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一个老汉很有钱,而且十分精明吝啬,经常靠放债生利息赚钱。后来他年纪越来越大,走路办事很不方便,于是他买了一头驴骑。他对这头驴特别爱护,如果不是很累,他不会轻易骑它。老汉骑毛驴的次数,一年也没超过三四趟。
有一天,天气很热,老汉要到外地去收一笔债,他拉了驴一起去。走到半路上,老汉累得气喘吁吁,这才跨到驴背上走了二三里地。毛驴因不习惯被人骑,也累得气喘吁吁。老汉非常吃惊,忙跳下来,解去驴背上的鞍子。驴子以为主人让它歇息,便照直沿旧道跑回家去了。老汉赶紧招呼驴,毛驴不回头。老汉又怕丢驴,又舍不得扔掉鞍子,只好背着鞍子一步一拐地赶回家。
回到家里,他急忙问毛驴回来没有,他的儿子回答说:“驴儿回来了。”老汉这才松了口气,慢慢解下背上的鞍子。但这时他开始感到脚肿了、脊背也裂开似的疼痛,加上天热中暑,他病了一个多月才康复。
作者刻画了一个吝啬而又利令智昏的有钱人。在日常生活中,动机和效果通常是一致的。老汉由于过分爱惜自己的毛驴,却忘记了买驴时的动机,使客观效果和动机脱节。他以“吝啬”作为行动的准则,所以最终落了个中暑致病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