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太平天国不太平
8094100000009

第9章 陈胜起义的过程

农民起义,现在说起来是响当当的;但是在当时,是造反、是谋叛,是各种罪行中的最大的罪行,可以夷三族、诛九族,亲属皆受牵连,自己粉身碎骨。你要想劝人造反是很困难的,除非是在他走投无路的时候。要想揭竿而起,首先是要选择最好的时机。人都趋利避害,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不愿意冒险。有时候,环境逼人,已经到了非反抗不可的时候了,还得有人鼓励。如果没有人鼓励,说不定有很多人就会坐以待毙。

陈胜是如何鼓励900人起来造反的呢?《陈涉世家》中说: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想逃跑),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是一种策略)。尉果笞广(中计了)。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误了行期),失期当斩(已无退路,起了“逼”的作用)。藉弟令毋斩(就算是不杀你的头),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去守边者总要死掉十之六七,也就是生还者很少)。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事情已是明摆着的,误了行期,就是死罪;退一步说,即使不杀,去守边者也很难生还。秦吏执法,从来从重不从轻,这也为大家所深知,因此,大家已是死多活少。如果奋起反抗,还有一线生机,说不定还可以打开一个新局面,当上王侯将相。这么一比较,才能促使大家下决心。

光说道理还不行,还得装神弄鬼,才能鼓舞士气。《陈涉世家》中说: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己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在神权时代影响尚在的情况下,用“鱼腹帛书”、“篝火狐鸣”来帮助士卒们坚定信心,能起的作用还是不小的。

既然要起义,就得公开宣传,号召天下响应。用谁的名义来号召呢?陈胜、吴广在当时都是无名小卒,有谁知道!借有名的人物来号召,是从古到今一切政治家(也包括野心家)所惯用的策略。辛亥革命时期的武昌起义,因为找不到适当的人物来号召,不是还强迫清方将领黎元洪在布告上署名么!《陈涉世家》中说:

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逃跑)。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倡),宜多应者。”

陈胜确实算是个聪明人,对于这一套策略是无师自通。这同时也反映了他自己的心态:用他的名字来号召抗秦理不足气不壮。扶苏是秦王朝的合法继承人,项燕是楚国的名将。用扶苏的名义来反对秦二世,用楚国的名义来反对秦国,全都理直气壮(楚国民谣早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之说)。因此,义旗一举,天下响应;附近郡县,闻风而从。

陈胜、吴广当时所考虑的,只不过是如何能把这场大火点燃。至于这场燎原大火燃起之后会烧到什么时候,烧到什么地方,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那就不是他们所能预想得到,也不是他们所能控制得住的了。一般说来,出头的椽子先烂,旧王朝的主力军总是先扑向首举义旗的队伍,他们死于秦军反扑的可能性最大。即使顶住了这一场恶战,在长期的群雄逐鹿之中也有被别人吃掉的可能。总之是粉身碎骨的可能性很大很大,能当上帝王将相的可能性很小很小,争天下、打江山本来就是风险最大的一种行业。不到迫不得已,谁也不会轻易走上这么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