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各自爱
8274400000059

第59章 初夏心情无可说

身体的缘故,医生的意思是最好连咖啡也戒掉,因里面含有刺激性的黄嘌呤。那就喝茶吧。跑去蹭社区的茶艺课,听老师讲各种茶叶的采制和性情,回家以后自己再翻翻《茶经》,也颇有趣。我是个生活上极惫懒的人,连茶具也没备,买套快客杯就成。此物又称旅行茶具,是一个迷你茶壶上倒扣一个小杯,热气蒸腾上去时顺便温杯,等茶叶泡开后,把小小圆口杯翻下来,倒茶入内即可。我喝的正好是茉莉小龙珠,茶香和茶型的舒展都需要温度。

另外,除了少量的肉汤鱼汤之外,几乎已经不吃荤了。我不灵修,也非向道,只是觉得肠胃素净,舒服。初夏颇宜于食素者,“清明高粱小满谷,芒种芝麻夏至豆”,接连有新鲜的豌豆,蚕豆上市,闷一锅豌豆咸肉糯米饭,夹两筷子苋菜,饭后吃点桑葚樱桃,又买了一小箱西双版纳小青柠,每个只乒乓球大小,随时可以榨汁喝。日子就是这么简素地过下去,浮生悠悠。

天性物欲淡泊,买衣服和鞋子,一向是守恒原则,出一进一。今夏扔掉了两件穿松的T恤,库存减少,由此,又买了件基本款的素色衣服补仓。帆布鞋也磨破了一双,鞋带拆下来绑东西,鞋子丢进垃圾桶。一翻断舍离之后,新欢入柜,下周要去徒步旅行,可以穿。换了几个牌子的指甲油,最后还是选了裸色。

与生俱来的斯多葛主义者,苦行僧?就好像每次去外地客游,蒙各路朋友盛情招待,吃和睡都极舒服之后,整个人都会慵懒迟滞,回家后必须清减处理,每餐下面,煮饭,加点笋尖,芹菜,菠菜,这么清素一个礼拜,那种过度饱足带来的钝重感,才算是被清理干净。

还在看叶嘉莹的书,是口述传记,兼有个人经历,老北京风情和诗词讲解。三联的人文传记果然是强项——文字和人一样,是有体型的。并且同样是胖,也会因为肌肉比例,赘肉多少,是否分布匀称而观感迥异。比如胖乎乎的字,丰子恺是慢条斯理,邓云乡是丰满有料,叶嘉莹是亲切缓慢,瘦文章里,好看的是梁实秋,赘肉全除,筋骨灵动。

网文里也有很多胖文章,可都是结构问题,整体行文速度不均,腿脚不灵便,一看就不精神,是难看的胖子。拖沓的散文,是好脾气的胖子,尚可忍,废话啰嗦的杂文,空洞无物,论理乏力,像个暴烈的胖子,让人无法忍受。

话说有次和老江湖们吃饭,在座有个老小偷,慨叹今日世风日下,小偷们手艺又差,还专偷老弱病残,说“我们当年的行规,是不可以偷病人的救命钱”。同样,作为一个曾经的大毒舌,我看现在的毒舌真是万般不顺眼,毒舌不是菜市场泼妇满地打滚,脏话喷薄的狰狞失态,也不是精神病患者的病理发作,它是不动声色,埋伏良久以后的打蛇七寸,不看你是否凶相毕露,而是看你有没有刀锋。而这个锋芒,是要做大量的后台功夫的。

网上的文章,以两种居多,一是鸡汤文,一是麻辣烫文。

鸡汤文大家都知道,我就不科普了,它的对面,是麻辣烫文,就是痛快淋漓,口舌犀利,看上去非常的酷。这两种文体,看似完全对立,其实有相通之处。就是靠或刺激或甜美的口感做小本生意,不在食材上下苦功。你读完以后,会有短时安慰或宣泄的快感,之后呢,什么也不剩。而且只要掌握了读者的G点,摆准姿势,大批量生产,收获掌声,也很容易。我早就过了荷尔蒙过剩的年纪了,只想实实在在地摄取有效信息,学知识,吃一口结结实实的稻米饭或是咬一块肉质紧实的农家土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