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记载,孔子的弟子子齐,奉鲁国君主之命要到父去做地方官。但是,子齐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谗言,从上面干预,使自己难以放开手脚工作、充分行使职权、发挥才干。于是,临行前,他主动要求鲁君派两个身边近臣随他一起去父上任。
到任后,子齐命令那两个近臣写报告,他自己却在旁边不时去摇动二人的胳膊肘,捣他们的乱,使他们的字体写得不工整。然后,子齐就对他们发火,二人又恼又怕,请求回去。
二人回去之后,向鲁君抱怨无法为子齐做事。鲁君问为什么,二人回答:“他叫我们写字,又不停地摇晃我们的胳膊。字写坏了,他却怪罪我们,大发雷霆。我们没法干下去了,只好回来。”
鲁君听后长叹道:“这是子齐在劝诫我,不要扰乱他的正常工作、使他无法施展聪明才干。”于是,鲁君就派他最信任的人到父对子齐传达他的旨意:“从今以后,凡是有利于父的事,你就自决自为吧,五年以后,再向我报告要点。”子齐郑重受命,从此得以正常行使职权,发挥才干,父得到了良好的治理。
这就是著名的“掣肘”的典故。后来,孔子听说此事,赞许道:“此鲁君之贤也。”
古今道理一样。管理者在用人时,既然给了下属职务,就应该同时给予与其职务相称的权力,而不能大搞“扶上马,不撒缰”,处处干预,只给职位不给权力。
在当今许多公司企业里,管理者都在犯这个毛病。他们对员工的工作“指手画脚”,并且倡导员工遵守命令。对于自己分内的工作,员工本来非常有自己的主见和计划,但管理者常常给予建议或意见,就让员工无所适从、摸不着头脑了。斟酌来斟酌去,“果真”觉得还是领导给的建议好,那就去执行管理者的建议好了。所以,员工往往变主动为被动,渐渐就没有自己的意见了,不用思考成为员工的习惯,所以企业的创新力也就下降了。
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工作中不受干扰和掣肘,有自主决定的权力,对于工作积极性的提高以及能力的充分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心理学家布莱姆以儿童作为实验对象做了个实验。他告诉孩子们有一些糖果给他们吃,可以在两种糖果中任选其一,说完就走了。他的助手紧随其后走进房间,但是,助手并没有像布莱姆所说的那样做,他只是任意将一种糖果发给每一个孩子,而不是让孩子们自己来挑选糖果。
然后,布莱姆再次现身。通过与孩子们的谈话,他了解到,原本孩子们评价说自己是喜欢某种糖果的,但是当他们被强行塞给别的糖果之后,他们的看法改变了,认为原来自己喜欢的糖果不好看或者不好吃了。
本来孩子们预期自己可以选择喜欢的糖果,结果当他们发现实际上并非如此,就会感到自己被加上了一种额外的束缚,导致对本来喜欢的东西也不喜欢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为了自己内心处于平静与和谐的状态,常常在认识中去寻求一致性,当发生不协调时,会导致人们心理上的不和谐。心理上的不和谐对于一个人构造自己的内心世界是有影响和效力的,它常要推动人们去重新建构自己对外面世界的看法,去根除一切搅扰。
许多管理者习惯于相信自己,不放心他人,经常不礼貌地干预别人的工作过程,这可能是所有拙劣管理者的通病。作为管理者,应该懂得人的心理特征,一方面确保员工必须清楚地了解你派给他们的任务,但是在布置任务时不要提供太多的细枝末节的内容,从头管到脚。过多的指点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1)你的过多指点会让你的员工无所适从
太多的细节会掩盖真正的工作重点。任何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工作方式,你如果非常具体地告诉他怎么做,会让他无法按照自己的方式工作,而且对你的指点也不能明了。
(2)员工永远也学不会自己做事情
你将你的一切经验全部告诉了他,他就会完全按照你的方式去做,不会亲自去实践,甚至无法面对困难。一旦有什么挫折,他就会想到你,而不会想办法自己去处理。
(3)员工工作中没有自由度
你对你的员工从头管到脚,会让你的员工失去自由,他们的思路、工作方式等都束缚在你的这些所谓的帮助之中了,发挥不出他们自己的能动性。这个团队的力量变成你一个人的力量,纵使你有三头六臂,你又怎么应付得了四面八方的事情呢?
(4)加大了管理者的工作量
管理者那样做,无形中加大了管理的工作量,将本来属于他的那些工作时间白白地浪费在交代工作上了,而他的其他工作却可能因此而无法顺利进行。
上司喜欢从头管到脚,越管越变得事必躬亲、独断专行、疑神疑鬼,而部下就越来越束手束脚,养成依赖、从众和封闭的习惯,把最为宝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丢得一干二净。时间长了,企业就会得弱智病。
洞悉下属心理的管理者不会这么做。在推行某个方案时,虽然他们有了完整且完善的方案,但放在自己的心里不说,而问计于下属。当认真听取下属陈述完解决问题的方案后,会根据下属方案与自己方案的差异程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
当下属拿出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一致时,他们会以欣赏的心态和语气说:“好!这主意好!就照你的意见办。”下属在得到管理者的欣赏和肯定后,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自豪感,认为自己不仅是直接的操作者,而且也是设计者,从而激发自己的潜力,全力以赴地、创造性地执行决策方案。行为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在干自己愿意干的事情时,思维肯定是积极的,思维的方向会全部指向成功,集中于成功。下属在此种状态下执行任务,其结果肯定是出色的。
当管理者发现下属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虽不完全一致,但重叠的部分很多,有一些不妥之处时,他们会鼓励下属:“你的意见很好,照此做就行了,但有一点需要注意……”于是管理者就把自己的意见以商讨的口气提出来,下属就会很容易理解,并且在心理上产生认同感,感觉管理者终胜自己一筹,从而自发地产生崇拜心理,并按修改后的方案执行。这样做的效果会很好。因为管理者首先肯定了下属的意见,即使修改也是在肯定的基础上修改的,于是修改的过程也是下属领会上级意图的过程。这样做,下属同样会心怀自豪感和成就感来完成任务,同样会在执行任务过程中积极地把思维打开,朝着成功的方向去努力。
当管理者发现下属的方案和自己的方案重叠性很小,而且下属的方案有明显的不可行性的时候,他们会想:“如果我全盘否定,一是不合实际,二是容易给他们造成心理阴影。”于是他们会说:“好!你的方案中有一点很好,就是应该这样做。”从而让下属在心理上得到安慰,感到自尊得到了维护,然后管理者再针对方案中的不足之处与下属平等地展开研讨,最后双方在相互的研讨中取得一致意见。这样的方案是在肯定下属方案某一部分的基础上出台的,下属在执行此方案过程中,会认为该方案有自己的智慧,自己就是这个方案的最初设计者,同时自己还是方案的操作者。这样,下属在执行方案的过程中,同样会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出色完成任务。
一个成功的管理者是懂得人性的,对人的心理解析得入木三分,因此,即使下属提出的方案毫无值得欣赏肯定之处,他们也不会张嘴否定,而会以商量的口气说:“你看这样行不行……”双方在平等友好的协商过程中,新的可行方案也就产生了。下属首先是理解了这个方案,另外也参与了方案的制订过程,方案中有自己的智慧,同时在心理上产生一种自尊的满足感。
总之,放手让你的下属去施展才华吧,只有当他确实违背了工作的主旨时,你再出手干预,将他引上正轨。只有将下属的积极性全部调动起来,你的事业才能迅速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