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总要先人一步:任正非的战略观
8307100000028

第28章 管理风格不重要,管理目的要记牢

只要有公司,管理就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即便是刚刚创业,追求效率第一的小公司,也不敢无视管理的存在。许多前期发展迅猛,后期直线陨落的公司,已经用残酷的事实证明,管理跟不上,公司没前途。

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无论是创业者还是已经身处高位的领导者,都必须回答这个问题:

“给你一个公司,你会怎么管?”

这个问题很有煽动性。它看上去太简单了,我们每个人又都对管理有一些看法,所以,它很容易点燃我们对此话题的讨论欲望。

但是,一定要小心,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阴险!因为当你在喋喋不休的谈论自己会如何管理一家公司时,你可能正在暴露自己对管理的无知。曾有一名新到华为的员工,就公司的一些问题,写了一封“万言书”给任正非,结果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

任正非的回复固然刻薄,那位员工的行为多少也透露出了一些浅薄。

大多数人对管理的认识,多是来自对身边一些现象的反思。这种反思的行为没有错误,许多公司的管理就是在这种持续的反思中得以改善。不过,由于这种反思带有视野的局限性,往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通过这种对局部现象的反思所提出的管理建议,往往也带有很大的局限性。

事实上,那些一谈管理就滔滔不绝的人,对管理的认识往往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完全是一些“我认为就应该这个样子”的主观意识。所以,当他们在回答如何管理公司这个问题时,就会“东一耙,西一搂”,只是从一些个别现象谈自己的观点。

缺乏系统性视野和思维,是人们回答不好这个问题的原因之一。

更大的原因,是人们对管理的本质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即便是一些工商管理毕业或读过 MBA 课程的人,也往往会机械化的“背诵”管理就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而完全没有意识到弄清楚管理的目的更重要。

管理的目的是什么?就是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经营成本、提升工作效率。

凡是不知道这三点的人,一定管理不好一个公司。

许多企业家的管理风格差异很大,甚至截然相反,但他们都能把公司管理好,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洞悉了管理的目的。有的人采用集权的军事化管理,有的人采用分权的民主化管理,都能把公司管好,就是这个原因。

被人们看作是教父级人物的苹果前 CEO 乔布斯,可以说是违反了管理学的所有规律:他不是一位“共识缔造者”,而是一名主要听从自己直觉的“独裁者”;他不是像很多领导人那样只停留在战略高度“务虚”,而是一个狂热的细节控;他在开会时非常残酷,会因为员工“愚蠢的主意”而毫不留情地拿他们开刀。而这,是一个成熟的管理者决不会干的事情。

亚当?拉辛斯基(Adam Lashinsky)曾在《财富》杂志上回忆起2008 年,乔布斯集结了一支开发 MobileMe 电子邮件系统的团队,并要求知晓这个产品的一切:“有谁能告诉我按照计划 MobileMe 应该能做些什么?”在得到满意回答后,他继续问道,“那为什么它现在做不到呢?”

接下来的半个小时中,乔布斯严厉斥责了这支团队。“你们损害了苹果的名誉,”他说,“你们令彼此失望,真应该彼此憎恨。”

这就是乔布斯的管理风格。按照通常的理论,CEO 和高层管理人员必须真诚、考虑周到、敏感、谦虚,外加富有创造力、聪明、战略上明智。但很显然,乔布斯整体上与这些特点差得很远。

虽然乔布斯的管理风格让人难以接受,但苹果公司却在乔布斯的带领下一路高歌猛进,令竞争对手望尘莫及。原因何在?答案就在于,乔布斯虽然在管理风格上异于常人,但他却牢记管理的目的:无论是对细节的掌控还是在做决策时听从自己的直觉,他都只有一个目的——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体验。

军人出身的任正非,在管理风格上也略显暴躁,他有一次告诉财务总监:你最近进步很大,从很差变成了比较差。显然,这样的管理风格,也是很难让人接受的。但是,华为在任正非的带领下,始终处于大步发展的状态,究其根源,也是因为任正非知道管理的目的所在。

创业难,守业难,知难不难。高科技企业以往的成功,往往是失败之母,在这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唯有惶者才能生存。

——任正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