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近代经世小儒
8270200000012

第12章 梁廷枬对于西方之认识及其开新视野(1)

一、绪言

中国近代史上之文化开新,自是萌芽于清嘉庆十二年(1807)英国教士马礼逊(Rev. Robert Morrison)之到华。而近代政治变局,则是创新于1839—1842年(道光十九至二十二年)之鸦片战争。此是国人共喻常识。而中国朝野人士之警悟世变,自以此次鸦片战争冲击而开始思考应变。后世急要澄清之点,自在于当时人因应外洋强烈冲击是具有多少醒觉?想出何样对策?具有何等能力?这是要学者史家所需研考与解答的。

百年来史家研讨展叙,大致上俱能略示概见。乃是有两个重大层次。其一,政治上的中枢朝廷,仍是安故蹈常,未能设想因应对策。其二,在野人士当包括地方官员,则产生多样深浅之警觉与忧怀,自然亦创发各样识见,提出不同对策。这里亦正透露中国人的基本应变智慧与能力。当代史家研究趣味,自然集于这一领域。

若看鸦片战争刺激中国知识分子醒觉,一时先驱志士,久为学界研考讨论,可论之人士自不在少数,而集中特具卓识异行之俊彦,尚不下于十家。学者最致力用心者自以林则徐为首要。此外尚有魏源、包世臣、徐继畬、梁廷枬、姚莹、黄恩彤、刘韵珂、潘仕成、郑复光、丁拱辰、丁守存、龚振麟、汪仲洋等。

在当时众家先驱志士,原有多样思考意见,足以代表国人识见能力。惟其最有成绩开启当代遗存后世之贡献,则应推重世界地理知识之引介。这一时代有四位名家,为学者用心研究。是即魏源、徐继畬、梁廷枬、姚莹四位,足以代表地理学新知识先驱。我们也明确可见,此四人者俱是儒生,除梁廷枬为副贡出身,其他三位俱是进士出身,正可见儒生有开阔胸怀,具经世志节,决不可厚诬为坚僻自是。今世学者颇多重视研究魏源,台港名家有王家俭、陈耀南系有专书问世。其余三位,则研考者较少。有陈存恭学长研究徐继畬,鄙人有介绍姚莹论文。而介绍梁廷枬著作者有冼玉清、丁宁、周正山等。余于四人之中,仍觉尚可一论梁廷枬之世界地理历史知识,从事探索判析,并就正于同道方家。

梁廷枬字章冉,广东顺德人,生于嘉庆元年,卒于咸丰十一年(1796—1861),毕生跨嘉、道、咸三朝全程。科甲出身而获副贡身份,惟副贡出于乡试副榜,地位仅次于举人,在五贡之中,最具实力。道光中叶任广东澄海县训导,实只是地方学官,远距宦途,难致通显。惟研治学问,著书立说,亦足进至于一代名儒。因是于广州每主越华书院、粤秀书院为监院山长。生平著作有三十八种,二百八十八卷。其传世名作则以《广东海防汇览》四十二卷、《粤海关志》三十卷、《海国四说》十四卷,以及《夷氛闻纪》五卷,俱足传世不朽。冼玉清:《梁廷枬著述考》,《岭南学报》,四卷一期,页141—149。又,丁宁、周正山:《梁廷枬与〈粤海关志〉》,《学术月刊》,1986年6号(总205期),页72—74。惟在近代史学者研究,对于梁氏著作应用最频最受重视者为《夷氛闻纪》一书。三十多年前鄙人所参考者,为另一翻印版本,出于国立北平研究院刊印。而书名则题为《夷氛纪闻》。同道清史名家王家俭教授也是引用《夷氛纪闻》,此固完全受到前代翻刻所造成的影响。后来内地刊印原书,有名家邵循正的校注订正,成为今代通用之本。惟今本文研究,则多用梁氏另一名著,是即《海国四说》。

二、五大洲正确概念与地学新知

西人与近代我国新派学者,多在讥议中国虚拟大九洲,以至元明以来之四洲八极全是自欺欺人,此情不可辩驳。但自明季以及清朝前期,因西欧耶稣会士的传入新地理知识,中国士大夫认识世界已有改观,绝未坚僻自是,明天启间熊人霖著《地纬》已开始介绍海外新世界,自早在清军入关以前二十年,警觉省悟,并不为晚。地为球形亦早为耶稣会士介绍,明人亦顺利接受,并无反对。当如梁廷枬所说:“地形如球,其说著之史册久矣。”梁廷枬:《海国四说》,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2月印,页52。

中国之获知五大洲名谓,最早始于1601年(明万历二十九年)大西洋教士利玛窦(Matteo Ricci)所著之《万国坤舆图》。利实已居华二十年,时因到达北京而出此书。华人五大洲知识,自不会早过1601年。虽然已知五大洲的真实存在,仍是不尽正确。自明末清初以降,国人所知的五大洲是:亚细亚洲、欧罗巴洲、利未亚洲、亚墨利加洲、墨瓦腊泥加洲五者。其时耶稣会士艾儒略(Julius Alenio)、汤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南怀仁(Ferdinandus Verbiest,顺治十六年来华)等人,均同于利玛窦之五洲说。实际上墨瓦腊泥加洲和利未亚洲,则至十九世纪,另有新说代替。

正确的五大洲知识在道光二十四年(1844)为梁廷枬修正订明,申解明白。实际上梁廷枬自道光二十二年(1842)根据两种西洋教士著作,把五大洲正确名谓写入著作。是即亚细亚洲、欧罗巴洲、亚非利驾洲、亚墨利加洲和澳大利亚洲。其资料依据,本之于笔名爱汉者(即郭士立,又名郭实猎,Karl Friedrich August Gutzlaff,1803—1851)在道光十四年(1834)在广州所发行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这份早期发行的月刊,印行于道光十三年至十七年(1833—1837),其中以《万国地理全集》之名,连续介绍全球地学新知识。梁氏自言参用其道光十四年之《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其五大洲最新正名,自是本之于此。同上,页54—56。在同时期四位世界地理知识先驱之中,梁氏仅略晚于魏源,魏氏据林则徐《四洲志》而著《海国图志》,其最早版本刊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梁氏之记载出于其《合省国说》,是完成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姚莹尚无五洲知识,徐继畬之《瀛环志略》已晚至道光二十八年(1848)。在国人中之昌言五洲者,以魏源、梁廷枬为先躯。王家俭:《十九世纪西方史地知识的介绍及其影响,1807—1861》,《大陆杂志》,38卷6期,页14—24。王氏大文为研究十九世纪地学知识之力作,网罗全备,翔实精简。足备学界广泛参考,吾读此文,反复不下五遍。

梁廷枬对于当前世界列邦之认识,参考之书较多,而仍以《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外加高理文(Elijah C.Bridgman,1801—1861,又名裨治文)所著《美理哥合省志略》,以此二书为取材本源。而梁氏引书虽举其名,习惯务简略。往往一书缩成两字。如举《志略》最多,即指《美理哥合省志略》,举《蒙求》并非唐代之《蒙求》,而为《高厚蒙求》,举《图志》不多,乃指《海国图志》,其他之例尚多。务须加以区别,免致错误。梁氏书中常引《舟车闻见录》,吾未尝寓目,而多次曾读《舟车所至》,则内容不同,并非一书。

这里自要称述梁廷枬所描绘当年亚细亚洲、欧罗巴洲以及亚非利加洲之旧世界列国情势,其不免简略太甚,只是列举列邦,实不及同一时期之《海国图志》,是以尽可从略。地学之特色,尤其在十九世纪中叶,各家不免译称互歧,又是连串地名头尾相续,难作句读,佶屈聱牙,不知所云。不附原文令人如入五里雾中。若果连篇地名,必至沉闷无趣。因是特于各家之书,选举其叙议委婉,传示新知之处,今论梁氏之西方认识,自将因循此途,自可见梁氏之识见与用心。

梁氏虽然博采群籍,除前述之《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之外,另有高理文之《美理哥合省志略》、徐朝俊之《高厚蒙求》二书为主要取材之所,外加偶引《舟车闻见录》,此四者为其世界知识之主干。

在此自无须涉谈旧大陆列邦概况,若魏源、徐继畬与梁廷枬三人著作,必不缺载,但非新知,自可勿提,而梁氏《海国四说》,惟在域外地理者仅集中于《合省国说》三卷与《兰偶说》四卷。计只二种,亦足以备地理新知之参考借鉴。当鸦片战争后,自为同时代国人新知来源。于此择要引述,自可供世人作种种评估。几件中外大事,出于梁氏笔下,即代表1844年间,中国人所具备之世界知识。

其一,西方地圆说知识

中国自古相传天体学说有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三种,一向则最通行盖天说。相伴的识见就有天圆地方的知识,天动地不动的知识,东汉张衡可以制浑天仪,是依据盖天说所造,表现群星在天盖上活动运行。这一知识一直传到明季才受到挑战。明人徐光启、熊明遇、熊人霖是前期认识地圆说、地动说的学者。清初则有徐朝俊。梁廷枬则能说明西方故事原委,知识来源本之于高理文与徐朝俊。如其所言:

先是普鲁西国(原注:即单鹰国,与双鹰国为兄弟,患难相恤。海舶来粤,以白旗画鹰,粤人即所画之双单分别呼之)人名个班慝固(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亦谓波兰人)者,居恒善思索,谓地形既同圆球,意极东极西两地之间,其中当别有国土人民。何以仅有亚细亚、欧罗巴、利未亚三洲?是以必一不惮窎远者,鼓勇穷涉其境,证以所见。而后斯疑可释。《海国四说》,页57。此一说自远在明末清初地圆说传入中国之后,但在鸦片战争之后,则足以提供国人广泛认识。

其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哥伦布(梁书译名)故事是今日小学生常识。但到清初才有《高厚蒙求》详细记载。至梁廷枬1844年之书方始为国人普遍注意。梁氏亦备叙其颠末:

有意大理国民哥伦布(Christopher Columbus,1446—1506)者,亟欲亲往验之,乞船国主不得。则转诣葡萄呀国,见酋请之,亦勿许也。最后积八年之久,展转费尽心力,乃得请于西班雅酋。酋既深然其说,遽给大舶一,小舟三,皆百有余人,咸载与俱。于弘治五年(1492)八月初三日望西发,绝无畔岸,同舟人惧水食不继,咸怨之弗恤。同舟相与密约,将缚沉于海,转舵而还。哥伦布知之,曲为解喻,疑信半焉。又前忽见空际鸟飞,远岸渐滋青草,喜极,遂泊舟有人烟处(原注:即今米利坚所居亚墨利格洲地),居五阅月,次年正月,乃还西班雅。以告所近诸国,传为异闻。《海国四说》,页57—58。

梁氏与魏源同年出书,彼此两无关涉,以鸦片战后地学知识而言,梁氏1844年之载述,应为最先。但梁氏讲究治学谨严立场,其于附注大量附录《高厚蒙求》原文字,始示世人明见清初国人之中文记载,不违背学术伦理。惟此西洋史上大事,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定为中学课文必读,即世人艳称之地理发现。惟奠定梁氏新地理知识者,其翔实真确可信之根本,自不可忽略1836年郭士立所刊行之《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以及1838年高理文所著成之《美理哥合省国志略》,俱出于鸦片战争之前,则可证梁氏真知确识,当早根植于平时留心。

其三,麦哲伦之航绕地球与南北美洲定名

此处引用麦哲伦之名,系世人共喻,亦如前面之附注哥白尼其人者,用意相同。麦哲伦率船航绕地球一周,是近代大事,已传遍世界,妇孺俱知。惟在鸦片战后,自须经先驱学者称述,才能引致广泛兴趣。次一件较少人注意而意义重大之事,则为美洲洲名,实袭私人亚墨理哥之名,亦必得有识之儒生之勤加载记,佥述概略,则梁廷枬1844年之作自具参考之资。

又五年,为弘治十年(1497),其国亚墨理哥(Vespucci Amerigo)者,再督舶循故道往,留居最久。地荒陋,乏土名,无以举述。因即以亚墨理哥名其地。谓从西方新觅而得也,别名之曰新地(New Continent),亦曰西方。而总指亚细亚、欧罗巴、亚非利驾三洲并为旧地,统号东方云。同上,页59。

中国自古以来,不以人名定地名,原自有其考量,于此不必深究,世人亦自顺利接受,毫无疑难。后世习见,不察,更成习惯。

至于世界史上大事,麦哲伦航绕地球一周,梁氏亦作明晰介绍:

既而葡萄呀国主亦用其国人马其兰(Ferdinand Magellan,1480—1521)请,令驾五大舶往探焉。未至新地,当界小吕宋之南,不悉其名者,为其土番所拒,与其人斗死,不得还。乃别选船督曰嘉奴者,使继往,并令圜周大地细察之,必得其详而后返。返则具以所历告酋。酋喜,命铸银为地球形,刻字其上曰:始圜地而旋者,其嘉奴乎语赐焉。盖欲旌其能,且记所缘起。《海国四说》。

若以梁氏其书所叙,自有甚多前所未闻之地之国,惟以地学知识言,尚可多举,然国人所极需知情之大事,最不可缺略,今特选采其要,以见梁氏之学问识力与开新阅历。

对于梁氏的世界新知,本节所选述者,其所依据非尽在于《美理哥合省国志略》(1838年出书),而较多吸取《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1834—1839年刊)。惟特须注意者,是梁氏大量直接引括《高厚蒙求》中文字。此是清初之书,于此要世人知道,包括明季之熊人霖,以至清初之徐朝俊,他们早已表现华人笔下之世界地理知识。

三、概览美洲、称誉合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