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历代名人与天一阁
8094400000018

第18章 俞宪与天一阁

俞宪与天一阁关系如何,知者寥寥。其实他是天一阁历史上首位运用天一阁藏书并产生成果的人。虽相关资料也属寥寥,但实在有必要书上一两笔。

俞宪,明无锡人,字汝成,号岳率,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历官山东按察使。擅文学,辑有《盛明百家诗》,著有《是堂学诗》、《鸣集》、《皇明进士登科考》。他与天一阁的关系缘于他著述《皇明进士登科考》。

天一阁在范钦时代即因“藏书之富,斐声于士林”,他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藏有很多宋元名椠以及其他天启以前罕见的钞本、刻本,尤其是集部琳琅满目,多为他家所不及”。(朱士嘉《跋<天一阁方志目>》)但这只是其藏书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范钦的选书标准不同于同时期的苏州派藏书家,他以“取法乎下”的手段,着力搜集明人著述和明代所刊的明以前古籍,即一些类书、时人之集、三式之书、下邑陋志、科举录。科举录保存了大量明朝罕见的传记资料。范钦时期,天一阁收藏有多少种科举录,今已无从查考。最早著录登科录的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阮元编的《天一阁书目》,据不完全统计,有进士登科录六十八种,会试录六十二种,乡试录二百九十七种,武举录三十三种,共计四百六十种。迄今为止,天一阁仍藏有科举录三百七十种,其中进士登科录四十一种,会试录三十八种,乡试录二百七十二种,武举录十一种,武乡试录八种。其总数占全国现存科举录的80%,其中90%以上为海内孤本。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范钦时代藏量当更丰富、更齐全。

由于历史的原因,阁藏科举录老化、脆化、霉变、糟朽、虫蛀、粘结、断线、脱页、破损等情况十分严重,至今尚难被人利用,是未开发的大宗文献品种。而在天一阁的历史上,有据可查、有稽可考的最早被利用的却是科举录。与范钦同时代的俞宪为编著《皇明进士登科录》,曾借天一阁藏科举录。其《皇明进士登科录》序言曰:“假天一阁藏本《登科录》,补其所刊”。近人缪荃孙在《重整范氏天一阁藏书记略》中也有类似记载:“天一阁藏明代登科录在明朝已经赫赫有名。嘉靖中,锡山俞宪辑《皇明进士登科考》,序里说:各科有缺略,不能衔接,或谓四明范氏藏录最多,盍就询之。辗转乞假,果得补全。”可知天一阁藏科举录在当时即已名闻天下,却已成为稀见之文献。

有关俞宪借天一阁科举录辑《皇明进士登科录》的记载虽不甚详,却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信息,它至少从一个方面确证天一阁在范钦时代是适度开放的,不仅仅在藏书家之间互通有无,对学问家也是十分通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