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帮传奇(第二部)——徽商沉浮
8256200000029

第29章 62岁,一杯苦酒,成败转头空

出身寒微的胡雪岩,在短短十几年间迅速发迹,并凭借官府的后台背景,成为一代富可敌国的“商圣”。然而,就在他达到事业顶峰之后,短短几年间,就丧尽全部家财,结束了波澜壮阔、大喜大悲的一生。一代“商圣”的是是非非,百余年来,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的思考……

1885年仲冬的一天深夜,杭州城胡家豪宅的一间厢房里,在微弱的烛光下,一个满面沧桑的老人,颤巍巍地把一包白色的药粉倒进酒杯,药粉迅速和酒融为一体。包着药粉的纸上,隐约出现“胡庆余堂”的字样,老人目不转睛地望着这几个字,似曾相识,却又恍若隔世……

“完了,我胡雪岩到了今天,一切都完了!……”他呆呆地望着眼前的一切,下意识地叨念着。颤巍巍的烛火,显得格外凄凉。

一代闻名天下的红顶商人,如今已走到了穷途末路。

伴随着一声沉重的叹息,他端起这杯毒酒,一饮而尽。惨淡的烛光下,一个有些佝偻的背影,缓缓地倒下去。夜色的远方,依稀传来几声枭啼。

“老爷……”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突然一把将屋门推开,带着哭音闯了进来。她一把将倒在地上的老人抱在怀里,放声大哭。几乎与此同时,另外几个女人也带着哭腔从黑暗中现身,团团围拢上来。方才,她们一直躲在这间屋子的大门口,含着泪悄然注视着里面发生的一切。

“我胡某,对不住你们……”老人缓缓地睁开双眼,吃力地吐出了最后的声音,“各位……多保重……”

第二天一早,杭州城里传出了胡雪岩的死讯。这一年,胡雪岩62岁。当天正午时分,几十个浙江巡抚衙门的官差腰挎佩刀,闯进了胡雪岩生前的豪宅,肆无忌惮地大声叫喊着“皇上有旨!将逆贼胡光墉捉拿归案,就地问斩!”偌大的宅子里,此刻出来迎接的,只有几个年轻的女人,一个个红着眼圈,她们都是胡雪岩生前的姨太太。“什么?胡雪岩已经病死了?”众官差听罢这些女人的哭诉,一个个故作惊讶。

有个官差怒声喊道:“放屁!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却暗中将一块银子塞到了为首的女人手中。那女人充满感激地望了他一眼,她依稀记得,这个官差几年前曾经突发重病,他的七旬老母亲自来到胡庆余堂为儿子抓药,身上却没有一分钱。当时胡雪岩正在和前台的伙计闲谈,听罢这位老母亲的哭诉,胡雪岩当即决定,免费为她抓药——当时她的儿子只是个农民,在这场暴病被胡雪岩的免费赠药治愈以后,才进入官府衙门。

类似的善举,在胡雪岩一生中,可谓数不胜数。但多年前一次无心的善举,如今,尽管胡雪岩已经从“红顶商人”沦为了朝廷的罪人,但依然有人感怀他的恩德……

这些官差在胡雪岩的遗体前大叫大嚷着“果然是暴病而亡”、“一死百了”,貌似无理到了极点,其实,这是为了保全胡雪岩的全家。

几个月前,73岁的左宗棠病逝,胡雪岩失去了靠山,从炙手可热的“皇商”,沦为了墙倒众人推的对象。紫禁城里的“老佛爷”降旨,令浙江巡抚将胡雪岩立即逮捕,就地斩首。幸好,衙门里都是胡雪岩的老熟人,他们提前将此事告诉了胡雪岩,胡雪岩饮下毒酒自尽,对外则宣称“病死”。既然“罪犯”已经提前病死了,按照朝廷的惯例,此案通常就可以撤销,家人一般不会受到株连。

在此期间,胡雪岩的万贯家财,大部分都赔掉了,剩下的一些散发给了家人和奴仆,让他们各奔东西,自寻谋生之道。但胡雪岩的几个姨太太至死不肯离去,执意要留下来照顾胡雪岩的老母金氏,照顾胡雪岩的幼子,与胡家共存亡。

半个月后,胡雪岩“病死”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慈禧太后摆出一副宽仁的姿态,表示对其家属不再追究。“老佛爷”对当前的形势越发欣慰:十几年前“曾剃头”(曾国藩)最识相,主动解散了湘军;现在,左宗棠这个倔老头子也终于完蛋了,赏他个“文襄”的谥号,再赐给他们家三千两银子,就此了结;胡雪岩一个经商的汉人居然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也必须把他干掉——李鸿章这件事做得很不错。至于李鸿章这只浑身油滑的“合肥老母鸡”,声望不如曾国藩,打仗不如左宗棠,只要在水师的军费上把他卡死,谅他也不敢图谋不轨……

胡雪岩下葬时,寿衣和棺椁用的都是最单薄、最廉价的材料。有些专门以盗墓为生的不法之徒,听说胡雪岩已死,纷纷潜入杭州城,打探他的坟茔所在,其中一个头目亲自来到胡府,假仁假义地表示慰问。胡雪岩的九姨太冷笑一声,把一块胡雪岩的寿衣布料交给他,然后一言不发,转身而去。这个盗墓人望着这块粗薄如纸的寿衣布料,暗叹胡雪岩真是个“杭铁头”,临死前果真一点财产也没留下。于是,从此以后,没有人再打胡雪岩坟墓的主意。

胡雪岩从家境贫寒的放牛娃和钱庄学徒,到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最终又回到了“一钱不值”的原点。数年的辉煌,随着一杯苦酒,顷刻间万事成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