着自己的脚趾,说自己感到疼痛了。然后,他稍微动了一下脚趾。第二天,他可以轻松地移动脚趾;第四天,他可以不用拐杖走路了;第六天,他甚至可以做侧翻了;第七天,他出院了。
(资料来源:Lauren B。Alloy et al。,Abnormal Psychology,7th ed。,1996)
转换性障碍的症状范围几乎与所有的躯体疾患的范围一样广泛。例如,感知觉症状(sensory symptoms)可以包括所有的感知觉反应;转换性的运动障碍也包括很多种,其中有几种是最常见的运动症状(motor symptoms);而内脏障碍(visceral symptoms)包括的范围很广,包括头痛、“喉中异物感”以及特异感觉,发音磕巴,呼吸困难,四肢冷且出汗等,偶尔也会出现持续的打嗝、打喷嚏等。
个案研究
患者,男,18岁,维吾尔族,初中文化,战士。因精神受刺激后发呆,不语15天,于1998年5月27日首次入院。既往身体健康,性格内向,不善交际。间接喉镜检查双侧声带未见息肉、肿物生长及双侧声带活动麻痹。精神检查:神志清楚,接触被动,表情平淡。问话以点头摇头示意,可理解问话内容,无思维障碍。经药物治疗及心理疏导、暗示治疗,一周后患者除不能说话外,一切活动如常人。鼓励患者说话,让其张嘴喊,只有“哈……哈……”的口腔气声,而没有气流通过声带的声音。患者着急流泪,满脸通红就是说不出话来。训练其发音方法,让其跟着医生说“啊——”,患者只能发出嘶哑的“啊——”声。住院近两个月时,恐失音转为慢性化,遂用电休克治疗。第一次治疗无变化,第二次治疗时患者在强直期发出喊声,然后在意识模糊状态时医生对患者进行言语诱导,“是不是受了委屈?班长批评得不对吗?打人也是不对的,你有什么委屈讲出来,我们帮你找领导解决”。患者听后号啕大哭,约10分钟。之后仍未说话。第二天清晨患者无意中应答了陪护呼叫。此后正常说话,语句流畅,可用简单汉语交谈。讲述自己受到殴打后感到委屈,失音后心里更加紧张害怕,不知得了什么病,越着急就越说不出来。
[资料来源:俞红,电休克治疗癔症性失音1例,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0(2)]
(二)转换性障碍的诊断
由于转换性障碍与很多已知疾病的表现很相似,因此对它的准确诊断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实际中,除采用专业化的医疗检查外,以下标准也可以用于鉴别转换性障碍与真正的器官障碍。
(1)某种程度的漠不关心,即患者描述自己的问题时是以一种描述客观事实的方式,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像一个真正手臂瘫痪或失明的人那样不安,即患者对他们的障碍可能会带来的不良后果似乎并不在意。
(2)患者的机能障碍经常会出现转机,不能证实存在某种真实的疾病或症状。例如,手臂“瘫痪”的转换性反应很少出现肌肉萎缩反应。
(3)机能障碍的选择性特点。例如,转换性失明的患者一般不会撞到人或物;“瘫痪”的肌肉虽不能从事某种特殊的活动,但能从事另外的活动;而且不能控制的痉挛在睡眠时会消失。
(4)有意思的是,在催眠或麻醉的状态下,根据治疗者的暗示,患者的症状可以减轻、转移甚至消失。同样,如果患者突然从梦中被惊醒,他可能会使用“瘫痪”了的手臂做出反应。
相关链接7-3 转换、诈病还是神经性障碍?
就转换性障碍而言,差别性诊断既重要又微妙。首先,必须排除诈病,这常常是很难的。在询问诈病者的症状时,他们通常都很谨慎并具有防卫性。而转换性患者通常都很坦率,他们有时会很渴望交谈,详细谈论其能力丧失问题。准确地说,由于转换性障碍患者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器官在正常工作,因此他们有时会很直率地表露这些问题。比如,大多数诈病者在声称自己失明了之后,又愚蠢地抓住了扔向他们的东西,而转换性障碍患者也会这么做。
第二个也是更难的一个任务是排除真正的神经性障碍。在一些个案中,症状构成了“神经性无意义”,即它们直接与我们所了解的神经系统相冲突。比如,在手套式麻木中,患者报告说整个手掌——从手指尖到手腕一个明显的切分点都麻木了。换句话说,这块区域被一只短手套遮住了。但是,如果他们真的出现神经性削弱,这块麻木的区域会从小臂直到一个或两个手指呈细条状。
但是,这些都只是比较简单的例子。在另外一些个案中,其症状与那些真的神经性障碍的症状具有不可思议的相似性。不管怎么说,仍然会有一些迹象表明是转换性障碍。这些迹象包括以下内容:
1.症状迅速出现,特别是在受到心理创伤后。神经性障碍通常都是渐渐出现的。
2.美丽的漠视。神经性障碍患者更容易因为他们的症状而感到沮丧。
3.选择性症状。如果“瘫痪的”腿在睡觉时可以运动,那么可以推测这种瘫痪不是神经性的。
(三)转换性障碍的病因学研究
在转换性障碍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会发生一系列事件:①从某种不愉快的情境中逃离出去的欲望;②为了从这种不愉快的情境中逃离出去而产生生病的欲望(然而,这种欲望通常是被压抑的);③在持续的应激条件下,出现某种躯体障碍的症状。在个体看来,他们的症状与所经受的应激情境毫无关系。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症状通常是他们以前所经受过的疾病,或者是家人或其他亲属曾有过的疾病的翻版,或者是从电视节目或书报杂志上看到过的疾病症状。
在转换性障碍中,引发症状的应激情境通常是要求“患者”采取独立的和负责任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又受到了焦虑的抑制。事实上,最容易出现转换性障碍的人往往逃避其应负的责任,要么是用于逃避不愉快的现实,要么是为了达到某一对自己有利的目的。
对攻击性和自信心的抑制也是触发转换性障碍的原因之一。例如,一位成年男子在其妻子与他离婚并嫁给另一个男人后不久就出现了双腿瘫痪。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有一种强烈的要杀死他的前妻及其新欢的欲望。尽管这种欲望受到了压抑,但它仍很强烈,而他的瘫痪就为他没有采取行动去杀人提供了有效的防御。
有时,转换性障碍也会起因于强烈的内疚感和自我惩罚的欲望。例如,一位女患者在动手打了她的父亲之后出现了手指震颤和右手臂瘫痪。这种症状反映了她对自己肢体中“犯罪”部分的象征性惩罚,同时可以阻止她再次出现攻击性行为。
另外,转换性障碍也会出现在受到意外事故伤害时,目的(无意识中)在于获得更大的赔偿。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某种事故可能会对他产生严重伤害,但实际上伤害却很小的时候。
然而,不管具体起因如何,转换性障碍的潜在动机模式都是类似的,即通过生病来减轻或逃避引起焦虑的紧张情境——把无法忍受的情绪问题转换成一种可以保住面子的躯体障碍。一旦习得这种反应,它就会因不断受到强化而保留下来。这种症状既可以降低焦虑,又可以得到人际关系方面的益处(别人的同情和支持)。
转换性障碍有时会以集体发作这种特殊的形式出现。这种现象时常会发生在儿童青少年或受教育水平较低、迷信或易受暗示的人群之中,农村比城市更易于发生。集体发作多发生在中小学人群中,特别是在知识相对落后的偏远地区的青少年学生中。因为它的发生与这些特殊人群的心智发育不成熟有关,当某一个体出现某一症状时,其他人就很容易受到心理暗示,而年长的人或文化教育先进地区的人群,相对来说较不容易产生这种现象。此外,如果率先发病的人在人群中地位或威信较高,则对他人的暗示更高。
个案研究——暗示诱发的癔症集体发作
2005年3月初的一个夜晚,某民办技校一年级的一女生做了一个梦,梦见鬼来找她,很害怕,就讲给同宿舍其余三名同学听,并在宿舍给鬼烧了纸钱,大家都感到害怕。第二晚又梦见鬼来了,摇晃她的床,当即惊醒、尖叫,吵醒同宿舍其他同学,听她讲述梦境后大家都很紧张、恐惧,当时约凌晨两点,四个同学便惊恐地挤到一起。天蒙蒙亮时,做梦的同学出现头晕、四肢乏力、站立不稳,称鬼缠住她了,继而倒地抽搐、呼之不应,其他三个同学也相继出现类似症状。7~9点,相邻宿舍同学知道后也很恐慌,陆续有四名同学出现了类似症状,程度轻重不一。学校领导随即通知学生家长,并请校医对患病同学进行检查,初步排除食物中毒、传染病。约上午10点医生前往。根据发病原因、发作形式及症状特点,考虑为癔症集体发作。将患者分别隔离,给予暗示性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及卫生宣教以后,当天七名同学陆续缓解,被家人带回,另一女生仍处于意识蒙眬状态,傍晚送医院门诊留观,次日缓解。第四天全部同学返校学习,随访无异常。
[资料来源:沈远凤,中国民康医学,2007(6)]
五、躯体化障碍
1859年,法国医生布里凯(Pierre Briquet)描述了一种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综合征——Briquet综合征,在今天的DSM-Ⅳ-TR中被称为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s)。患者表现出周期性、多重的躯体不适,并不断寻求医学检查。然而临床检查并不能发现明显的生理上的原因,但患者很快会以相同或略有不同的症状来复诊。
DSM-Ⅳ-TR对躯体化障碍的诊断标准
1.多年来有许多对身体方面的抱怨病史。
2.四种疼痛症状,两种肠胃症状;一种性的症状;一种假性神经学形式的症状。
3.症状不属于医学状况,或被提供了个人可能所期望的过多的医学状况。
躯体化障碍通常发生于30岁之前,且大多发病于25岁之前。涉及的症状包括:
(1)胃肠道症状:呕吐(不是妊娠期)、腹痛(不是经期)、恶心(不是晕车或晕船)、肠胃胀气、腹泻、忌食多种食物(食后感到不适)。恶心和肠胃胀气是两个最常见的症状。胃肠道症状常导致反复胃肠X光检查,甚至招致不必要的腹部手术。
(2)疼痛症状:四肢痛、背痛、关节痛、排尿痛,其他部位疼痛(不包括头痛)。
(3)心肺症状:不用力时感到呼吸困难、心悸、胸痛、头晕。
(4)假性神经症状:遗忘、吞咽困难、失音、耳聋、复视、视物模糊、失明、幻觉、晕厥或意识丧失、抽搐发作或痉挛发作、行走困难、麻痹或肌无力、尿潴留或排尿困难。
(5)性症状:性器官或直肠烧灼感(不是性交时)、性冷淡、性交疼痛、阳痿或射精功能障碍。
(6)女性生殖系统症状: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则、月经过多、整个妊娠期呕吐。
患者典型人格为表演型人格,也多混合有强迫的特点。患者常常用夸张的语言绘声绘色地叙述自己的病史,但多缺乏实际有用的资料。患者常同时找几个医生看病,这常使病情更为复杂,甚至出现危险的治疗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焦虑症状和抑郁情绪十分常见,这可能是患者去精神病院就诊的原因。患者可有冲动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也可出现自杀威胁或自杀企图。患者常反复进行医学检查,反复住院,甚至多次接受手术治疗。
在DSM-Ⅳ-TR中列出了37种症状,它们可能反映了躯体化障碍的存在,如在患者的报告中所说,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有病”,有各种疼痛等。而且,只有他们报告的症状严重到需要接受治疗时才能考虑是否属于躯体化障碍。
个案研究
海伦是一位29岁的妇女,她一直在寻求治疗,因为她的医生说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她的问题。当问及她的身体状况时,她会详细地列举一大堆病症,并不断地抱怨着,包括她常常想不起刚刚发生过的事情,以及有时视觉模糊以至无法阅读。海伦对烹饪极感兴趣,并喜欢收拾屋子,但是她会毫无理由地感到疲劳和气短。她经常不能吃自己精心制作的美味食物,因为她看到食物会恶心,甚至只是接触到调味品就有可能呕吐。据她的丈夫说,海伦丧失了对性生活的全部兴趣,他们仅有的一点交流就是亲吻,而那通常是在他的坚持下才有的事。海伦常常抱怨在月经期间出现痛性痉挛。有时她又说,她感到阴道内有烧灼感。此外,由于她也感到背部、腿以及胸部疼痛,因此她想终日躺在床上。
(资料来源:Halgin et al。,Abnormal Psychology,3rd ed。,2000)
DSM-Ⅳ-TR特别说明,这种障碍的特殊症状可能存在跨文化的变化。例如,手的灼热感或者蚂蚁在皮肤上爬行的感觉在亚洲与非洲就比在北美洲更多。进而,Ford(1995)认为这种障碍在那些不太重视对情绪公开表达的文化里的发生率最高。躯体化障碍典型地开始于成年早期,且其症状比转换性障碍持续时间更长,并会随时间的变动而变动,如果缺乏心理治疗则很难完全消失。
躯体化障碍与下文将要讨论的疑病症很相似,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疑病症往往发生在30岁之后,而且他们往往担心自己得了某种严重的疾病,而不仅仅是报告一些明确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