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培养下属的100条铁律
8137400000027

第27章 敢于放权,充分历练下属能力 (3)

总之,领导者要做到合理使用干部和安排下属,就必须全面掌握授权艺术,才能充分调动下属的工作热情,发挥其工作效力,搞好各项工作,实现轻松而有效的领导,最大限度地实现成员个人与集体的价值。

6.聚沙成石——人人参与和谐双赢

古代文明绵延了几千年,但社会的科技水平变化不大,近现代文明不过区区300余年时间,却已变得翻天覆地。其原因何在?正如马克思所说,上层建筑影响着经济发展。古代社会的专制制度正是人们思想及创造性最大的桎梏,而现代的民主制度则让人们的智慧迸发出来。同样道理,领导者若想让组织不断地发展前进,自己就不能成为那个高高在上的专制君主。而应在组织内发挥民主作风,把一些权力交给下属,让每个人参与管理和决策,这样才会产生惊人的力量,实现双赢的结果。这也正是所谓“聚沙成石”的力量所在。

成功的领导都非常重视“参与式管理”。他们认真听取下属对工作的看法,积极采纳下属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参与管理”会使工作计划和目标更加趋于合理,并增强了个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改善企业的经营管理,柯达公司创始人伊士曼很重视听取员工的意见。他认为企业的许多设想和问题,都可以从员工的意见中得到反映或解答。为了收集员工的意见,他设立了建议箱,让员工参与企业管理。这在美国企业界是一项创举。企业里任何人,不管是白领还是蓝领,都可以把自己对企业某一环节或全面的企业管理的改进意见写下来,投入建议

箱。企业指定专职的经理负责处理这些建议。被采纳的建议,如果可以替企业省钱,企业将提取头两年节省金额的15%作为奖金;如果可以引发一种新产品上市,奖金是第一年销售额的3%;如果未被采纳,也会收到公司的书面解释函。建议都被记入本人的考核表格,作为提升的依据之一。

管理者每天都需要对许多事情做出决策,一些看似简单或无关紧要的决策,实际上却非常重要。宾馆、餐厅、医院、航空公司等服务机构的职员每天需要做出无数决策,研究单位、装配厂、钢铁公司、软件公司、电信局、商业会计事务所、火车生产线的职工们,也会面临决策。尽管不同的组织有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决策,但是,他们仍需要就出现的问题做决策。例如,对面前的事是想办法解决,还是顶回去?对运转中出现的问题是关注,还是随它去?对他人报以微笑,还是冷漠地做“好”本职工作?尽管有些时候一些决策“看不见”,但每个组织的管理层绝不能忽视它们。

不论是什么类型的集体,每个下属都需要做出决策,因此,管理者应当适当放权,一方面,让下属感到自己是集体的一份子;另一方面,培养下属处理问题的能力,在问题刚出现时能够立即给出恰当决策,并立即行动。

所以,管理者一旦授权,就应给予下属充分自由度,包括给他做具体事情的决策的权力。

前北欧航空公司最高副业务主管詹.卡尔佐经统计发现,第一线的员工每年需做出大约17万个大大小小的决策。当他升任最高业务主管时,企业每年的客流量已经达到1000万,员工与顾客的接触机会达5000万次因此,员工的服务状况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效益。他说:“员工每天做出的决策会产生正面效果和负面效果,我仍尽量避免负面效果。可以说,这是决定公司成败的关键因素。”

这绝非危言耸听,在著名的英特尔公司就使用被称之为“参与式决策”的决策方式。它的这种决策方式,给下属充分的权力去参与公司的决策。事实已经证明,英特尔公司的上层管理者经常会与下属们公开交换意见,提出讨论并采纳各种观点,最后得出了最好的解决方案,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让下属参与管理,增强下属的责任感,在一定程度上让下属参与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种管理,是组织文化优良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许多管理者对基层下属强调的只是执行,而忽视了下属的创新能力,忽视了下属参与管理的作用,这明显抑制了整体的活力。让下属与领导者处于平等的位置上,来共同研究和讨论问题,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改善下属的工作心态。要想让下属对工作总是充满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下属参与管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下属参与管理以后,领导者不是自上而下地发号施令,而是鼓励下属勇于探索、勇于尝试,即使出现偏差也不过分苛求下属。同时,通过培训和教育,使下属逐步参与到决策中来,实现和谐双赢,才是领导的管理目的。组织的发展不是只靠-个或几个领导者的能力,还必须依靠每个下属的积极努力,借助他们的才智,群策群力逐步将集体推向前进,这才是谋求发展的王道。

让下属参与决策,就会获得更多的人的支持,从而减少办事的阻力。同时,由于参与者有一种主人翁的感觉,他也会为此尽自己的力量。没有什么能比做主人的积极性更高。所以,“聚沙成石”是实现双赢的基础,让每个下属参与到决策中来,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

7.集而不专——把握原则控放自如

现代管理主张“把监工赶出权力层”的说法,就是对专权与放权关系的精辟概括。每一位有志于管理革命的管理者,应当谨记这种说法的意义。许多事实证明,集权如掌握不好,很容易引起下属的反感,甚至会将整个事情引向极不理想的方向。所以,管理者集权,要掌握集权和放权的良好运用:集权过分,下属会认为你过于专制,不近人情,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干出成绩;过分放任,会使你显得软弱,缺乏应有的威慑力,从而对你的命令或指示置若罔闻。所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把握好原则问题。总的来说,要做到集权而不专权,应把握以下三个原则:

民主原则

民主原则,就是指管理者在集权的过程中,要走群众路线,听取下属的看法,发挥集权领导作用,实现民主决策。民主原则是管理者在工作中处理与下属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管理者要遵循民主原则,首先要有民主意识。贯彻民主原则的基础和前提是民主意识,较好的民主对管理者遵循民主原则会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管理者要遵循民主原则,就要有平等意识。管理者在行使权力过程中,应该把下属视为朋友,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摆架子,不打官腔,充分尊重下属的权利,在管理者与下属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了解,互相帮助的新型的关系,把下属对自己的服从性和自觉性结合起来。

依法原则

依法原则,就是指管理者要在法律、制度、政策规定的范围之内,正确地运用权力。法,它是法律、法令、制度、规定的总称。

管理者注重法制,就是要在自己的权限范围内,严格依照法律和制度来进行管理。任何管理都是对一个单位的管理,都是对一个群体的管理。管理就需要法,若离开了法,单位本身也就难以存在,群体就难免解体。管理一个国家需要有国法,管理一个单位也需要有规章制度。一个群体只有在一定的规则之内行动,才能保单位的完整性、稳定性、正常性,和谐性。既然法是一个系统存在和发展的保证、正常运转的规则,那么作为掌握一定权力的管理者,在行使权力中,首先就要注重法制建设,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遵循国家的法律、政策的同时,对本单位需要规范的问题用明文规定出来,明确允许怎么做,不允许怎么做,作为规章制度,用以约束下属和自己,也作为处理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依据。

遵循依法原则,还要求领导者要依法用权。领导者职位有高低,权力有大小,但是无论职位多高,权有多大,都必须受法律制度的约束,都必须在法律、制度、政策规定范围之内行使权力。

廉洁原则

廉洁原则,就是指领导者在运用权力时,要奉公守法,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运用权力更好地为员工和企业服务。

权力是为了完成各种不同职能而被赋予的,它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工具。凡是掌握一定权力的管理者都有圆满、认真完成本职工作的职责。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无责任的权力,也没有无权力的责任。责任与权力是相伴而生的。

坚持廉洁原则,不以权谋私,不是一个深奥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重在行动、贵在自觉。评价一个管理者是否廉洁,不是看他定了多少条措施,做过多少次声明,而是看他在行使权力中做得如何。一个管理者只有排除个人主义、私心杂念,不打自己的“小算盘”,才能坚持廉洁原则。

坚持廉洁原则,就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领导者的思想道德状况制约着权力的使用。领导者集权时,其思想和行为都应遵循道德规范和准则,这就是职业道德。

总之,权力是一种管理力量,权力的运用是有法度的,而不能是领导者个人欲望的自我膨胀。因此一个高明的管理者,首先要明白这一点:自己的工作是管理,而不是专制;也就是说,领导者不是监工,因为监工是专权的化身。把自己当做监工,往往大权独揽,把所有的下属都看成是为自己服务的。这样的领导者,永远不懂“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道理,或者说,监工式的管理已经与现代“人性化管理”的思想相去甚远。也许监工式的管理一时有用,但不可能时时有用。牢记这一点,人性化的管理会对用人方式带来益处,至少不会招致下属的心理抗拒,容易使双方形成平等、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创造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

人际关系理论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组织目标的实现与否,主要取决于组织成员的士气与态度,而高昂的士气和积极乐观的态度是通过“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来实现的。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蓬勃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时代,人们的温饱问题得以解决,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更多地追求高层次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者管人必须关注下属的主观感受和愿望,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管理工作都应以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必须体现以人为本。

集权和放权是一个领导的工作方法和态度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发挥副手和下级的积极性。做到放权而不放任,集权而不专权,控放自如,才是最好的选择。

8.防止越权——有效监控收紧瓶颈

领导要事必躬亲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各种环境中也不应该如此;否则,你将因为自己的管理失策而失去权力。当领导把权力授予下属后,就要防止和纠正下属的越权,“越权”的危害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扰乱了正常秩序

如果中层领导对有些下属的工作“越权”,对工作横加干预,或有意无意地过问、插手、表态,这就打乱了正常工作秩序,使下属无所适从,甚为难办。

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

如果中层领导“越权”行事,使做事的下属不主动去想、去干。因为他知道,包办一切,他的下级就习惯于服从,而自己即使想也是白想,因为上司已经按照自己的意愿替他想好了;学也没有用,因为学不学都要按照上司的逻辑去办;主动干也不成,因为不一定符合上司的路数。这样,下属还有什么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言?而没有这“三性”,任凭这个主管有三头六臂,也不会把事情办好。影响下属积极性,同时也就影响了人才的锻炼和成长。

有害于团结

中层领导的“越权”,实际上也是一种“侵权”现象。对下“越权”,使下属有职无权,下级会产生“上级领导对自己不信任、不重用”的疑虑;群众也会对这样有职无权、说了不算的领导产生抱怨情绪,从而使上下层级关系产生隔阂。如果是中层领导对上级“越权”,也会有目无领导、不自量力之嫌,这也是影响工作和团结的因素。

所以,领导要有效地防止“越权”,有以下的方法与艺术可供参考:

明确职责范围

权力是适应职务,责任而来的。职务,是一定的职位和由此产生的职能;责任,是行使权力所需要承担的后果。有多么大的职务,就有多么大的权力,就承担多么大的责任。职、权、责一致是领导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有职无权”,是被人“越权”;“有权无职”,是侵越了别人的权力。“越权”是“有权无责”,被“越权”是“有责无权”。因此,只有职、权、责相统一,真正克服有责无职、有职有权无责、有职无权无责、无职无责有权等现象,才能防止“越权”现象。这就必须明确职责范围。

进行一级抓一级的教育

除了明确职、权、责的范围外,还要对下属进行分级领导原则的教育。分级领导就是分层领导,这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要求。任何事物都可看作一个系统,都作为系统而存在,都有层次结构,它的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的,系统之间能否有效地运转是由层次性决定的,同一层次的系统的功能联系须由各级系统之间自主地进行。只有在发生障碍,产生矛盾,出现不协调时,才提交上一层次的系统解决。这是分级领导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