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德国首先是要从其他国家寻求资金来源,其中仅1947年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就向德国提供了近16亿美元的援助,直到1951年,德国才解除不许德国输出资本的禁令,开始有对外直接投资。以20世纪50~70年代德国经济高速增长为基础,进入80年代后,随着科技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加速,德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空前发展,成为重要的资本输出国。90年代中后期,部分地由于东、西德统一所带来的影响,德国对外直接投资又呈现出另一幅不同于全球趋势的图景。本节拟就德国近年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状况做出简要分析,并简单综述对外直接投资对德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一、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及变化趋势
截至2003年,德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6225亿美元。在该期间内,德国不论是吸收外国直接投资,还是对外直接投资,其存量都一直呈现增长趋势,而且对外投资存量始终大于吸收外资存量,所以德国是资本净输出国。由于德国对外投资的增长幅度始终大于吸收投资的增长幅度,因而德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净存量(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减去吸收直接投资存量)也稳步增长。但2000年是一个例外,当年吸收投资增长幅度远高于对外投资增长幅度,由此使得对外投资净存量猛然下降,只有130亿美元。
但是存量的连续稳定增长并不代表流量也是持续增长。从逻辑上说,直接投资存量是各期直接投资流量累积起来的,是各期流量的累计值。但在动态上,当期流量常常会比存量更加活跃易于变化,其变化趋势可能不同于存量,实际上,前者的(较为剧烈的)变化正体现了后者发生(相对较为平缓的)变化的原因。
可以看出,其对外投资流量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70~1983年,德国每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基本保持稳定,稍有增长;1984年以后,随着整个欧洲经济复苏,德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高速发展,1984~1999年间德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1999年对外投资流量为1086.9亿美元,达到峰值;此后,德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迅速下降,2001年在全球FDI流量的前10位赢家和输家中,德国列入排行榜的输家第二,到2003年,当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25.6亿美元,仅为1999年的2.4%,比2002年减少了70%。其中原因,主要应归结于全球性环境的变化:世界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放慢,跨国并购大幅度减少,人们对复苏前景具有悲观预期,从而使得全球进入了连续3年的对外投资衰退期,德国也没有逃出这一衰退期;但同时也存在德国本身的特殊原因,比如德国统一所带来的持续影响。
进一步可以通过与其他发达工业国的对比,分析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状况。
根据2003年数据,德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6225亿美元)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7.59%,占欧盟对外直接投资存量总额的15.43%,排在美国、英国和法国之后。然而事实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直至2002年,德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均超过法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在全球排名第三,但是,由于数年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较大幅度的下降,最终导致法国在2003年年末超过了德国。
表3.21列示了1980~2003年间德国与全球分阶段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年均增长速度。对比可知,从1985到1995年的三个时间段里,德国对外直接投资保持了与全球大体同样的变化态势,其中包含了1985~1990年与1995~2000年这两个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增长最快的时段;而且,在每个时段里,德国所实现的平均增长速度都略高于全球水平(约1个百分点)。转折开始于1995~2000年时段,尽管德国仍然和全球一样,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但其增长速度却比全球速度慢了2.2个百分点;在此后的几年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仍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虽然增长速度下降很多),并在2003年重新显现出提速的迹象,但德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则在此之后基本没有增长。
二、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结构
(一)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结构
由表3.22数据可以看出,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对象国是欧盟和其他工业国;相比而言,对发展中国家投资尽管有所增加,但整体所占比例仍然很小,到2001年,也只有14%;在其他发达国家中,则以美国为主要投向地区。
动态上看,一方面德国对欧盟投资的比例在增加;另一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比例也在增加,面临来自这两个方向的挤压,结果是尽管投资总额都在增加,但德国对其他发达国家的投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下降,从55%下降为47%。以对美国的投资为例,从1989年到2001年,投资额从899亿欧元增加到2870亿欧元,但所占比重却由1987年的51.17%减少到2001年的41.06%,下降了10个百分点。
需要指出的是,在1991~1997年期间,德国的平均流出量中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比例由6%增加到12%。其中尽管流向中欧和东欧、拉美的直接投资都在增加,但对亚洲若干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增长速度则更加引人注目。比如,在此期间,德国流向东盟国家、中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省以及韩国的直接投资增长了1.7倍。即使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尽管对东盟国家的投资比1996年减少了17%,但对韩国的投资仍然增加了50%,而流入中国内地的直接投资更大大超过1996年的水平。
由此可以得到如下认识。随着欧元的启动,在欧元区的交易成本降低,欧盟内资本流动障碍越来越少,这就大大方便了作为欧盟成员国(包括德国)之间的相互投资。德国作为欧盟的重要成员国,充分利用欧盟和欧元区所带来的资源,积极扩大对欧盟的直接投资,通过企业间的合作经营和全资收购,在企业层面形成欧盟范围内的“强强结合”,在通过直接投资促进欧洲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结构
德国是个典型的工业国家。化工、机器、电器、汽车是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支柱行业。受此影响,德国对欧盟国家直接投资的部门也主要集中在传统加工工业和金融服务业。
表3.23是1998年和2001年的德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行业分布,德国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的重点投资行业是:制造业、房地产和商务活动业、金融中介业,合起来所占比重超过了80%。动态上看,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结构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仅以1998~2001年相隔3年的数据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到,对制造业的投资比重有明显下降,由42.3%到30.8%,下降了11.5个百分点,相对应地是对房地产和商务活动业、金融中介业的投资比重有较大提高。由此反映出德国投资重点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
三、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
对外直接投资正在成为德国发展对外经济越来越重要的形式。总体来说,直接投资增强了德国作为投资母国的实力,促进了德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使得德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增加,同时也促进了德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结构完善。此外,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德国还获得了丰富的国外自然资源。
(一)对外直接投资增强了德国母公司的实力
最大限度地获取投资收益,是德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目的。20世界70年代中期以来,德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资本收益率逐年提高,增强了德国母公司的实力,提高了德国公司在世界同行业中的地位。例如,德国的戴姆勒-奔驰公司与美国的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合并,所涉及的市场金额高达920亿美元,使得该公司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公司。
跨国公司在德国对外直接投资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德国政府凭借其直接或间接掌握的巨额资本,不断向其他国家扩展。德国公司平均跨国程度指数在1990年、1995年和2000年分别为44.4%、56%和45.9%,这些企业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占尽先机,同时也为德国经济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德国经济稳定增长
直接投资拉动的出口增加,以及源源不断汇回国内的投资收益,这些因素一方面促进德国国内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同时也使得德国国民收入的来源范围进一步扩大。2003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为24085.9亿欧元,增长了21%,其中很大部分得益于对外直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