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成功教师的智慧锦囊
8088500000023

第23章 培养学生的自尊

自尊心是个体对自己个性品质进行的一个概括而肯定的评价,主要表现在关注自己的成绩和长处。它既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前进必不可少的精神动力。学生只有树立了自尊心,才会一心想着积极上进。所以,教师在平时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尊心,激发其自我教育的内部动力,以便取得良好的教育成果。利用榜样激发学生的自尊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无比的,所以运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的自尊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并且只要一直坚持下去,就会渐渐培养起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自尊心,让学生从初期的模仿逐渐演变成自觉需要,这就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动力,从而帮助教师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

首先,教师要在课堂上多讲点有关英雄的事迹,通过回忆以往那些英雄人物的英勇作为,带领学生感受英雄的壮举,带领学生体会英雄身上具备的一些优秀的品质。这样,学生自然会钦佩那些英雄人物的胆识和才学,从而在自己的脑海中为自己树立一个英雄的光辉形象,在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下意识去效仿英雄的做法,严格地要求自己。比如,通过讲周恩来“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的壮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豪情;讲张海迪身残志坚,奋力拼搏的奋斗故事,更可以激发学生立志成才,不甘沦为庸人。

其次,好胜心是上进心的基础,只有当拥有了好胜心,学生才会因为不甘于平庸而变得更加奋发向上,因此,作为教师,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具有的强烈好胜心的特点,找一些周围的典型事例,激发学生向这些优秀的人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比如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班级里面学习成绩优异,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特长的学生,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号召同学们向他学习,通过对比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发扬优点,改正不足,从而激发他们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我也行”的好胜心理,从而激发起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寻找有利时机促进学生的自尊

教师要善于利用时机,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和措施,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1.充分信任学生,增强其自我约束力

信任是打开学生封闭心门的一把钥匙,能够帮助学生变得自尊、自爱。因此,教师一定要在平时多多鼓励和信任学生。比如有的同学学习成绩比较差,所以总是会感到很自卑,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慢慢地时间长了,就会把自尊心看得很淡。这时候,当老师的就要站出来,平时对他多一些关心和呵护,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主动让学生帮着自己一起批改作业或者记录考勤等,这样就会让学生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心底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一定会很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很认真地完成教师所交代的任务,逐渐树立起自尊。

2.委重任,满足其表现欲

处在青少年时期,学生都有一种极其强烈的表现欲望,他们都希望能把老师交代的工作做好,然后获得老师的表扬和认可,同时也希望获得其他学生的尊重和敬佩。比如那些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他们会在以学习成绩决定一切的小团体中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不被老师和家长看好,在同龄人面前也会有极大的自卑感。这时候就需要教师捕捉和发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用他的优点来帮助自己做一些事情,这样能够让他树立自信,让他在同学的面前感到平等和自信,从而培养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有些同学作文写得很好,当学校有作文比赛的时候,就可以组织这些学生参加,这样当他们赢得了奖项,也会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有些学生口才好,每当班级里组织辩论赛或者演讲比赛,就可以让这些同学一展身手了等。只要教师能够及时抓住这些学生渴望获得进步的心理需求,并及时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获得认可,得到关注,他们就一定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点,从根本上增强自己的自信心,最终在各个方面获得进步。

3.促成功,满足其自我实现欲

积极辅导学生在各项比赛中崭露头角,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有优势的,自己也是能够获得成功的,让学生获得充分的满足感,这是教师培养学生自尊的重要方式。比如在课堂上针对一向没有自信的学生,提出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然后在其回答正确后,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肯定他们的积极性,就能从另一方面避免他们消极的心理体验。比如,一些后进生可以在体育运动会上大显身手,从这一方面获得自信,也会促使他们在其他方面产生新的动力和决心,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

总的来说,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约束力,另一方面又能融洽师生、同学之间的关系,能够促成一个和谐奋进、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