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管理日志
8184500000031

第31章 十月 最大的威胁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市场成熟的快慢 (3)

时至2009年2月,百度首席执行官李彦宏、首席财务官李昕晢、商业运营副总裁沈皓瑜及首席运营官叶朋召开电话会议。李彦宏在回答分析师的提问时提到,百度超越中文搜索领域,投资日本搜索以及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搜索服务领域,是希望这些活动能够与现有的业务产生巨大的协同作用。作为一家高增长和创新型的公司,百度将持续创新,并不断尝试新鲜事物。

行动指南

如何围绕公司核心业务进行高关联度的多元化,是公司做大以后领导者的必修课。

10月23日 有人才竞争的才是竞争对手

人才的质量永远会是问题的关键。如果我们能够找到最优秀的人(当然这越来越难了),给他们好的待遇,激励他们不断向上,帮助他们作好职业规划,从而使得这里成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给正确的人提供正确的机会——如果我们能做到所有这些,我们就会一直处在领先的位置上,如果做不到,我们就会掉下来。不管发生什么,在技术领域,全球化或是其他什么领域发生变化,这个道理都不会变。

但我可以这样说:对人才的争夺会是一场大战,非常激烈的大战。我也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是任何跟我们竞争人才的公司,不管它处在哪一个领域。

这段话不是我说的,是美国前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Henry M. Paulson, Jr.)在做高盛首席执行官的时候说的,我只不过表示认同而已。

——2009年6月28日,博客文章

背景分析

2009年4月,原百度产品副总裁俞军提出辞职并获批。俞军在公司内部被誉为“贴吧之父”,百度贴吧这一产品就是他一手开创的成果。百度内部人士称李彦宏是对产品最有感觉的天才,在全国能排第二,而全国第一则是俞军。2009年6月29日,俞军正式离职。此前一天,李彦宏在博客上发表了以上关于人才问题的思考。有人猜测这段话与俞军的辞职有关。而俞军在离职前的演讲,也正好是一堂用人管理课。

与很多企业对竞争对手的理解不同,在李彦宏看来,百度的竞争对手不仅仅局限于搜索引擎,不仅仅是谷歌等同业者,而是整个互联网,甚至是整个社会,因为在他看来,凡是能够抢占百度所需要的优秀人才的企业,都是百度的竞争对手。

行动指南

企业竞争的核心是人才的竞争。

10月24日 被竞争对手模仿是对自己最好的恭维

我以前在硅谷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被竞争对手模仿是对自己最好的恭维。我觉得被模仿没什么可怕,如果你做的东西没有人模仿,那说明这东西是没有市场的。就你做的项目而言,我觉得很大的一个关键应该是规模,现在是500人的团队,要想让那些模仿者不能比你做得更好,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把规模做得比竞争者大,同时,平均成本要比竞争者低。伴随其中的就是管理,在企业小的时候可能是靠创业激情、靠灵感、靠加班加点辛勤劳动,但随着人员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对管理水平的要求就越来越高。这方面我觉得是你要注意的。

——2009年7月,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2009创业英雄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美国全球竞争力研究院院长黄力泓,对竞争对手的模仿与跟随这一问题作过如下的分析:一,容易被竞争对手模仿与跟随的产品,必定是需求量大、利润率高的产品。创业新手选择产品和项目时,必须谨记不要选择那些“利润率很高,销售量又是一下子会很快地大起来”的新产品和项目,而应该去选择一些“利润率很高,现在量还不大,可日后量会大起来”的新产品和好项目。二,有人模仿与跟随,证明你所选择的是好产品,你所从事的是好行业。只要做得好,把握好分寸,控制好局面,就能领导潮流,也不惧怕模仿。三,当模仿者迅速跟上来的时候,必须好好反思,自己占领市场的速度是否足够快,是不是太不舍得牺牲一点利润,以至于留给了模仿者们可钻的空子。

行动指南

对于真正的领先者来说,被模仿不是坏事。

10月25日 用户要最好的结果

我认为海量信息阶段是搜索的最终的阶段,技术的发展会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简单。什么是方便和简单呢?用户在搜索的时候,他不需要去搜索哪一类,只要一个搜索词,就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专业搜索一直被误解得很深。在我印象中,1996年左右,美国就有不少人在尝试这个方向,专门做一个化工或是体育方面的搜索,后来全部都失败了,因为这实际上使人们的需求复杂化了——用户要先弄清楚自己的需求属于什么行业,然后再根据行业去搜索,而我们提供的是不需要什么技巧就能够搜索到的内容。

——2009年5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

背景分析

2009年,百度推出“框计算”。多年的技术积累,使百度对市场以及用户的理解越来越清晰。总结得出的思路是:输入、需求识别、应用响应。由于所有的需求均只通过一个框来实现,于是得名“框计算”。未来,人们只需打开电脑,一秒钟内便有一个框出现在电脑屏幕上,只要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它,你想要做什么,它就能帮你解决。不需要学习新的操作系统,也不需要学习各种复杂的语法。一个框就能让用户更方便、简单、快捷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应用,包括互联网以及其他软件的应用。

支撑技术的复杂化,使得用户体验日趋简单、便捷。这才是搜索最终所要实现的阶段,而非通过细分用户需求给用户带来负担。2009年,李彦宏以实际的技术理念,诠释了他心中一直以来的理想。

行动指南

要先把最终目标搞清楚,再坚持不懈地为之努力。

10月26日 抓住技术研发这个命脉

其实,百度一直在技术上有非常大的投入。早期的时候,我们在硅谷就设有研发中心。后来,百度专注把力量放在了中文搜索上。随着公司实力的增强,随着中文搜索市场的扩大,百度也感觉到,我们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吸引最优秀的人才,才能一起把互联网技术做大做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选择在这个时候在上海成立这样一个研发中心。未来,我们还计划在日本东京设一个研发中心。

——2008年12月18日,在百度上海研发中心成立时的讲话

背景分析

早在百度创立之初,李彦宏就曾在硅谷设立研发中心,以吸纳全球顶级的技术人才,后由于策略上的原因作罢。时至2007年9月,百度首席技术官威廉·张在百度世界大会上宣布,百度将在上海、东京筹建研发中心,以建立国际化的技术平台。一个月后,百度首次公布上海研发中心的相关职位。上海研发中心的技术核心,是从百度当时的技术骨干中抽调部分作为带头人,其余则大胆启用应届毕业生作补充。有分析人士指出,百度在招揽人才方面的重视和投入,以及对研发中心的精心部署,将为百度在全球招揽到顶级的技术专家起到决定性作用。

随着研发中心的挂牌,“阿拉丁计划”启动。一年后,在百度技术创新大会上,李彦宏解密了初发布的“框计算”。

行动指南

核心技术的进步是竞争成败的另一个关键。

10月29日 闪电超越对手

“闪电计划”发生在2002年,那个时候应该说是百度比较早期的阶段了。当时我们的搜索技术受到了挑战。我那时非常着急,因为如果我们在技术上不能够成为最先进的,我们在市场上就不能够赢得相应的用户。那我就说好,首席执行官的事儿我不做了,我去做技术经理,我来亲自抓这件事情,亲自决定每一个细节怎么做。我当时带了一个团队,我给他们的压力非常大,大家都不理解为什么要一直长时间加班。我跟他们说,你们现在可以恨我,但是未来你们会感谢我,因为这件事情对百度发展来说太重要了。“闪电计划”大概前后有10个月的时间,最后的结果是我们在中文的搜索技术上,全面地超越了所有的竞争对手,奠定了百度在2003年成为中文搜索NO.1的基础。

——2008年12月,在东方卫视《30年30人》上的访谈

背景分析

百度成立几个月之后,网络股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一泻千里。而在这个互联网的冬天里,一直以稳扎稳打、稳步推进的百度,却迎来了自己的大发展。然而,整个行业的肃杀氛围,终究还是影响到当时挂靠在门户网站之下的百度公司。门户网站希望获得更加低廉的搜索引擎,这使得百度的赢利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于是李彦宏发起了“闪电计划”。“闪电计划”不仅提升了百度的技术,还将百度从幕后推到了前台。这也给百度带来了可观的市场效应。2005年8月,百度在纳斯达克上市,发行价达到27美元,市盈率超过30倍,远远高于其他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发行时的水平。而且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是,百度上市首日的收盘涨幅超过了350%,成为在美国上市单日涨幅最高的外国公司。

行动指南

果断出击,以闪电的速度与气势,突破瓶颈,冲出重围。

10月30日 在更高层面上竞争

即将发布的新技术平台叫“阿拉丁”。“阿拉丁”所解决的问题,是互联网界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也就是所谓的“暗网”问题,英文叫“hidden web”,隐藏的互联网。科学家一般认为,“暗网”内容的数量,大约是现在的“明网”,也就是现在互联网搜索引擎能够搜索到的信息的两个数量级以上。所以,如果说现在的信息量按网页数来算是百亿量级的话,那么“暗网”的信息量应该是万亿量级。但是,过去的搜索技术是不能让用户搜索到“暗网”的内容的。而“阿拉丁”的推出,就是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

搜索引擎和互联网的建设和互相推动,将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让更多的心灵能够被时代的文明之光照亮。

——2008年12月18日,在百度上海研发中心成立时的讲话

背景分析

2008年年底,百度宣布启动搜索技术的“阿拉丁”计划,该计划涉及一个名为“暗网”的概念,指的是目前还不存在于互联网上,却又真实存在的信息,采访时,李彦宏饶有兴趣地举了一个“10年后搜索体验”的例子,“比如一个女孩面临三个男孩的追求,她该选择哪一个当男朋友,也许‘暗网’上的信息能帮她抉择”。这个超出常人想象力的项目,会将越来越多的数据纳入可搜索范围,智能化搜索引擎,让搜索引擎替你思考。

有业内专家认为,“阿拉丁”是继“闪电计划”以后,百度的二次搜索技术革命,旨在引领产业开拓更大的信息疆土。而百度亦通过此计划,逐步接近“一个最为简单的搜索框里面,蕴藏了全人类最为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的愿景,对未来搜索引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百度这个搜索技术领航者树立未来搜索引擎标准的雄心与欲望也已清晰可见。

行动指南

要成为行业标杆,必须不断解决用户日渐提升的需求。

10月31日 百度的成功,是综合性的成功

第二个关键词叫做“渗透”。在我们看来,网页检索从来都不是孤军奋战的。在它的周边,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产品、技术和系统向用户进行渗透,帮助中国的用户,帮助我们百度的用户更好、更便捷地找到他们所要找的东西,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所以百度的成功,是综合性的成功。我们在各个领域都在朝着同样的目标奋斗。我们的技术支持系统,是一个稳定、高效和高标准的系统。我们在过去的一年当中,大规模大手笔的投入,分别建设了深圳、天津、东京、香港的互联网数据中心(即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为IDC),在网络的连接上也进入了千兆的时代。我们跟英特尔、华为、思科等多家顶级的世界高科技企业有联合的实验室。我们还有各种各样完善的运行体系。我们的质量部门也在逐渐向核心技术方向发展。

——2008年1月25日,在2007年百度年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百度一直致力于提高用户的黏着性,发展各种各样的产品与业务,使用户越来越难以离开百度这个平台。用李彦宏的话来说,百度不是一个纯粹的技术呈现,不是死的搜索办法,而是技术和人的巧妙结合。人们对于百度的依赖性只会越来越强。的确,纯技术是死的,人是活的,技术依赖于人所赋予的各种不同的展现方式,才能为人们所用,为人们造福。

行动指南

集中精力发展好核心业务,同时以各种产品与技术综合渗透,才能真正达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