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是一种崇髙的公益事业,对凡是能够接受教育的人都要提供教育。但在中考和高考的大棒下,多少人含着泪水离开了接受教育的机会。千军万马争挤独木桥,已经成为中国每年夏天一道令人心酸的人文景观,成千上万的考生和家长把一生的幸福像押宝一样押在了考场。1999年春天,中央作出了战略决策,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但我们又不难发现,髙考的路宽了,中考的路窄了,就业难了,学费髙了,教育好像产业化了,有些农民因为孩子的学费返贫了。教育的不公平性使高考移民愈演愈烈,集体作弊时有发生。考不上大学愁,考上更愁。在髙考的分水岭上,考不上的出路在哪里?考上的工作在哪里?他们同样如履薄冰。难道中国的大学生过剩了吗?美国四个人中有一个大学生,中国六个人中有一个文盲或半文盲,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我们中国人是否应该从中惊醒?受教育程度已是一个衡量国家发展的硬指标。我们教育的出路在哪里?2003年高考改在6月进行,黑色7月已成为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但对于考生来说,7月与6月只是一个时间差而已,新的高考永远寄托着希望,无论前面等待他们的是什么,他们也只有坚定地朝着那个希望走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在废除科举制度一百年之后,中国这个文明大国,发现自己又站在对教育体制进行重大改革的浪潮上。
现在一谈到高考制度,很多人总是强调高考制度存在的诸多弊端。的确,古往今来的实践一再证明,实行考试制度有其弊病,但废止考试制度必将造成更大的祸害。抓住高考的弊端,对高考大加批判,号3废除高考,出发点虽很好,也可以警醒社会,但无法解决问题。
高考并非万恶之源
刘海峰
不研究高考的人往往是高考改革的激进派,研究高考的人往往是高考改革的稳健派。
高考是一个高利害、高风险的考试,也是一个长期受到高度关注的焦点话题。髙考还是一个谁都可以说上两句的话题。又因为其利弊都十分显著,人们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角度论说髙考,往往会得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对高考这样一个影响重大的国家考试制度,不能只凭一腔热情和激愤,还需要冷静和理性,否则所发言论就可能变得情绪化。抓住高考的弊端,对高考大加批判,号召废除高考,出发点虽很好,也可以警醒社会,但无法解决问题。
由于高考改革十分复杂,若不是在认真研究或全面思考的基础上,所言便可能脱离实际。
典型的例子如,关于高考并非计划经济的产物的问题,十年前在教育学界早已辨析清楚,但最近还不时有一些论者说“高考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既然中国已走向市场经济,就应该废除统一高考。他们不清楚日本、韩国甚至美国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和地区早都在采用统一考试,只是统考分数在录取时权重不同而已。而过去实行计划经济的苏联,却从未实行统一高考,倒是在实行市场经济之后的俄国,最近几年也走上了统一高考的道路。统一考试方式越来越为许多国家采用,主要是因为其具有公平、高效、经济和具有可比性的优点。
又如,提出高考以水平考试代替选拔性考试,也是一厢情愿的善良愿望。在髙等教育扩招的背景下,社会大众最希蟄扩招的是名牌大学。社会永远是分层的,社会职业也永远是分类的,当多数或所有适龄青年都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时候,社会便可能从重学历变为重“学校历”了。这是水涨船高的结果,也是学历社会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规律。比如建国初期高小毕业生在一些地方可能当千部,现在连大专毕业生都不易就业。当大家都能进重点大学读书时,也就无所谓重点大学了。物以稀为贵,名牌大学永远是一种社会稀缺资源。即使顶尖大学培养的人才有所增加,但终究有限。既然多数学生都希望就读名牌大学,这些大学的招考就一定是竞争性的,尽管你可以称申请美国大学的托福考试或雅思考试是水平性考试,但也只有高分才能进好的大学或获得奖学金,实际上也一样具有选拔性质。
既公平客观又不诱导片面应试,这是一个人才选拔中的千古难题。早在北宋时期,就已发生过科举存废之争,?些人主张废科举以革除应试的弊端,甚至曾采用直接从学校取士以代替科举的办法,结果出现免试入学者多为当宫子弟的现象。为此,苏轼力主坚持以考试取士的办法,认为尽管科举有不少局限和弊端,但“立法取士,不过如是”。
古往今来的实践一再证明,实行考试制度有其弊病,但废止考试制度必将造成更大的祸害。理论上说,考试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才方式,实际上却找不到更好的可操作的公平竞争方式,而考试的办法至少可以防止最坏的情况出现。
两利相权取其重者,两害相权取其轻者。统一高考确有诸多的局限和弊端,特别是实行多年之后引发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日积月累愈加显露,因此多年来两岸都尝试以其他招生方式来代替,但大陆废止统一考试的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推荐保送办法一再出现异化,台湾多元入学制度改革出现许多问题,并合并一度实行的申请人学方式,皆说明由于文化环境不同,在欧美一些国家行得通的大学招考办法,在两岸却不一定能够顺利推行。如果说高考是一种罪恶的话,那它也是一种“必须的罪恶”,也就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现在一谈到高考制度,很多人总是强调高考制度存在的渚多弊端。的确,这种高考制度导致应试教育的问题确实很大,但也不要把高考说得一无是处。现在的髙考除了具有为高校选拔合适人才、以考促学等教育功能之外,也还具有维护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流动等社会功能。恢复高考三十年来,高考在促进中学生努力学习、提高民族文化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通过高考的公平竞争,为高等学校选拔了千百万合格的学生,经过培养造就,许多人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我国近二十余年来的经济腾飞,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密不可分。统一高考是适合中国社会和文化国情的制度,它必须不断士也加以改革,但不宜废止。
既要破坏,更要建设。“将高考送进坟墓”之后,中国的大学要用什么行之有效的方法来选拔新生?相信也很难有灵丹妙药。美国式的招考办法固然很好,但在中国不可行。而理论正确的不一定是可行的,只有可行的才是有效的。
在当代中国,凡是竞争激烈的地方几乎都是人情与关系最想介入的地方。而大学招生是教育界竞争最为激烈的一个领域,如何防止人情与关系的干扰便成为招生考试首先必须面对的问题。子女升学通常是一个家庭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中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只要有托关系的可能,很少有中国人会不加以利用。每到大学招生季节,许多家庭往往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为自己子女的升学问题奔走联系,希望能够为其争取尽量可能理想的学校和专业。各大学单独招生、面试或采用中学成绩作为大学录取新生的依据,很容易受到人情的困扰。
过去我们也曾多次尝试改变主要依靠考试分数决定升学的做法,如实行推荐制度或保送方式,但都因无法抵挡人情与关系的困扰、无法有效防范弄虚作假而告失败或缩减。而采用教考分离的统一考试成绩,人情与关系基本上无法介人。因此为了在激烈的升学竞争中防止人情关系,避免因诚信缺失造成弄虚作假的弊端,保证大学招生的质量,用一种相对公平的办法来选拔录取大学新生,从某种意义上说,采用统一考试的方式来排除人情的困扰是必需的。
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是许多想走后门和弄虚作假的成年人,逼得我们的少年儿童只好在高考的重压下学习和生活,是大人的过要小孩去受。
要解决或减少高考竞争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只有不断改革高考的内容和形式,但不应企望取消高考制度。要想再回头去找推荐举送制度的办法,在现实中必然会出现比高考制度更多更严重的弊病。高校招生考试中存在着一系列的两难问题,公平选才与全面考核之间往往难以兼顾,在以分取人与舞弊不公这对矛盾之间,入们往往宁愿公平竞争而接受艰苦的考试,而不愿接受理论上全面考核实际上容易为特权把持的推荐。在有关髙考存废问题的争论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许多主张彻底改革高考制度或主张废止高考的人,往往只看到高考的消极面,却很少考虑到废止高考后的替代办法是否会出现比实行高考更大的弊端。有的人激烈反对标准化考试,甚至提出语文高考就专考一篇作文以便真实地考查学生的语文水平,他们忘了以往对作文这类主观题的评分误差很难控制曾进行激烈抨击,指出误差十几分是“草菅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