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李彦宏管理日志
8184500000030

第30章 十月 最大的威胁不是竞争对手,而是市场成熟的快慢 (2)

说到百度的服务,具体可划分为网页搜索和非网页搜索。尽管中国互联网的社区产品仍然处于初期阶段,作为领军人物的百度,也仅仅为其发展搭建了初步的框架。用户极高的接受度,极高的参与感,使百度的检索结果日趋精确。百度的社区产品,如百度知道、百度贴吧和百度百科的用户黏性非常高,亦为百度贡献了巨额流量。

行动指南

成功是从每一个出色的细节开始积累起来的。

10月10日 有百度在,中国还有机会吗

一年前我们看到不少媒体在报道,说谷歌进中国了,百度还有机会吗?到今年(即2007年),或者说到去年年末的时候,当这些媒体再作总结的时候,他们问的问题是,有百度在,中国还有机会吗?

——2007年1月28日,在2006年百度年会的发言

背景分析

2006年,李彦宏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无意中说了这么一句话:5年后,中文搜索市场百度一家独大。当时这句话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不少人开始冷嘲热讽,认为放出如此豪言的百度实在是太不自量力了。甚至连百度的工程师在听说这句话以后,都有所疑问——这是老总的风格吗?他会说这种话吗?是媒体又在杜撰我们的负面新闻?

然而,一年后,一家独大却成为事实,无人敢再嘲笑百度。

行动指南

行动起来,用事实说话。

10月11日 必须在海外站住脚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国内必然会诞生一批在国际上非常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公司。既然百度已经在中国占据了3/4左右的市场份额,我们可以说是责无旁贷,要去中国以外的地方施展我们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在海外站住脚,百度才算一个有竞争力的公司。

——2007年12月19日,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讲座:《科技创新时代的管理》

背景分析

人们常说,百度之所以是中国的NO.1,是因为得到了政府的支持,是因为它们更懂中国,更懂中文。李彦宏却不以为然。作为有竞争力的国家,中国拥有广阔且关键的市场;而作为中国企业的代表,如果百度不能跟国际上最优秀的公司平起平坐,做出像样的产品,是应当羞愧的。要具备国际竞争力,具备国际化视野,就必须在全球范围内与国际级企业拥有共同语言以及对话的能力。“国际化是没有选择的事情”。李彦宏直言,“如果想站住脚,核心竞争力必须是全球化的”。既然任何一家有实力的企业都不可能放过中国市场,中国更应该诞生一批世界级的领袖企业。这是百度宣布进军日本市场,加入“海外淘金”大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行动指南

要具备国际竞争力,首先要走出国门,站稳脚跟。

10月12日 向对手学习,而非打击对手

我们每天主要的精力还是花在研究目前的产品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上。不断研究竞争对手,是要看哪些做法值得借鉴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谷歌、阿里巴巴,甚至新浪,再远一点的话,比如征途,他们其实都有一些很好的做法,值得我们去学习。研究竞争对手,学习他们的长处,这是我们应该花精力的地方,而不是天天琢磨怎么把对手给打下去。

——2007年10月29日,在人事管理层第三季度交流会上的讲话

背景分析

百度宣布进军C2C市场的第二天,俞军在接受百度内部人士采访时表示,百度加入C2C市场能够带来竞争,带来发展。只有更多的竞争者参与搜索领域业务的可能性,才能把行业的商业价值真正挖掘出来,并且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竞争能让彼此不断发现自己的短处,不断学习对方的长处,一家独大反而容易有惰性。

对此,竞争对手们也承认多方竞争对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淘宝网公关部负责人卢维兴表示,百度的加入对中国网购市场是好事。易趣网(eBay)则表示良性的竞争能推动C2C市场的完善,“国内C2C市场发展潜力巨大,需要更多有实力的同行参与进来,探索出一个更加适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健康发展的模式”。

行动指南

学习竞争对手所长,补自己所短。

10月15日 利用自身优势发展

过去这么多年,百度的搜索走的是社区化方向。未来还会推出有新的方向,只不过现在我们的产品还没有发布,所以我也不能说得特别细,但是大家可以知道,我们是在走自己的独立道路,是在利用自己的优势来发展,而不是去拿自己的弱势去跟人家竞争。

——2008年9月24日,在百度校园招聘华中科技大学站的演讲

背景分析

当被问到该如何扩大百度的优势,李彦宏淡定地微笑着说:“我们是综合优势。包括技术,包括对用户的理解,包括品牌,包括对产品的理解,还包括市场份额。”雅虎搜索执行总经理田健曾指出,做搜索无非看几个方面,一是技术,二是投资,三是搜索引擎。“我觉得这三个方面跟我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不相上下。”

2007年10月18日,百度高调宣布进军C2C。2007年11月访问香港大学时,李彦宏表示,易趣网垄断美国C2C市场并不意味着全球市场都必须被某个C2C公司所垄断;推出此业务是顺应用户需求,更期望通过竞争带动市场发展。2002年3月,当易趣网春风得意地进军日本,结果却只有2.5万人注册,交易额远不如雅虎日本,扩张策略受挫。李彦宏希望把手中巨大流量转化为在C2C市场的竞争优势,他十分了解如何发挥所长,将百度的巨额流量这一优势结合新业务以进行拓展。有评论指是否能将用户搜索点击有效转化为C2C平台用户有待观察,但这一举措将给C2C的“领头羊”淘宝网带来重大的潜在威胁。

行动指南

扬长,利用自身优势发展自己的道路;避短,不拿弱势与别人竞争。

10月16日 有竞争才能把蛋糕做大

只有这个行业很有前途,很有潜力,你才会看到有那么多强大的竞争对手。

……

所以,随着百度一年一年的成长,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也越来越坚信我们做的事情是对的。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对手在跟我们竞争,这是好事,尤其是对于一个高速成长的产业来说。之所以说是高速成长,是因为很多人还不了解这个产业,它的渗透力还很低。过去全国只有5万家企业知道使用竞价排名来推广产品和服务。而在越来越多人加入这个产业的情况下,整个“蛋糕”也变得越来越大,有一两个竞争对手也是可以容忍的。

——2006年1月18日,在新京商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竞争对手在进入市场后,作为后来者,必定要投入大量资金作市场推广,而这也正好能起到培育市场的作用。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各种各样的广告和推广活动当中认识到,搜索是推广产品的最好渠道。2005年,微软MSN负责搜索的总经理亲自到百度交流时,提到微软加入搜索行业的原因——世界上除了搜索以外,没有哪一个领域能够在美国每年达到50多亿美元的销售额,70%以上的利润,50%~100%的增长速度。即便再不了解搜索,也一定要加入进来。李彦宏觉得,当很多人都要和自己一样,共同把搜索这个产业做大时,就证明了百度所走的方向是正确的,前途是光明的。

行动指南

产业处于初期阶段之时,竞争对手的加入能够把蛋糕做大,使产业高速成长,企业自身也将因此得益。

10月17日 百度参加的是奥运会

摩根士丹利有一个投资分析师写了关于百度的分析报告,他说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大多数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参加的是城市运动会,百度参加的是奥运会,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都是国际上实力最强大的跨国公司。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不看好百度。我的工作就是要证明他是错的。

——2006年,在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六届年会上的演讲

背景分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在同场活动中强调,一家公司想要有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必须在研发上不断投入。中国的研发投入是1.2%,百度在研发上的投入比例是这个数据的10倍。除了不断增加研发投入,李彦宏还花了不少心思在保持员工思想的自由之上。上下班不打卡,员工可以穿着拖鞋在办公室里走动,所有人的办公室门敞开。在其他企业管理者看来松散的管理,反而给员工营造了宽松的环境,自由的思维,发挥创造性的空间,这正是在需要创新、需要研发技术、需要参与技术界奥运会的产业里最重要的一环。

行动指南

要在奥运会上胜出,就要在投入上以及思想上武装所有企业员工。

10月18日 因为专注而被投资者看好

我觉得外界对百度还是有很多的误解。比如百度上市以后,有无数的人评论说百度需要马上转变,需要多样化,需要转型,才能够取得更好的收入。这是很可笑的观点。

其实他们忘了很重要的一点,百度之所以这么被投资界看好,是因为做的是中文搜索,而不是别的。正因为百度的市盈率是其他互联网公司的两倍甚至更高,百度所做的事情才更被大家看好。也正因为如此,百度才更不可能从一个被看好的领域转向另一个不被看好的领域。

——2009年5月,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

背景分析

百度上市以后,众说纷纭,很多人说百度正面临着是否转型的抉择,也有很多人认为百度即将转型,要趁着上市的气势往华尔街进发,专注于金融大方向的发展。这些人完全忽略了百度成功的原因,也忘记了对于创业型的网络公司而言,专注才是成功之道。多少创业者就是死于钱多得用不完,缺乏缜密考虑而作出多元化发展,最后导致失败的。

百度知道、百度国学、百度币等新业务的推出,是根据百度搜索引擎的特点和优势进行开发的,在搜索的平台基础上发展的。换而言之,所有新业务的核心依旧在搜索引擎上,它们都只是搜索引擎的价值延展而已。

行动指南

创业者的大忌就是忘记初衷,过于追逐利润。

10月19日 耐得住寂寞

百度的特点就是认准了一件事,就慢慢地做,总能做到市场发现自己价值的那一天。但在整个过程中,百度其实忍受了很多各种各样的寂寞。寂寞的时候,没有人关心你在做什么,没有人关心你做得有多好,这些时候都不能算是顺利的。

上市以后,因为资本市场的高认可度,百度突然进入公众的视野,大家都觉得百度一下子发了,百度也一下子多了很多实力强大的竞争对手。这个过程并不顺当,没人注意的时候过得不好,有人注意的时候,就得跟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像微软、雅虎、谷歌这些公司竞争。

——接受媒体采访

背景分析

李彦宏所说的百度特点,其实正是他自己的个人特点。百度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苦难、寂寞,都很少向外界宣扬,正如李彦宏很少对外界表露内心一样。可以说,百度这么多年来并没有什么大起大落,但也绝非一夜暴富。李彦宏非常注意员工的心态,要给每一位百度人以信心,百度会一年比一年好。似乎百度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什么大困难,但实际上百度在成长的这一路上坎坷不断。

行动指南

创业者只有自己品尝寂寞的滋味。

10月22日 我们没有取代谁的野心

其实多元化只是百度的一种尝试,我们要做什么不是憋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去做的。

这么多年来,百度一直把70%的资源投入核心搜索业务当中。百度依然只是搜索引擎。我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在其他所有的领域内成为领导者,任何多元化的尝试都没有要取代谁的野心。

——2009年3月18日,接受《新京报》采访

背景分析

2006年起,百度开始在电子商务、社区、即时通信(IM)、媒体甚至网络游戏业务等多个领域开始布局。每当百度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都会让业内同行们保持高度警惕。原因在于百度和腾讯一样拥有中国互联网最为庞大的用户群,这种先天优势在很多时候都会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或许腾讯老板马化腾是最能理解李彦宏这种想法的人。在公司做大之后,站在他们这个位置上的人做得最多的事情其实就是“Kill ideas”(拒绝创意)。按照李彦宏的说法,下属提交上来的10个想法中,有9个他都会说不。更多的时候这些被拒绝的创意本身并没有多大的问题,只不过和公司的核心业务关联度存在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