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8088500000033

第33章 因人而异与人沟通

每个学生的问题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应当时刻为他们着想。我们要无比真诚地为他们解疑,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客观、认真的分析。当学生看到我们的行为时,一定会较为客观地理解和评价教师的看法和观点。这样,教师就能将自己的想法很好地传递给自己的学生。这就是认同艺术的魅力。

以下是几种教师进行有效共同的具体途径:

1.对失意的学生——鼓励式沟通法

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一方面要帮助他们找出成绩下滑的原因,一方面要鼓励他们放下负担,继续努力学习,以便获得更好的成绩。

2.对自负的学生——提醒式沟通法

这种学生总是自信满满,看不到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教师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要学会使用比较含蓄的言辞,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并做到正确估价自己,扬长避短,树立全新的目标。

3.对双差的学生——对话式沟通法

教师都不喜欢学校的双差生,他们自己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才会感到抬不起头,情绪也总是很低落,有着强烈的防御心理和对抗心理。面对这样的学生,老师要准确把握学生心理,用说理性强的内容,比较严肃的语言与他们进行沟通。一方面要注意挖掘他们的优点,帮助他们找回自信,一方面还要做他们的指明灯,帮助他们找寻光明方向。

4.对中等成绩的学生——触动式沟通法

中等成绩的学生在每个班级中都占有比较大的比例,由于处在中间状态,他们总是自认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100分太难,20分太悲,60分最好”。所以,成绩总是混个及格,没什么上进心和前进的动力,对什么都很无所谓。面对这些学生,教师要做到以“刚”克“刚”,通过启迪学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但这种“触动”应当掌握一定的分寸,就像孔子说的那样,“温而厉,威而不猛”,也就是要做到温和而又严肃,威仪而不猛烈,让学生真正地心服口服。

5.对屡教不改的学生——冷处理式沟通法

教师在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是一个神圣的称呼,所以在一定的环境中,教师适当的沉默会让学生感到一种自信,给学生带来一种无形的压力。但是这种方法一定要注意掌握尺度,用过和不及都不好。

6.对内向的学生——耐心询问法

有很多学生比较内向,不喜欢说话,如果教师在跟他们进行沟通的时候,找不准方法,将会不利于双方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时候,教师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的询问,因为这类学生通常都很自闭,不怎么喜欢跟人进行交流。但只要教师能够以亲切、婉转的语句跟他们进行沟通,一定会让学生打开心扉,从而变得愿意跟学生进行交流。

最好的办法是教师单独跟学生进行沟通,这样很容易取得学生的信任,信任是两个人进行交流的基础,学生信任教师,就能够将心底的话完完整整地讲给自己的老师听。如果教师能够对学生的话给予一定的肯定,那么学生一定能够从自我束缚中走出来。

7.对外向健谈的学生——争论辩答法

有的学生比较健谈。教师在跟这类学生进行沟通的时候,可以采取争论辩答的方式。首先,在理论之前,教师要做一番充分的准备,尽量将自己所要阐述的事情都列清楚、理通顺,并做好随时反驳的积极准备。

当然,这意思并不是要学生和教师像进行辩论赛那样展开激烈地争辩,而是尽可能让学生发表出自己的意见,在争论中获得更多的道理和知识,达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8.对偶犯错误的学生——参照沟通法

对于偶然犯下错误的学生,教师可以使用参照式的形式,这种方法指的是通过“横向”和“纵向”对比,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从而很好地改正,重新树立信心。古人云:“治人如治病,得其方,药到病除;不得其方,适得其反。”教师与同学谈话也算得上是在“治病救人”,只不过教师救的是学生的心灵。由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所以对教师批评教育的心理承受力也有强弱之分,因此,在与学生进行交谈的时候,教师要按照客观事情采用不同的方式,要积极做到“对症下药”“量体裁衣”,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