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称职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榜样
家长是子女最直接、最经常的模仿对象。因为孩子一切良好习惯的形成,完全靠父母榜样的力量。称职的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榜样。榜样是孩子思想言行规范的参照物,它就像一面镜子,孩子心目中一旦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他就能经常对照这面“镜子”自我检查、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由此而受到激励,从而自觉地克服缺点,积极上进。
一般说,用训诲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子女是困难的,而由榜样示范的途径来教育则是简明易行的。在家庭教育中,榜样示范、家长躬行身教对子女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和作用。作家丁玲说,母亲的坚强、热情、勤奋、努力,能吃苦而又豁达的品德是她受到的最好的教育。
家庭是孩子性格着色的第一个染缸,家长是孩子行为塑造的第一任教师,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学会生活,有时父母不经意的一笔,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或是大写意的泼墨画,或是污染了整张白纸。父母作为孩子效仿的榜样,应率先垂范,给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首先,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检点自己的言语行为;其次,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应该事先垂范,亲身做到,只有这样才能为子女树立最具说服力的榜样;再次,家长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一)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检点言行
“案例一”周末的一天,天气晴朗,妈妈带着丽倩去海滨公园玩,一种开得特别艳丽的热带花卉吸引了丽倩的目光,她久久不愿离开,蹲下身子,用鼻子闻了又闻,细心的妈妈知道丽倩很喜欢这朵花,为了博得女儿的欢心,妈妈说:“妈妈给你摘一朵。”
“案例二”难得的假期,妈妈带着聪聪一起去逛街购物。在一家超市里,聪聪看上了一套精美的玻璃瓶子,在征得妈妈的同意之后,聪聪兴高采烈地跑去拿。妈妈说:“玻璃很容易碎哦,你要轻拿轻放哦!”但就在玻璃瓶子放到购物车的一瞬间,瓶子被摔破了。妈妈马上环看四周,发现没有人注意到他们,便低声说道:“幸亏没有人看到,快把瓶子放回去!”
“案例三”上小学五年级的浩明平时比较贪玩,爸爸为了激励他把成绩提上去,许诺只要在期中考试取得前十名,就给他买一辆自行车。为了得到那辆自行车,浩明奋发学习,在期中考试取得了第八名的好成绩。然而当浩明要爸爸兑现承诺的时候,爸爸却耍赖说:“那是为了鼓励你好好学习,当时是随便说说而已。”
以上三个案例都来源于生活,家长稍稍不注意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现在我们就这三个案例来分析。
丽倩妈妈的行为对于当时的丽倩来说是一件好事,因为她可以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长远来说,这只会把她教育成一个没有公德意识的孩子,将来走上社会是很难受到他人的欢迎和信任的。就当时这个情景来看,妈妈大可以和孩子一起欣赏这朵开得这么娇艳的花朵,从颜色到形状,从香味到姿态,甚至还可以回家把这朵花的名称、习性、产地乃至价值弄清楚,这样既让孩子加深了对它的印象,还可以增加孩子的知识。如果孩子提出要摘花,那么妈妈必须予以拒绝或阻止,同时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爱护花草、遵守公共规则、讲究文明道德的教育,父母应当从小就注意培养和熏陶孩子的公德意识。
聪聪一不小心把瓶子给打破了,妈妈贪小便宜或是为了逃避责任就以“没有人看到”为由,为孩子掩盖过失。殊不知,这样自私、贪小便宜、无责任心的不良意识和习惯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消极的影响。案例中的聪聪虽然是不小心打破了瓶子,但是妈妈也不应该给自己的孩子找理由掩盖。妈妈应该要求孩子主动和超市的工作人员说明情况,商讨商品的赔偿问题。这样就可以很及时、很妥当地教育自己的孩子,让他们知道做错事时,要正视自己的错误,为自己所犯的错误补救,而不是当逃兵。
浩明的爸爸信口开河、言而无信。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都有过随便对孩子许诺而不兑现的事。其实小孩最讨厌也最承受不了被欺骗,他们出于对家长的信任,积极努力地达到家长的要求,但是如果家长缺乏教育观念,言而无信,那么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不仅如此,长此以往,孩子也就学会说谎,与人交往没有诚意。如果长期生活于这样一个滥许诺言又不能兑现的家庭中,孩子诚实的品格也就会丧失。做父母的言行举动都要十分谨慎,不可轻易许下诺言,更不可以言而无信。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来说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也就是说,家长的任何言行都会对子女产生影响。所以,事无大小,只要被赋予教育的意义,就不再是小事。父母要严格地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事事以身作则,自觉地检点自己的言行,让孩子在父母无声的影响下学会做人做事。
(二)凡是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长应该率先垂范
有句俗话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有什么样的父母必然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来。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家长要求孩子认真做作业,而自己却在打牌、看电视;教育孩子不能上网,自己却在电脑前聊天、打游戏玩得不亦乐乎,这样的家长,孩子会信服管教吗?因此,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而且要言而有信,这样孩子才能心悦诚服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再如,有些家长自己挥霍浪费,却要求孩子艰苦朴素、勤俭节约;自己看不起读书人,却要求孩子学有所成,这样的教育往往事与愿违。
父传子承:著名教育家魏书生就是一个言教身教、率先垂范的好榜样。在子女5岁的时候,魏书生就给孩子布置了一份长期作业,要求儿子天天写日记。为了让孩子能够坚持下来,魏书生就坚持和孩子一起写日记。也许正是有这样一个为自己孩子率先做好榜样的爸爸,儿子才那么执著地遵循父教,坚持道德长跑,执著追求,才培育了一个考取最高学府的儿子。
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要先做到,这样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如果父母没有威信,尽管态度认真、教育严肃,但孩子仍然当做耳边风;相反,如果父母有威信,不用讲多少道理,孩子也能令行禁止。因为有威信的父母会受到孩子尊重、爱戴和信赖,对父母提出的要求,孩子能自愿地、毫不勉强地接受。
(三)家长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自一生下来就无时无刻不与父母相接触,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渗透到孩子的思想行为里,影响着孩子,改变着孩子。要想自己的孩子德才兼备,那么父母就要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躬行身教,自己先做好一个排头兵,让孩子向自己看齐,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并教育孩子效仿,身教固然重要,但是也不要忘记了言传。身教是一种无声的自然的教育,孩子可能注意到父母的身教,也可能根本没觉察到,孩子可能会模仿,但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有时甚至会产生误解。身教言传要结合起来。良好的卫生习惯的表现是: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这是用小孩子的标准来教育家长,但是我们的家长别忘记了自己是要给孩子做榜样的。
诚实守信,是孩子的第一品质。保罗·艾克曼曾经说过:“孩子说谎的不良品质,是由于受到爱说谎,或言而无信的家长的不良影响而养成的。”上行下效,家长说谎肯定是孩子说谎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毫无疑问,撒谎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不可避免的,只是有善意与恶意之分而已。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能会说些无关紧要或无伤大雅的谎话,可是在孩子的眼里,家长的的确确是在撒谎!要想教育子女诚实守信,父母必须率先做到。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灌输一些关于诚信的大道理,孩子就学会了诚实、守信;不要以为在孩子面前说的是一套,自己做的又是另外一套,而没有被孩子识破,孩子就会表现出诚信的行为。孩子的眼睛是真实的,他们往往会以实际为取舍。
家长对孩子许下的诺言,要及时地兑现,让孩子相信自己的父母是个守信用的人,家长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就不要轻易地对孩子承诺,要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否则一个在孩子面前说谎、言而无信的家长是无法说服孩子做个诚实的、守信用的孩子的,所以倘若想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家长千万要给孩子做个诚实守信的榜样。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认为:要想让孩子有教养、守道德,父母首先必须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如果你是一个诚实、正直、守信、正派、富有爱心的人,那么你的孩子也同样会具有这些品质。
上进。父母都是活生生的社会人,都有一定的社会分工,都有一定的社会角色和位置,都需要完成某种任务。家长虽然已经成人,但是不能没有上进心。工作有艰苦轻松之分,待遇有厚薄不同,但每个家长都要表现自己的上进心。上进心表现在哪里呢?工作上职位的提升,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知识经验的增多,等等。家长做任何一个工作,都要力求表现最高的水平。对知识,要永远有敏感的精神状态,关心社会的发展,关心人类的明天,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家长即使不断地有所追求,不断地有新的进步、新的目标。这对孩子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孩子会从家长的精神风貌中,学到做人的真谛: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
勤俭。勤俭是一种美德;懒惰和奢侈,却是堕落的开始。法国作家大仲马直言:节约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也就是说,勤俭是人生的一大法宝。家长要以自己的勤俭行为影响孩子,用自己艰苦朴素的作风感染孩子,如将洗衣服的水留下来冲厕所,随手关灯、随手关紧水龙头。反之,如果一切以孩子为中心,舍得为孩子大把花钱,有求必应,孩子也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来之不易。因此,条件优越的家庭应该利用各种机会,讲讲穷困的过去、悲哀的童年、勤俭发家的历程,让孩子懂得“幸福不会从天降,不下苦功花不开”的道理。每一个家长都应该把勤俭这种美德在自己身上、在家庭里继承发扬下去。
孝敬父母。虽说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看到更多的是这样的生活镜头:孩子吃过饭后,一扭头就去看电视或出去玩了,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收拾碗筷。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照顾,而父母不适却很少问候。现如今父母对待长辈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将来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对年迈的父母很不孝顺,他们把老人赶到一间破旧的房子里住,每天都用一个小木碗送一些不好吃的饭菜给老人。有一天,他们发现孩子在雕刻着一块木头,就好奇地问他在刻什么,孩子的回答着实让他们吃了一惊,他说:“我在刻木碗啊,等你们老了就派上用场啦。”这时他们才猛然醒悟过来,他们这样对待父母是不正确的!
现在一些中年夫妻冷落自己父母的现象还是存在的,有些不仅不照顾自己的父母,而且还千方百计地“搜刮”父母的财物,这给孩子的影响就更不好了。因此,家长不但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如果父母离自己居住的地方比较远,那么平时就要多打电话给予关心和问候。在节假日时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父母,同他们共聚共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长此以往,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逐步养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同时也关系到子女是否能关心他人。因此,我们不能忽视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父母身教示范,是成功家教的根本。父母没有必要过多地强调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而是应该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事事以身作则,不忘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让孩子在父母无声的影响下学会做人做事。
二、称职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阵地,也是孩子接触最频繁的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是引导孩子走好人生第一步的关键,它给孩子带来终生的影响。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在今天还是很值得家长们去思考和掂量的,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教育来讲的确非常重要。称职的父母应该给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
(一)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
一要搞好夫妻关系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二要处理好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父母要尊重、爱护子女,不以家长意志强加于子女;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子女的创造性,充分发挥潜能;不娇惯溺爱,培养子女自主自立;建立和睦家庭,避免夫妻争吵;以平等、民主、朋友式的态度与孩子相处,应少一些“专制”式的做法,建立起新型的民主的家庭关系。
如果家庭关系不和睦,如父母经常吵架甚至打架,父母不孝敬老人,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品德。研究表明,生活在恩爱和睦家庭中的孩子,不但心理比较健康,而且智商也比较高。美国一位心理学家对4000多名独生子女调查发现,氛围和睦、常有笑声相伴的家庭,孩子的智商都比不和睦的家庭的孩子智商高。同样的统计表明,在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社会、学校、家庭及个体的各种因素中,家庭因素所占比例超过1/3;在正在服刑的少年犯中,大约80%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有关,而不完整家庭未成年子女犯罪率占全部未成年人犯罪的25%以上。孩子问题往往是家庭问题的一个反映。
(二)树立端正、良好的家庭风气
优良的家庭风气,是良好家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的无形教育手段,对孩子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树立良好的家风,要求家庭成员有良好的伦理道理观念,要形成和睦互助、敬老爱幼、谦让有礼、积极上进、努力学习、诚实守信、热爱劳动、勤俭持家的好风尚。
(三)营造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
健康的家庭文化氛围对孩子具有吸引作用,能使孩子热爱家庭,也能引导、鼓励和约束孩子,使其积极向上。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氛围,如有的好交际娱乐,有的爱运动,有的爱文艺,等等。家庭文化氛围可以多种多样,但是一定要健康和积极向上。
信息时代对家庭风气提出新的要求,那就是建立学习型家庭。爱学习、爱看书的家庭一定能孕育出爱看书的孩子。孩子一上学,有的家长就给孩子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他们说,为了培养孩子专心学习的习惯,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业余爱好,下班后不看电视,不听录音,自己也读书学习,陪孩子学习到很晚。孩子看到爸爸、妈妈每天都埋头读书学习,非常专心,不好意思打扰他们学习,自己也埋头读书。孩子说:“家里充满了读书的气氛,这种气氛对我是一种压力,是一种净化,它使我养成了专心学习的好习惯。”
(四)创设属于孩子自己的小天地
给孩子设立一个属于他们的小天地,给孩子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愿和体会。孩子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凭自己兴的趣选择活动内容,进行积极愉快的学习。同时也可以邀请好伙伴共享愉快时光。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家庭是社会的一个天然的基层细胞,人类美好的生活在这里实现,儿童在这里生活着、成长着……”不错,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为孩子营造一种有利于其成长的家庭环境,无疑会使孩子有了奋飞的双翼。为了使孩子健康成长,请在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方面下点工夫,这是教育孩子的真正艺术。如果家长掌握了这门艺术,孩子就能像雄鹰一样振翅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