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8088500000035

第35章 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因素

教师的心理健康包括很多相对独立的特质,是一个相对复杂的动态过程。所以,造成教师心理健康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一般可以从个人主观和外部客观两个因素加以分析。

个人主观因素

1.自我概念的发展水平

经过一些相关的研究,教师的自我概念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两者之间互相成正比,自我概念越积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这类的教师通常都很自信,时常给予自己肯定性的评价,就算遭遇失败,也会以一种正常的心态,客观而全面地去分析事情挫败的原因,从不轻易否定自己,能够很好地调整自己的情绪,时刻保持健康的心态;而那些自我概念水平偏低的教师则总是喜欢怀疑自己的能力,一旦遭遇失败,他们的情绪将更加一落千丈,难以自持,深陷于焦虑、抑郁、无望和痛苦中不能自拔,最终导致心理健康受到损害。由此可见,教师具备较高的自我概念水平能够有效维护其心理健康的程度。

2.个体的需要发展受阻

个体之所以会产生一系列行动是因为有需求,这是人类行为动机产生的根本因素,人的所有行动无不是建立在各种各样的需求之上。马斯洛(A。H。Maslow)曾说,低级需要是个体维持生命所必需的;人的社会性、精神性需要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如果无法获得充分满足就会导致出现动机缺乏、情绪失调等现象。对于教师来说,他们十分需要进行自我实现,这是因为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总是不断地关注着自我生存、教学内容、学生发展、自我成长以及职业发展,并且其间他们的发展水平总在不断提升。但实际情况却是,很多教师的这种合理的需求根本得不到重视甚至总是受到限制,他们或者是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被长期忽视,或者是自我发展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引起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等。

3.人际适应能力较差,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教师只有自己的心理健康了,才能将有效的精力更好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去。由于这一特殊的身份,教师和学生打交道的时间最多,虽然并没有太复杂的人际关系,但教师在工作中也必然要承受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宣泄,慢慢地就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教师的人际关系比较单薄,所以很多时间无法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当这些坏情绪无法得到释放时,就会导致教师产生严重的心理偏差,造成恶性循环。在实际生活中,那些无法很好地适应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教师,一旦跟人打交道,很少有耐心能跟别人进行适当的交流,却总是很容易就对他人倾诉自己的不满,比如打骂、体罚学生等。

4.教师的压力及其应对方式

通过研究一些教师的心理最终得知,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自身的心理压力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心理压力是一种消极情感反应,这种反应产生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其对教师的身心状态是一种巨大的威胁,由此会引发一系列的不好的心理症状。虽然教师的人际关系并不十分复杂,但教师所承担的心理压力却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群要高出很多,主要是学生的不良行为、不足的工作条件、课时紧迫等因素。既然这些压力总是有的,总是需要每个教师去面对的,所以,教师对待压力的态度和做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职业和学生的态度,而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则反过来又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事实证明,那些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的教师,通常都不会产生什么心理问题,而那些态度消极的教师,则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外部客观因素

1.社会因素

教师面对的压力首先一大部分来自于社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社会所提供的工资待遇、社会地位、工作条件等。同时,教师要能够适应外部的变化,如果不能很好地及时调整心态,与外部取得很好的联系和磨合,教师就有可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作为教师,因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所以一方面必须要了解和掌握社会讯息,但一方面他们又受到墨守成规的影响和困扰,这就引发一定的心理矛盾。特别是随着社会普遍对教师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重视,教师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加上学校也加倍重视推行对教师的素质教育,教师的一系列传统观念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从而与教师原有的认知结构、身心素质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教师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形的心理压力。并且,在其他大多数人的眼里,孩子如果学习不好,思想品德差很大部分都是教师的原因,这就导致教师的社会威望有所下降,同样会使得教师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2.学校因素

学校管理对教师的影响也十分重大,学校管理不当会引发若干问题,比如教师角色模糊、工作量负荷增大、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限等,这些都会引发教师不良的心理问题。另外,学生的品行、学习情况与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也密切相关。与其他职业不同,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具有独立思维能力的个体,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被教师关注,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且不易为教师所控制,这也对教师构成心理威胁。学生中的矛盾、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等,都是中小学教师每日必须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难题,这可能会使教师产生厌倦感,从而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

3.教育职业的客观因素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但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一系列对教师产生消极影响的因素。第一,社会群体对教师寄予了深切的期望,将教师视为“经师”和“人师”的统一;教师身上的担子沉重,肩负开发学生潜能的重任,以及创造社会的精神文化。对于教师来说,这是一种鼓励但更是一种压力。第二,教师是一个角色过多的忙碌者!他在学生面前是师长,在自己的同事面前要平等相待,在学校领导面前是下属,这种多重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拥有强烈的调整身份、地位的能力,不然就会使得角色发生混乱,造成心理压力。第三,当前教育难度正在日益增加,这使得教师更加紧张和焦虑不安。以往传统教育的那些错误的观念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个性发展,将教师的创新精神无情埋没;教学的改革,直接导致教师必须长期进行一系列挑战和变化,这使得教师难以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