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8088500000039

第39章 心理健康和教学技艺谁重要

以前,人们通常只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两个基本问题,而对于教师是怎样对学生产生影响的这一现象却总是熟视无睹。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做法,因为,教师自身的情感、认知程度以及个人特点都在无时无刻地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影响,学生们看到的,确实是一个立体的师表形象。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所以说,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所具备的人格特点,能够对学生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也许有人会认为,学生的一切心理问题都是教师造成的。这是因为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里,经常将教师的言传身教看得十分关键和重要,极端地认为每个教师都应当为人师表,是一个具有“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心理品格的人。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道理,但却不能统一而论,教师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比如备课、授课、批改作业甚至是跟学生的交流沟通等,通常都依赖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和高尚人格。教师的业务水平是教学实践的动力基础,没有足够的业务水平,就难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师的人格主要指的是教师的品质道德,包含着教师的整体气质、性格以及能力。人格是一个人感情、言行、道德信仰的综合表现。完善而理想的人格具有示范作用,一个教师一旦能够将自己的人格魅力整个贯穿在教学活动中,就自然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看来,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他们人生路的领导人。肩负这样重大的历史职责,每个教师都有义务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和具备实力,要做到这点,首先就必须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进一步地完善和发展自己。一个有涵养且懂得学生心理的教师,他会在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向学生们展示出自己的人格魅力,并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学生进行深刻地指引,从而使他的教学活动获得极高的成效。

比如,同样一本书的内容,但如果换做不同的教师去讲授,学生们获得的感悟和认知是完全不同的,教师自己获得成果也是大相径庭。事实证明,品格高尚的教师更容易赢得学生的青睐和尊重,而学生也喜欢上他的课程,乐意跟他亲近;反过来,一个缺少教育素养、心理素质差的教师则难以获得学生的喜爱,因为学生无法接触和喜欢教师本身,因此就算他的理论多么正确,在学生的眼里也都显得苍白无力,从而无法获得教学的目的。

实际上,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当将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教学技艺两者全部抓起来,因为这两者是息息相关,不可分离的。完善自身人格

1.端正人生价值观,献身教育事业

“崇高的师德和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促进教师奋发向上,献身教育事业,不断进取的动力之源。”特别是在现代,改革开放为教育改革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但随之产生的新的观念,也毫不客气地冲击着教师们的旧观念旧思想,使教师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本质上的改变,使得教师这支庞大的教育队伍中,存在了一些与其职业角色不符的思想意识。甚至有一些教师生活作风腐朽,在工作上惧怕辛苦,不喜欢待在艰苦的环境中,缺乏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遇到困难总喜欢寻找所谓的捷径;思想上总是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一天天沉沦着混日子,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生活上追求物质享受,花钱总是大手大脚,喜欢装腔作势。而一名心理健康的教师则应当全心全意投入到自我的本职工作中,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发挥到极限,对工作永远保持巨大的热忱和热心,并能够源源不断地从工作中汲取欢乐和兴趣。

2.塑造良好性格,做到为人师表

心理健康是学生走向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因此,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关键。而教师作为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大部分,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一些研究表明,教师的学历、知识水平并不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能够对学生发展形成重大而长远影响的,则是教师的性格。良好的性格特征不但深刻感染和教育着学生,更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懂得呵护和关爱学生,愿意与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和交流;教师要时刻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姿态,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教育工作。

3.富有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今这个时代,教育改革盛行,教师体制也在经历着风起云涌的重大变化,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一套教育方法来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而是应当吸收新的思路和思想,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教育。因此,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敞开心扉,勇敢地吸收前人的经验,并加以自己的理解,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坚持拓展自己的知识和兴趣,以便自己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渠道,获得全新的启发和启迪。保持平和心态

1.安贫乐道,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以前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描写教师的句子,说的是教师将学生的顽劣看成是一种自然,从来都不认为学生都是单独的具有灵魂和思想的个体,而都是教师思想的附属品。在回答怎样的学生才是好学生这样的问题时,百分之九十的教师认为,只有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才是真正的人才。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也能遇到这样的教师,伴随着这样一种完全错误的认知,教师自身的教学潜力、教学效能感等都受到了重大的创击和阻碍,无法将他的能力完全激发出来。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不要总想着教师只是徒有一个虚荣的外表,其实根本就是一项费力不挣钱的苦力,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正确的想法是要以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而感到无比光荣和自豪。教师要熟练掌握自己肩上的重担,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为自己制订合理的计划和要求,认真研究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时刻让自己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

2.坚持不懈,正确对待教学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

怎样的教育算是成功的教育?怎样的学生才算优秀?特别是现在,社会都只重视学校的升学率,这成了衡量学生有无发展的唯一标准。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站在公正、客观的角度,用长远的目光看待教育工作的成败,努力帮助学生为了提高自我而全面发展,还要注意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应当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制订符合他们自身的学习计划,这样一方面能帮助学生健康顺利地成长,培养出专业化人才,一方面还能帮助发展学生们的个性特长。体验教师的职业乐趣

每个身心健康的人,一定拥有只属于自己的乐趣,只有这样,他的生命才会变得生动、鲜活起来,同时也有利于他自身的职业发展,况且,教师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对象,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要从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体验出一定的乐趣。

1.教师要提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

这是因为教师的教育对象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时间的转变在不停发生着变化。为了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迅速适应教育对象。只有这样,教师做起工作来才会觉得十分轻松、愉快,充满乐趣。

2.教师要有自己的品格和特色

每个人与众不同是因为具备只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对于教师来说,同样如此。独特的个性会让学生对你保持一种强烈的猎奇心态,会让学生想要接近并试着了解你。因此,每个教师都应当掌握自己的个性,经常问自己几个问题:我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在我身上有哪些特质可以吸引到我的学生?经过多次这样的询问后,就不难发现:一个善于进行反思和总结的教师,一个懂得关注学生心灵成长,愿意倾听学生心语的教师,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深受大家欢迎的。这就是校园里为什么经常会出现一幅师生并肩相游图了,这就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可以保持得十分完美的原因,他们永远是每个校园里面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但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吸引指的是用一种特殊的气场或是气质,将学生自然而然地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对教师投来尊重和喜爱的目光,而不是庸俗地讨好学生。要知道,一个拥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就算你对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和教育,学生也不会从心底感到和你有距离,而是依然像从前一样敬畏你、崇拜你。甚至当你偶然间不小心犯下一个小错误的时候,也只会让学生感到一阵小小的亲切,而不是讨厌。

3.教师要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

由于教师的工作具有很强的规律性,都是一成不变的,因此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等,还要抽出一部分时间用来休闲和娱乐。这样既能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让自己在紧张的工作后得到暂时的放松,也能陶冶情操。

4.教师要有良好的心态

由于教师的工作是平淡而平凡的,一般情况下很难创造什么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业绩,所以这就需要教师摆正心态,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充满深深地成就感,要看到自己的辛勤付出和努力,同时也要保持对成功的热烈追求。哪怕一次小小的成绩都可以算是一个伟大的成功,比如帮助一个学习差的同学提高了自己的成绩,独立完成制作了一个优美的课件等,只要善于发现教学活动中焕发出来的美,相信每个教师都能在日复一日,平淡、平凡的生活中,获得足够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