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顺势者昌
8059300000027

第27章 顺势变通是成功之道

古语有云:“进退嬴缩,与时变化,圣人之道也。”兵法亦云:“智者顺势而谋,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顺势而进,必将一往无前;背势而为,必将节节败退。变则通,通则达。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社会中,要学会审时度势,顺势而变。只要你用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去应对变化,你就能左右逢源,一路领先。

穷则变,变则通。美国的著名人物罗兹说过:“生活中最大的成就是不断地自我改造,以使自己悟出生活之道。”变通的确是我们遇到困难和变化时所采取的最好方法与手段。学会变通,就不会无路可走。

如果你面前有一条大河,你需要过去,河水奔腾不息,浩荡东流,挡住了你的道路。而目的地就在对岸,极目能见,但面前这条河使我们陷入了困境,怎么办?用双脚走的话,陆路已走了尽头,再用双脚是走不过这条河的。许多人站在河边无奈地叹息。

但是,懂得变通的人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一些人会选择游泳到达彼岸;一些人见河沉思,看见一块圆木在河里飘浮,于是有了变化的灵感,意识到圆木可以将他带到对岸,结果他们发明了船,也到达了成功的彼岸。渡过那条河的成功者都是因为懂得改变自己,而这种改变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变通。

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已经是悬崖了,难道你还要跳下去吗?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执着很重要,但盲目的执着是不可取的。我们先来看一则寓言故事: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人叫孙阳,精通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有一天,孙阳外出打猎,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突然向他走来,在他面前停下后,冲他叫个不停。孙阳摸了摸马背,断定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专注地看着孙阳,眼神充满了期待和无奈。孙阳觉得太委屈这匹千里马了,它本是可以奔跑于战场的宝马良驹,现在却因为没有遇到伯乐而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这次事件之后孙阳深有感触,他想,这世间到底还有多少千里马被庸人所埋没呢?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目的是使真正的千里马能够被人发现,尽其所才,也为了自己一身的相马技术能够流传于世。

孙阳的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他想,有了这本书,还愁找不到好马吗?于是,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画的图形去找,没有找到。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在野外发现一只癞蛤蟆,与父亲在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非常像,便兴奋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马蹄短了些。”父亲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蠢,悲伤地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这就是成语“按图索骥”的由来。这个故事说明:只知机械地照老方法办事,不知变通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孔子为什么能成为圣人?因为他不但讲授儒家学说,还懂得顺势变通。是顺势变通使他成为闪耀两千多年的圣人。

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有时连野菜汤也喝不上,真是饿极了。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换来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孔子与弟子云游于郑,被反对儒学的一个权贵抓住,要求他们立刻离开郑地,并且保证再也不传播儒学,不然杀头。弟子都很为难,只见孔子毫不含糊地当场保证,而后立刻上路。但当他们一离开郑,就马上着手进行讲学事宜。弟子很不解地问老师:“老师不是教我们讲诚实信用吗?既然已经保证了不再讲学……”孔子哑然笑了:“请问儒学有没有错?没有,那么郑人的要求是无理的,对无理之人就应该用无理的办法,对与无理之人的约定就不必那么认真了。”

孔子讲授儒家学说,不是拘囿于死板的说教,而是灵活运用。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孔子以诚信为本,讲究君子之见。但是不该讲、无条件讲的时候他绝不死要面子活受罪,绝不死板,可谓达到了高度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是变通让苏轼从被贬的痛苦失落中站起来,在赤壁崖下,完成了“文化突围”。是变通让他看破了世俗名利,不为浮生苦恼。顺手变通使他名垂青史。

变通是刘邦鸿门宴上的谦卑,是他随机应变的智慧韬略,是他积蓄能量时的蛰伏,使他能转败为胜,开创汉家几百年基业。

“守株待兔”中的农夫就是因为太执着而不但没能等来撞死在木桩上的第二只兔子,地里的庄稼都荒废了。倘若农夫懂得变通,用一些可口的食物放在动物经常穿过的地方,然后挖陷阱,动物不就乖乖上钩了吗?由此可见,在你朝着你的愿望走去时,不要只顾执着,不去变通,到头来,只能像农夫一样:竹篮打水一场空。学会变通,你才能收获成功。

世事是变幻无常的,没有人能够总是一帆风顺地过上一辈子,所以那些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人的一个重大发现之一就是,他们发现在通往成功的路途,必须要能适时地灵活变通,否则通往成功的路途也会崎岖难行。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卖糖的商人,每天都到各村落收购糖。回家后,他再将这些糖分别包装进麻袋里,然后运到外地去贩售。

在包装时,他却经常把糖掉在地上,虽然他一点也不在乎,但是他的老婆却非常心疼。她总是等老公出门后,便将地上的糖一一拾起,并收集起来,存放在麻袋里。这件事她并没对老公说,只是默默收集,并默默放置在仓库的角落里。

第二年,因为各种因素造成蔗糖短缺,商人不得已停止了生意,但是,他也因此欠了一屁股债。他苦恼地叹着气:“唉!真是倒霉,今年的糖价这么高,偏偏缺货,这下子叫我到哪里生钱来还人家?”

他看着神情呆滞的老婆,又叹了口气说:“如果现在还有糖可卖就好了,这个时机一定能卖个好价钱,所欠的债务也就能还清了!问题是,我到哪儿去弄糖呢?”

这时,他的老婆忽然双眼一亮,想起了仓库里的糖,她快步走到仓库里清点,居然累积了几十袋!

她开心地走了出来,对老公说明一切。商人吃惊地看着几十袋糖,开心地说:“老婆,太谢谢你了,没想到我们居然能绝处逢生!”

商人就靠着这几十袋蔗糖,让生意转亏为盈,重新开始了他的生意!

这个功劳当然归他的贤妻所有,而且这个奇迹似的消息,很快便传遍了整个小镇。人们都称赞商人的老婆聪明又能干。

小镇里有一个卖杂志、书报的店主,也将这件事告诉了他的老婆,老板娘听了之后,却颇不以为然地想:“哼,这有什么难的?”

为了能得到人们的夸赞,这个老板娘想出了一个方法。

从那天起,她每天都趁着老公不在时,将杂志、报纸与年历等,各拿一本藏起来。

到了第二年的年终,“收藏”的书报累积了不少之后,她得意地邀请丈夫到收藏室来。

然而丈夫一看,气得差点昏倒:“天哪!你干吗跟钱过不去啊?这些东西如今都过时了,有谁还要?你……你……”

不管是模仿还是学习,都要懂得灵活应用,绝不是生搬硬套就能获得同样的效果,就像商店的老板娘一样,不懂得变通与应用,只会让自己错误地踏上以为可以通往成功的道路。

在民间有一句俗话:“树挪死,人挪活”。这句话很有道理,树挪的次数多了,往往最后都死掉了,因为每挪动一次,树的根系都要损伤很多,等它刚恢复了点元气,又要挪一下,最后连元气都恢复不了了,只有死路一条。人不像树那么被动,人总在向好的地方挪,而挪一次也不会伤及什么,所以聪明的人总在寻找自己的最佳位置,然后挪过去。会挪的人越活越精彩。

小伟和小刚住在同一个村庄,年龄相仿,是最要好的朋友。由于居住在偏远的乡村谋生不易,他们就相约到远地去做生意,于是同时把田地变卖,带着所有的财产和驴子远行了。

他们首先抵达一个生产麻布的地方,小刚对小伟说:“在我们的故乡,麻布是很值钱的东西,我们把所有的钱换取麻布,带回故乡,一定会有利润的。”小伟同意了,两人买了麻布细心地捆绑在驴子背上。

接着,他们到达了一个盛产毛坯的地方,那里也正好缺少麻布,小刚就对小伟说:“毛皮在我们故乡是更值钱的东西,我们把麻布卖了,换成毛皮,这样不但我们的本钱回收了,返乡后还有很高的利润!”

小伟说:“不了,我的麻布已经很安稳地捆在驴背上,要搬上搬下多么麻烦呀!”

小刚把麻布全换成毛皮,还多了一笔钱。小伟依然有一驴背的麻布。

他们继续前进到一个生产药材的地方,那里天气苦寒,正缺少毛皮和麻布,小刚就对小伟说:“药材在我们故乡是更值钱东西,你把麻布卖了,我把毛皮卖了,换成药材带回故乡一定能赚大钱的。”

小伟拍拍驴背上的麻布说:“不了,我的麻布已经很安稳的在驴背上,何况已经走了那么长的路,卸上卸下太麻烦了!”小刚把毛皮都换成了药材,还赚了一笔钱。小伟依然有一驴背的麻布。

后来,他们来到一个盛产首饰的城市,那里非常欠缺药材,当然也缺少麻布。小刚对小伟说:“在这里药材和麻布的价钱很高,很多金银首饰都很便宜,我们故乡的首饰却非常少,还十分昂贵,我们把药材和麻布换成首饰,回去卖掉,我们这一辈子就不愁吃穿了。”

小伟再次拒绝了:“不!不!我的麻布在驴背上很稳妥,我不想变来变去呀。”小刚卖了药材,换成首饰,又赚了一笔钱,小伟依然守着一驴背的麻布。

最后,他们回到了故乡,小伟卖了麻布,只得到蝇头小利,和他辛苦的远行不成比例。而小刚不但带回一大笔财富,还把首饰卖了,成为当地最大的富翁。

变通,就是以变化自己为途径,通向成功。哲学家讲:“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你想要改变环境,就必须改变自己。”

很多事情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没有遵循变通这一成功原则。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变通。因为,只有变通才会找到方法,才会获得一条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