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帮传奇(第二部)——徽商沉浮
8256200000050

第50章 文化遗产的拯救与复兴

自晚清咸丰、同治年间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徽商步入了整体性的衰落,制墨行业也很不景气,但胡开文墨店的生意不但没有下降,而且利润稳健增长,在徽州地区几乎成为一枝独秀。而且,胡开文总店在当时的“拳头产品”——“苍佩室”墨块,被远在北京的皇室看中,成为御用的贡品。

据史料记载,当时的胡开文总店,资本达到了20万银元,职工超过了100人,包括“苍佩室”在内的高级墨品,年产量已突破300担。作为一家墨店,其规模之盛,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

民国初年,胡天柱的第六代传人胡洪椿,把“胡开文”推上了辉煌的顶峰。胡家的分店,也遍及大江南北,而且大都参照西方企业的模式,对经营管理进行革新,把传统的墨店扩建成现代化的制墨工厂。

此后的二三十年间,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没有句读的文言文,被标点分明的白话文所取代,大多数人的书写工具,也从毛笔和墨块,改为西式的钢笔、铅笔和“原子笔”(圆珠笔)。但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脱盲率”也大幅提升,读书认字的人比清末翻了几番,毛笔和墨块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商品,顾客的相对比例减少了,但绝对数量不降反升。作为制墨界巨头的“胡开文”,在民国年间,依然声誉不减,商品颇为畅销。

然而,频繁发生的战争和动乱,让胡开文的各家墨店,都受到明显的冲击,甚至产生不可挽回的损失。一些胡开文的分店,因当地遭受战火的洗劫,被迫停业或生意萧条。

新中国成立后,“胡开文”从私营改为国营,胡氏阄书被彻底废除,所有分店都平等享用“胡开文”的招牌,屯城的胡开文分店,成为当地最大的制墨厂,休宁县的总店反而被“边缘化”。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胡开文总店屡次遭到当地“革命小将”的毁坏,当时胡洪椿已经去世,他的儿子胡玉麟全家,被造反派赶出老宅,老宅和总店里珍藏的很多百余年前的墨模,以及曾国藩题写的招牌,有的被烧掉或者砸碎,还有的被盗走,从此踪迹难寻。

改革开放以后,“胡开文墨”重新上市,无论出自哪个分店所改组的公司,都依然是当年胡天柱祖传的手艺。然而,休宁县的胡开文总店,却几经辗转,被一个制作豆腐的老板收购,变成了烟熏火燎的豆腐坊。

胡洪椿的儿子胡玉麟得知此事后非常痛心,他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得到了休宁县委的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抢救文化遗迹的委员会,并积极采取各项措施,着力保护当年徽商留下的历史文物。

进入21世纪以后,社会日趋多元,包括毛笔书法和墨块收藏等传统文化,也在百花争鸣的环境下得以复兴。如今的“胡开文”,不但继续生产精品墨块,而且建立了网络化的销售渠道,受到了广大毛笔书法爱好者的普遍欢迎,一些追求档次的家庭,也乐于收藏胡开文的墨品,从而为自己的宅邸增添文化韵味。

“胡开文”,这个享誉百年的老字号。将在新的时代精神永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