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要先人一步:任正非的战略观
8307100000029

第29章 创业难,守业更难

创业难,守业更难。尤其是像华为这样的高科技企业,技术的更新换代、产品的推陈出新,要比其他行业都快的多,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这就意味着,像华为这样的企业,无论是创业还是守业,都要比其他企业难得多。

正是因为意识到了这一点,任正非才坚持不懈地给华为人灌输危机意识,以保证华为人永不停下前进的步伐。

其实,守业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当初打天下的那帮人已经做上了高层位置,开始产生懈怠心理,只想着过安稳舒适的日子,失去了过去的奋斗激情;二是后来者的不断超越以及竞争对手的不断进步,会让守成的企业出现相对的退步,最终被挤出市场。

世界上没有夕阳企业,只有落后和不思进取的企业。一家企业,无论曾经缔造过多少传奇,只要开始不思进取了,它离失败也就不远了。

“沉淀”是任正非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在他看来,一个组织时间久了,老员工收益不错、地位稳固就会渐渐地沉淀下去,成为一团不再运动的固体:拿着高工资、不干活。这时的团队就成了一潭死水,缺乏活力。

为了不让员工丧失活力,任正非不断采取一些措施来刺激大家。1996年华为市场部人员集体辞职,就是为了这一目的。10 年后的 2007年,任正非再次采用重新上岗的做法,来激发大家的工作激情。当时,华为规定:所有工作满八年的员工在 2008 年元旦之前,都要先“主动辞职”,然后再与公司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万人辞职”事件。

华为的这一规定,正好出台在国家新的《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之前,所以引起了许多人的质疑。人们纷纷认为,华为的这一举动是为了规避国家的新《劳动合同法》。

如果仅仅是为了规避新的《劳动合同法》,任正非完全没必要这么做。因为在华为,很多人都持有公司的股份,是公司的主人,每年可以拿到不菲的红利。而且,此次“万人辞职”再上岗行动,华为需要付出 10 亿多元的成本,如果只是为了省钱,这 10 亿多元可不像省钱的样子。

只有一个解释,华为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冒着规避政策的指责也要做的是,让华为的人们保持狼性。如果员工一旦吃上老本,不思进取,华为也就谈不上什么竞争力,更不用提狼性。而这次鼓励员工辞职再竞聘上岗,就像狼群再次回到野外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一样,华为的员工又一次充满了狼性,而这种狼性是人才流动带来的,当人流动起来的时候,企业也充满了活力。

说到底,任正非的真正目的是重新激发企业的活力。

企业活力决定了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一个企业只有保持并不断增强活力,才能保持并不断增强生产力和竞争力。一个充满活力的企业,就是广大员工具有高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企业。企业活力不是体现在少数人身上,而是体现在广大员工身上。积极性就是不讲条件、不怕困难、不甘落后,主动性就是不满足于完成上级布置的工作任务,创造性就是追求创新。一个企业,只有广大员工具有高度的“三性”,才能创造市场奇迹,才能战胜强大的竞争对手。

如何让企业具有这种活力?那就是通过采取体制、机制、文化等许多方面的必要措施激发出来的。华为做出这一决定就是为了激发企业活力。任正非知道,如果不这样做,诸如贪图安逸、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倚老卖老等不良习气就会在企业内滋长蔓延,而这些不良习气是与迸发活力背道而驰的。

在某种程度上,华为这么做,也是任正非危机意识的一种反映。

持续的危机意识才能给员工产生压力,给公司带来活力。一些卓越的公司,也会采取一些方式给员工灌输危机意识。像以飞机制造闻名于世的波音公司,就曾别出心裁地摄制了一部模拟《公司倒闭》的电视片,向广大员工反复播放。电视片的内容是:在一个天气灰暗的日子里,员工们一个个垂头丧气地离开工厂。厂内高挂着“厂房出售”的招牌,扩音器传来“今天是波音公司时代的终结,波音公司关闭了最后一个车间……”

据说,该电视片在波音公司的员工中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强烈的危机感使他们意识到,只有全身心投入企业的生产和革新中去,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今天的模拟倒闭就将成为明天无法避免的事实。

守业难的第二个原因就是自身的满足会让竞争对手超越,从而将自己挤出市场。

全球汽车业龙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就是因满足于现状,未能灵活应对汽车产业的环境变化,结果在国外制造商的猛烈攻击下深陷困境,最终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1908 年,美国的一家马车工厂老板威廉?杜兰特成立了通用公司。最初,公司只有别克一个品牌,在随后的几年里,公司接连收购了凯迪拉克等 20 多个品牌。杜兰特以销售“任何价格、任何用途”的汽车为目标,不断扩大其品牌规模。此外,通用汽车还通过自身的金融公司向消费者提供车贷,进一步扩大了销售,于 1931 年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商。

然而,一旦坐上了龙头地位,通用汽车就开始出现了骄傲和自满的心态。其高额的养老金和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等劳务费用不断膨胀。1973 年石油危机过后,日本车凭借小型和低能耗加强了出口攻势,1991 年时日本车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突破 30%,导致以通用汽车为首的美国三大汽车巨头陷入了巨额亏损。

此后,日本方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主动限制了对美的汽车出口,这使得通用汽车等美国本土制造商掉以轻心,疏于加强自身的竞争力,并继续依赖大型车这一传统车型。结果,由于通用的许多车种燃效较低,随着汽油价格的不断飙升,其销量也迅速滑落。终于,2008 年的金融危机给了它致命的一击,它的资金链迅速断裂,最后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诺基亚这个昔日的手机霸主,在辉煌时期,其高端手机几乎占领了 95%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他的手机制造商,只有黑莓、摩托罗拉等在它的压力下痛苦挣扎。不过,这些过去的辉煌如今都已不再,当苹果、摩托罗拉、三星公司等不断蚕食诺基亚市场份额的时候,诺基亚已死,或者必将衰落的论调一直不绝于耳。

诺基亚为什么从当初的手机霸主一落千丈?根本的原因,还是它的自满和自负。

面对手机市场的变化趋势,诺基亚也进行过一些变革。但是,由于诺基亚依靠先前的市场份额,中低端手机巨大的出货量能为其提供相当一部分利润来源,因此其改革的迫切性并没有那么坚决。结果,“行动缓慢”导致诺基亚陷入了困境。而与此同时,同样是老牌的手机厂商,摩托罗拉在手机市场的迅速动作和快速转型,让其起死回生,摆脱了被动的局面。

抱着早期的成果不放,也是诺基亚走下坡路的原因。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曾经为诺基亚创造辉煌的塞班系统已经显露出了众多的弊端和缺点,但是众多的 2G 厂商中,只有诺基亚死抱着塞班系统不放手,而摩托罗拉早早地就宣布彻底放弃塞班,转投安卓,三星、索爱等对塞班系统的支持也是虚有其名,开发几乎处于停顿。

可以说,正是对新技术丧失了敏感,对用户需求变化缺少反应,对新的市场投入精力不足,再加上“公司还在赚钱”的自满心态,最终导致了诺基亚陷入了经营困境。

创业虽然难,但创业靠的是激情、梦想、汗水,这些每个人都可以有。守业则不同,它靠的是忍耐、坚持、永远进取的精神,这就需要企业时刻保持着奋斗的活力。而这,才是最难的。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

——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