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
8242300000036

第36章 有效的教养方式及其训练

现代社会的父母,比过去任何一代的父母都更加懂得教育孩子的重要性。一些父母常十分渴求教育子女的最好方法。他们经常到书店里购买大量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但是一旦从书本回到现实,用到孩子的身上时,他们尽管可以从书本中找到一些借鉴的教育方法,但是对孩子的教育成效却不大。在此,我们不能笼统地认为,所谓有效的教养方式家长施行一次两次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一个需要时间来验证的过程。正所谓欲速则不达,家长不要操之过急,不要轻易放弃。

一、放飞孩子,给孩子自由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对儿童必须实行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儿童的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儿童的嘴巴,使他们能谈、有提问的自由;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开阔眼界,取得丰富的学问;解放儿童的时间,使他们有一些空闲的时间干一点他们高兴的事。

爱孩子,疼孩子,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罪,是普天下父母的“通病”。目前,在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大小事包办,一切给孩子安排得妥妥当当的现象。一大早父母帮孩子穿好衣服上学,收拾书包,放学回来连吃饭都是妈妈盛饭。其实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自然会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要注意把握尺度。成功的父母从来都不会这样为孩子包办一切。相反,他们会放飞自己的孩子,让孩子独立去完成该做,从而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家长不要再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妨就从让孩子自己穿衣服、自己整理书包、自己盛饭开始,让孩子承担起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放手让孩子自己飞吧,让孩子学会忍受生活中碰到的伤痛,毕竟成长总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此外,有的家长则对孩子管得过严、限制过多,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孩子从小玩耍的权利和自主成长的机会。家长把孩子束缚在自己身边,约束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过多的束缚会扼杀孩子的聪明才智,做家长的一定要丢掉给孩子制定的各种各样的“清规戒律”,让孩子活泼、主动、自由地发展,允许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交往范围,这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时间。

家长每天给孩子留出可由其支配的时间,让孩子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一些父母总怕孩子的时间空下来浪费了,给孩子安排了不少的兴趣班,孩子刚上完绘画课,接着又安排外语课。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孩子没有了自己的意志和想法,进而失去了一个天真活泼、开朗乐观的孩子。值得引起家长们注意的是,给孩子自由,并不是让孩子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自由是需要的,孩子的天空若没有了自由,那将会是灰色的!但是自由不是无边无际的,给孩子自由,并不是让孩子随意地滑向任何一个方向,所以一定要给他立下警示标,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亲爱的家长,给孩子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让孩子有更多的自主成长的机会,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腾飞起来吧!

二、赏识孩子:成功起步

赏识在词典里的解释为给人表扬或赞扬,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它使被作用对象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快感,做起事来心情愉快。很多家长都会有这样一种体会:家长的一个微笑和一个赞赏胜过一切,孩子对家长的一句赞赏常常会十分感动。

孩子的心理是特别敏感的。请设想一下,一个孩子经过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家里,面对的是一张数落自己、唠叨不停的脸,他的心理会怎样?他会失去在家庭中学习的乐趣。如果孩子遇到的是一张微笑的脸,得到的是赞赏、夸奖、鼓励,他的心情一定会特别好,学习积极性就有可能被充分调动起来。

表扬是对孩子积极行为的认可,得到父母的表扬,孩子内心是非常高兴的,他以后就会自觉地要求自己做得更好。因此,不管是孩子做了好事,还是学习上有了进步,家长都应该有意识地予以表扬,这样一来就可以很好地鼓励这个孩子继续朝着积极的方向努力。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养方式,到底应该怎样去训练与实践呢?

首先,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强化。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再胆小怯懦的孩子,偶尔也会有大胆的举动,调皮好动、表现不好的孩子也会有做得很好的时候。也许在外人看来那是微不足道的,但做父母的必须努力捕捉这些稍纵即逝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

其次,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充满爱心。

世上没有坏孩子、差学生,无论哪个孩子,只要我们耐心去寻找,必定能发现孩子的长处,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可以从中找到他的闪光点,关键是讲求一个“爱”字。在爱的情感支配下,在耐心的支撑下,才能为孩子的发展创设出一个被理解、被关注的宽松环境。

最后,家长要赏识适度,讲究方式方法。

父母不但要欣赏孩子,还要正确客观地认识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需要,特别要注意分析孩子的心理状态。若做得不够,固然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赏识过度,也会导致孩子自满自傲、任性,不能客观正确地评价自我。父母要发自内心地表扬和鼓励孩子,而不是虚假的表扬。同时也不要笼统地表扬,那些漫无边际的表扬在孩子的心中不会产生什么激励的效果。

请家长相信,成功的家教中绝没有当头棒喝、泼冷水、指责、埋怨,而只有赞赏、夸奖和鼓励,以及偶尔的适度批评。请家长充分肯定孩子的每一点努力,同时赞赏孩子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赏识孩子,让孩子跨出成功的第一步。

三、挫折教育,让孩子成长更快

如今的很多孩子是“生长在温室”的,受到家中众人乃至几代人众星捧月般的呵护。生活中家长唯恐孩子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其实这些父母没有意识到,挫折教育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方式。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许多到达光辉顶点的人往往不是最聪明的人,而是那些在生活中遭受挫折的人,也只有那些生活在逆境中饱经风霜的人,才更能深刻理解什么叫成功。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耐挫力差是家庭溺爱造成的,所以只要让他们吃点苦就能解决问题。其实这并不正确。溺爱未必是孩子耐挫力差的主要原因,家庭对孩子期望太高,造成其压力过大的精神伤害远大于溺爱,如果不加以鼓励引导,就会使孩子的耐挫力不断降低。增强孩子的耐挫力,就该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有力量面对将来的挫折。挫折教育应该贯穿一个人成长的始终,单靠吃几天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挫折教育的引导上,首先,家长要相信孩子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一味主观地认为孩子太小,任何事情对他来说都很困难;其次,当孩子自己解决困难时要和他站在一起,孩子才能有安全感,关注孩子的行动,并在孩子实在完成不了时给予帮助;最后,要在这个过程中总结出孩子面对挫折的能力,一步步帮助孩子建立强大的自信心。

长在温室的孩子根本就没有任何挫折可言,但当所有的花朵聚集在一起时,自然有的要被太阳冷落。那些唯我独尊的娇宠儿,只知道索取,而不知道给予和分享,不知道宽容和谅解。家长可以尝试着去创造挫折情境,给孩子施以挫折教育。

在创设和利用困难情境的过程中,必须注意适度和适量。为孩子设置的情境必须有一定的难度,能引起孩子的挫折感,但又不能太难,应是孩子通过努力可以克服的。同时,孩子一次面临的难题也不能太多。适度和适量的挫折能使孩子自我调整心态,正确地选择外部行为,克服困难,追求下一个目标;过度的挫折会损伤孩子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使孩子产生严重的挫折感、恐惧感,最后丧失兴趣和信心。

创造挫折情境属于挫折教育的一种方法,但是屡屡的挫折只会让孩子失去自信,所以重要的并不是挫折本身,而是孩子在受挫后是否能恢复能力,要培养孩子面对挫折时无所畏惧的自信心。其实,挫折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寻找幸福的能力,这样孩子在任何挫折面前才能泰然处之,永远乐观。

四、及时地沟通与交流

当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逐渐提高的时候,很多家长忙忙碌碌地工作,希望用丰富的物质满足孩子的需要,却因缺少沟通和交流,使得越来越多的孩子性格孤僻、待人冷漠,甚至是目中无人、任性狂妄。不难想象,带着这些性格弱点的人,一旦进入社会,就会四处碰壁,无法适应。所以,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案例”“我和父母几乎不聊天,他们问我最多的就是学习情况,我特烦问这个。”李杰斌说自己喜欢篮球,特别喜欢美国NBA的火箭队。“我喜欢和同学聊聊篮球,可爸爸妈妈不懂,也不感兴趣。所以他们说我整天只知道玩,也不讨论讨论学习。”现在李杰斌说自己也没有兴趣和父母聊天,感觉没什么话好说的。

大多数学生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虽然经常待在家里,相处的时间很多,但是却谈得很少,难得聊一聊却又总是将话题紧紧停留在谈论成绩和对自己的行为干涉上,所以众多孩子并不喜欢这样的沟通,认为家长总用他们那个年代的思想来教育孩子,代沟不可逾越。与此同时,很多家长都以有“代沟”为借口逃避沟通与交流。实际上,家庭教育必须讲究双向沟通与交流,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对任何问题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些家长以为孩子不懂事,没有思想,因而与孩子之间只存在单向说教而没有双向的交流和沟通。其实这是不对的。孩子也有他们的自尊,他们同样希望能被平等看待。提问题时应多用商量的语气,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的身上。尊重孩子对学习时间的安排,干涉时要谨慎一点。

家长与孩子不能进行有效沟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单向说教,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允许孩子申辩和解释,这让孩子表面服从,而内心一点也不服从;另一方面,很多家长没有接受过正规家庭教育方面知识的学习,也没有学过心理学,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懂得孩子心理变化的规律,所以就比较难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

解决与孩子沟通、交流问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一)学会倾听孩子,学会向孩子倾诉

家长不仅要学会倾听孩子,同时也要学会向孩子倾诉。沟通是互动的,是双方面的。面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时,家长应该和孩子商量,可以给孩子分析,把孩子当做“小大人”,让他来判断是非。例如,妈妈上班回来很累了,但是孩子一直吵着要去逛街,这时妈妈不妨给孩子说:“今天妈妈好累了,假如你刚写完作业,妈妈就叫你继续做练习,这样好不好?人总要学会分配作息时间,有张有弛地工作生活才行,知道吗?明天妈妈再带你去,好不好?”这样的温柔劝说,孩子会自然而然地接受。

(二)把自己变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进行交流时,很多家长喜欢用训斥和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孩子,对孩子使用命令的口气,例如,“我警告你……”“你马上给我……”“你怎么那么笨……”“我不允许……”这些威胁、命令、责备、拒绝的话语会给孩子很大的伤害。试问,一个高高在上的父母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距离感和恐惧感,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怎么敢和父母进行沟通和交流呢?因此,父母要放下所谓的威严,把自己变成孩子,做孩子沟通的朋友。

(三)要注意把握沟通的时机

当你很生气时,一定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和孩子进行交谈,因为人生气的时候是会失去理智的,不要让不理智的情绪控制了你的语言。也许你一时控制不住自己说出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重大的影响。

(四)培养共同的爱好

和孩子密切相处,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并尝试着去培养共同的爱好。父母要理解孩子,在年龄距离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应该努力缩短两代人之间的心灵距离。最好的途径莫过于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活动,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沟通最主要的一个方式就是聊天,父母们要腾出时间和孩子相处,密切观察孩子对哪些事物感兴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恼的问题,然后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寻找话题进行交流,这样会激发孩子和父母交谈的兴趣,促进亲子关系。

沟通和交流只是一个起点而不是终点,家庭教育中经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之后,需要根据沟通的结果进一步反思,以便下次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对于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相信经过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孩子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家长也可以从中有所体验,建立和谐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