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国经典神话
8276500000011

第11章 黄帝(3)

那头颅在地上连打了几滚,猛地跃起四五尺高,双目瞪着黄帝,嘴里仍叫骂不止。刑天更是神奇,把板斧往腋下一夹,两只手满地上摸着找头。黄帝看得明白,对着山峰猛劈一剑。齐齐的一道巨隙开裂,刑天那头咕噜噜滚了进去。山峰复合,刑天的头不见了去向。摸头不着,刑天大急,两个奶头忽放出灼灼亮光,肚脐眼儿也开始高声叫骂,抡圆了板斧再战黄帝。黄帝无奈又挥了一剑,刑天的身子断为两截。

黄帝虽然杀了刑天,但却佩服他的忠勇刚烈,命人葬他在常羊之山,因为常羊是刑天出生的故地。

◎黄帝修城

打败蚩尤,天下一统,黄帝定都有熊。他想重建一座新城,经过考察、丈量,他选中了自己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你看,高高的一脉黄土岗可做城的主体,清清的一条双洎河可为城的血脉,丘高防灾,河流利民。南北十余里,东西二十多里。依岗就势,规模宏大,如果修好了,就是万世不败的基业。更重要的是,他发现这里不仅地势好,而且还是天下的中心。他于是就在城的正中处,立上了一块高大的石碑,上写三字:

天心石!

群情激昂,万民欢呼,就等黄帝下令破土。

这天夜里,更深人静时候,轩辕丘忽然灯火通明。天上一齐飞下来九条龙,他们张牙舞爪,上下翻腾,悄没声地修起城来。那些山神、土地、魑魅魍魉、各路精怪一看,天上的龙王都下来了,谁还敢不帮忙,一个个操起家伙,化作人形,在轩辕丘上大干起来,挖土的挖土,抬筐的抬筐,垒墙的垒墙,打夯的打夯,蚂蚁行雨般一宿未停。好在老百姓都睡着了,谁也不知道暗夜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到了第二天早上,旧城里的公鸡一叫唤,神仙鬼怪各自隐形。老百姓早晨起来推开屋门,哎呀,一座巍峨的新城高耸在眼前!大家相约了忙跑进城里去看,一切都是按黄帝的规划修建,那块高大的“天心石”正处在新城正中!只有城西南角缺了一块没有建,双洎河水正从那里哗哗淌过。太美了!太神了!百姓们奔走相告。千百年流传的“鬼打黄帝城”的俗话,指的就是这件事情。这座城的旧址今天还在,它就是闻名遐迩的郑韩故城。

◎黄帝避暑宫

黄帝年事渐高,一到夏天就热得受不住,大臣们都劝他找个地方避暑。找来找去,就找到了风后岭西北坡半山腰上的那个大石洞。这个洞宽敞高大,幽深安静,一股清泉从洞里流出,琤琤枞枞,汇成了洞外一个百丈深潭。因为曾有一条乌龙在潭中嬉戏,所以得名黑龙潭。

黄帝在洞中住了下来,一切都令人满意,就是蚊子、跳蚤、蝎子、老鼠太厉害,聒噪得黄帝休息不好。每天晚上娘娘都得用艾草熏,蚊子怕熏,其他害虫还是闹。黄帝喟然长叹,谁能把这些小东西清除掉就好了!这话恰被黑龙潭里的螃蟹听到。它很想为黄帝尽点力气,就趁黄帝外出巡视的时候,把洞中的跳蚤、老鼠和蝎子全都夹出了洞外。

黄帝回洞,一觉睡到大天亮,醒来就发现了问题:洞里好像少了些什么?娘娘笑着说,害虫没有了!啊,啊啊!黄帝高兴了,就问这是谁做的好事?有人禀告说,是黑龙潭里的螃蟹。黄帝大喜,喊来螃蟹,就要奖赏!这螃蟹也有意思,赏啥它都不要。论功行赏,这是古理了,总得有个表示吧!螃蟹说,它想多要两条腿,好在以后能多为黄帝效力。黄帝一点头,这以后,黑龙潭的螃蟹就成了十只脚。一个螃蟹八只脚,普天下都一样,只有黑龙潭的螃蟹是个例外!

黄帝的好觉没睡几天,就又出了问题:一群蚊子飞进洞,不分白天黑夜,见人就扑上去叮咬。奇怪的是,以前的蚊子都怕熏,这次的蚊子不但不怕,似乎还特别喜欢艾草味,越熏越咬人。黄帝没法,只好搬到洞外。

这次的蚊子可不一般,它们是蚩尤战死的士兵的阴魂。

蚩尤战败被杀,命归阴曹地府,就召集他死去的旧部,专门跟黄帝作对。他看黄帝年高体衰,在洞中避暑,就让他的部下一个个变成蚊子,浩浩荡荡前去进攻。

黄帝正没办法,这天夜里忽然飞来了一群蝙蝠,就像秋天飘飞的树叶一样忽高忽低,忽前忽后,吱吱叫着追吃蚊子。嗡嗡嘤嘤的声音立即消失。黄帝又得以静心休养。

蚩尤知道了洞中的事情,心生一计,就叫这些阴魂也变成蝙蝠,伺机报复黄帝。

蚊子没有了,可黄帝被咬的次数反而增多了!望着满洞灰色的蝙蝠,黄帝感到很是困惑。那些保护黄帝的蝙蝠也傻眼了,眼看着黄帝被咬却找不出咬人的凶犯,因为大家全长得灰不溜秋一个样!

蚩尤的阴谋被玉皇大帝洞察了,就传令让洞中保护黄帝的灰蝙蝠全部变成白蝙蝠。颜色一变,立即敌我分明,白蝙蝠同仇敌忾,灰蝙蝠狼狈逃窜。蚩尤也想让他的蝙蝠变白,可是没有办法,只好灰溜溜败下阵来。

黄帝避暑的这个山洞,后人管它叫黄帝避暑宫。岁月滔滔,黄帝早已经升天成仙,保护黄帝的白蝙蝠却不肯离去,从古代到今天,一口气飞了几千年,成就了洞中特有的一大景观。

◎黄帝试子

黄帝一百岁那年决定选一个接班人。大臣们都劝他在自己的二十五个儿子中挑选,黄帝不同意。他说,管理天下需要有本事的人,谁有本事谁上,不能分内外远近。

大臣们听了齐点头。但怎么样挑选呢?这可是前无古人的事情啊!

黄帝胸有成竹,说让他们比武!

告示一出,天下震动。到了比武那天,人山人海,一下子来了很多人。

比赛整整进行了十天。文选。武选。参加竞选的人从千变成百,从百变成十,最后,只剩下了两个人。黄帝一看,全是自己的儿子,一个是大儿子玄嚣,一个是三儿子昌意。大臣们高兴了,想着,这成了黄帝家里的事,黄帝让谁上谁就上吧!

黄帝可不这么看。他说,这是给国家挑选人才,大公无私,让他们两人继续比。

文试。

武试。

两个人又比赛了两天,仍然不分胜败。主持比武的大臣又把弟兄两个交给了黄帝。

看着两个英武的儿子,黄帝心里暗暗高兴。他不想用爹的方法,把天下一分为二给兄弟两个。他要选出一个来!他说,我这里有两个葫芦,只要打开盖子,就会有大水涌出。这水宽三丈,深八尺,能淌出二百里远。从嵩山北坡到城东的颍水是三百里路,你们谁能让二百里的水流出三百里的路程,谁就坐爹这个位子。

两人接过葫芦,很快就赶到了嵩山北坡。玄嚣站在坡这边,昌意站到坡那边。两个人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二百里的水流出三百里的距离。

玄嚣的水流了二百里就干涸了。

昌意的水流了二百里也不见了。

两人都有点懊恼,连忙把水收回,换一个地方再试。可那水虽然汹涌澎湃,就是半里路不愿意多流,试了几次,都是一样。

那么多难题都做过了,难道要败在这股水上?两个人一声不响,回到住处,各闭了屋门,细细地琢磨起来。

三天的期限转眼就到。第三天一早,玄嚣拍响了昌意的屋门,看着弟弟高兴地说,昌意啊,我有一个主意,一准能行。昌意想:你既然有个一准能行的主意,为什么一早来找我?就说,大哥说说看。玄嚣说,你的葫芦能流二百里,我的葫芦也能流二百里,若让它们单流,谁的也流不出三百里的路程,要是把两个葫芦的水汇在一起,岂不就易如反掌了吗?昌意双手一拍,连声说妙!

弟兄两人于是就把两个葫芦的水合成一处,浩浩荡荡,一下子冲进了颍水河中。

黄帝大悦,连忙召他们进宫,语重心长地对两个儿子说,治国如同这河里的流水,合在一处就力量大,流得远,一分开就受损失,走得近。团结合作,同心协力,你们兄弟明白了这个道理,不管谁做国君,我这个心都放得下了!

玄嚣和昌意明白了爹的心,都互相谦让着让对方接班。昌意说主意是大哥出的,应该大哥接。玄嚣说,昌意年轻有为,应该让昌意接。黄帝看看大儿子,再看看三儿子,笑着安排了后事:

玄嚣接班,昌意辅助。

这以后,弟兄俩团结协作,同心同德,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地方各诸侯国也都选贤任能,尊重人才。政通人和,国泰民安,天下大治。

传说,玄嚣葫芦里流出的那股水就是今天的溱水,昌意葫芦里流的是洧水。两水汇流后的那条河就是今天的双洎河。

◎黄帝修道

晚年的黄帝迷上了修仙访道,总想修一个成神不死。早年时候,他曾在崆峒山的后山上种过地,知道那地方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就和娘娘商量去那儿修仙。娘娘也想成神,可就是没听说过女人能修,所以就答应跟着丈夫走,希望黄帝成神时也能跟着升天享福。

修仙不能同房,不能见人。黄帝就和娘娘分开住了。可是修仙得吃饭,怎么办呢?娘娘想了个办法,在黄帝修仙的道观下拴一个大铜铃,再拿一根长长的绳子,一头拴住铃,一头拴在娘娘住的地方。啥时候娘娘做好饭了,就扯绳子。这头一扯,那头就响,然后,娘娘就躲起来,黄帝吃完饭走了,娘娘再回来。既吃了饭又不会见到任何人,真是两全其美的好主意!黄帝欣然同意。

就这样,日子一天一天地过去,娘娘总是做好饭就拉铃,黄帝总是吃了饭就走人,几个月来谁也没有见过谁。

一天早晨,娘娘正做饭呢,一只大鸟落在了绳子上,绳子一晃,铃铛响了一声。黄帝闭目修炼正到好处,听到铃响,睁开了眼睛。铃铛不响了。他又连忙闭上眼。谁知道这时候又飞过来几只大鸟,你叨我啄地嬉闹起来,一时铃声大作。

黄帝修炼不下去了,虽然他看着天色尚早,还是按照约定的信号赶了过来。

娘娘正在厨房里,上一把下一把地烧火搅汤。忽然听见外边的脚步声,她一扭脸,禁不住哎哟一声:你咋回来了?

黄帝也很奇怪,不是你叫我回来吃饭吗?

我啥时候叫你回来吃饭了?

娘娘嫌黄帝没志气,心想,反正是修不成仙了,这几个月算是白吃苦白受罪了!越想越气,端起那一锅半生不熟的面疙瘩汤往门外一泼,扭脸走了。

面疙瘩汤里的面疙瘩滚到门外,立即变成了一地圆滚滚、滑溜溜的鹅卵石。因为是娘娘泼的,人们就叫这鹅卵石为“娘娘蛋儿”,叫这地方为“娘娘蛋儿坡”。

◎荆山黄帝岭

黄帝一百一十岁那年巡游来到荆山,他发现这里的人不但缺吃少穿,还经常生疮害病,很多人寿限不长,年轻轻的就死了。黄帝很伤心,想先给人治病。治病需要药。可药到哪儿弄呢?

黄帝想起了仙丹。他早年在昆仑山上炼过仙丹。何不再炼一些让百姓服用呢!

炼丹得有鼎。铸鼎得用铜。黄帝决定先在荆山上找铜。

荆山上的铜神一听说黄帝要铜,背着黄铜就跑来了。

黄帝生起大火,用七七四十九天铸成了铜鼎。再用三百六十五天炼出了仙丹。黄帝这年恰好是一百一十一岁。

老百姓吃了仙丹,立即身轻体健,百病皆无。万民欢庆,家家过年,齐称颂黄帝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黄帝炼丹治病的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黄龙下凡来接黄帝去天上享福,不想让他这么大年纪了还操心受累。老百姓知道了,说啥也不愿意让黄帝走,齐刷刷跪了一地向黄龙求情。

黄龙走不了,苦口婆心给百姓解释。但不管怎么说,老百姓哭天喊地,死活不能同意。眼看着时辰已到,旨意在身,黄龙有点儿急,跃跃欲试想飞走。老百姓一见,急慌慌齐扑上去,你抓住龙须,我揪住龙尾,还有的大臣上前抓住黄帝的衣服。黄帝骑上龙背,一声雷震,腾空而起。有的人拽下来几绺龙须,有的人扒掉了几块龙鳞,一大臣死拉住黄帝的脚要跟着上天享福,其他人一看,连忙又拽住那大臣的腿。这样,张三拉住李四,李四拉住王五,王五又拉住赵六,一下子连了好长。黄帝的靴子忽然被拉掉,众大臣呼地全摔了下来。

掉下来的龙鳞后来变成了荆山上的黄金。揪下来的龙须落在附近的湖中,长成了偌大一片荷池。这龙须藕很奇特,别处的藕只有八个孔,它却长出了九个。龙须藕味道鲜美,特别爽口。“九孔阌莲”,只要一提起这个名字,人们就知道它是灵宝的名产,荆山的美味!

黄帝掉下来的靴子,就埋在他炼丹的山岭旁,叫葬靴冢。老百姓忘不掉黄帝的恩德,就把他炼丹的这座山岭改名为黄帝岭,还在岭上建了一座黄帝庙,月月烧香,年年祭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