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历代皇子智谋故事(下)
8053000000027

第27章 功高遭妒,反被缢杀的宇文宪

为保皇位或争皇位引起的仇杀绝不限于皇子之间。父子之间、叔侄之间也屡见不鲜。有时即便忠心耿耿,亦因功高震主,皇位占有者感到对自己的统治构成了威胁,就要起杀机。一代忠臣良将宇文宪,就死于其侄之手。

(1)文功武略,大家之风

宇文宪,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人。北周奠基者宇文泰的第五个儿子。少年时代,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勤奋好学,精研不倦,涉猎大量典籍,能写一手好文章。宇文泰因此对他特别喜爱。

有一天,宇文泰赏赐良马给几个儿子,让他们从中挑选满意的马匹。有的选择了纯白色的马,有的挑了纯黑色的马,惟独宇文宪却看中了被众弟兄所不屑一顾的杂色马。宇文泰感到很奇怪,便问他为何看上了这种马。宇文宪答道:“这种马颜色特殊,其中当有好马。如果将来发生战争,很容易在养马的地方找着。”宇文泰听后大喜,连声赞道:“我儿智识不凡,来日一定能成大器。”

当时,蜀地平定不久,宇文泰考虑到这里地理位置重要,想派一个年轻的将军去镇守。他问几个儿子谁愿赴蜀。宇文宪第一个跪到父亲面前,请求让他去。宇文泰看他年纪太轻,便说:“你年纪太小,难当抚众治民的重任,还是让你哥哥去吧。”小小的宇文宪一点也不示弱,争辩道:“一个人的才能有特殊和一般的区别,不能仅看年龄。如果我去蜀地不能胜任,让父亲失望,那时任何惩罚我都愿受。”宇文泰想不到他竟能说出这样一番有道理的话来,不禁在心中叫好,但考虑到他毕竟还是个孩子,年纪太轻,结果虽然没有让他去,可心里确实佩服他的胆略和志气。

周明帝宇文毓即位后,以宇文宪为益州(今四川成都市)总管。宇文宪下车伊始,便很留心政事。他一面整顿吏治,一面抚恤百姓,对重大案件总是亲自审理,从不懈怠。由于他善于抚绥,人民安居乐业。蜀地的百姓特地给他立了一个石碑,上面纪录着他的许多功劳、政绩。此时,他才十六岁。

宇文毓做皇帝不到三年被晋公宇文护毒死,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把宇文宪从成都调回京城长安拜为雍州(今西安市西北)牧。不久,宇文护率军东伐,围攻洛阳,宇文宪驻军北邙山(今河南洛阳北),以阻齐救兵。几万北齐兵从周军后路猛然包抄。周兵迎战不利,纷纷退却,溃不成军;只有宇文宪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杀出了重围,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命运。

天和四年(569年),齐将独孤永业率兵大举入侵北周。宇文宪和柱国李穆出兵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迎战,在那里构筑城堡,断绝齐军粮道。齐将斛律光也率众四万,在洛阳南岸构筑工事。第二年,宇文宪先发制人,率人马渡过洛水,和斛律光激战,把斛律光打得大败而逃。不久斛律光又率大部人马在汾水北岸构筑城堡,一直向西直到龙门。晋公宇文护向宇文宪问计。宇文宪说:“公可暂率大军出同州(今陕西大荔县),以壮军威。我以精兵居前,随机攻取。”宇文护依计而行。六年(571年),宇文护让宇文宪率领两万人马攻打龙门。北齐守将王康德看到宇文宪的人马直扑龙门而来,吓得慌忙星夜率部逃窜。宇文宪不费一卒一箭便夺取了龙门。紧接着,他又率兵自龙门渡过黄河,齐人做梦也没想到宇文宪进兵如此神速,一时间,守军将士全部慌了手脚。宇文宪势如破竹,只用两月,便攻克了伏龙(今山西河津县西南)等四城,随后又攻取了张壁城,获得大批军需物资,并将这些攻下的城堡夷为平地。

当时北周军驻守的汾州(今山西隰县)被围已久,城内粮草将尽,而援路又被齐军断绝。宇文宪连取汾北数城后,又率兵进入两乳谷,攻拔了北齐的柏杜城,使宇文会筑石殿城以为汾州之援。齐将段孝先、高长恭引大兵来攻,宇文宪亲自督战,打退了齐军,汾州之围随之而解。

(2)征伐北齐,统一北方

北周武帝为了统一北方,想对北齐用兵,只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宇文宪等几位重臣。那时,北周的社会经济不甚发达,军需物资尚不裕足。为了保证战争的物质需要,宇文宪在出师前上书武帝,请求献出自己的家财。获准后,他献上了十六件宝器和大量绢帛。当宇文宪派手下的士兵把这些东西用马车送到武帝面前时,武帝大为感动,他把宇文宪的奏书出示给左右大臣,说:“想到我弟弟这片为社稷的忠心,我也就很满足了,哪里还需要把自己的家财献出来呢?如果大家都能如此,和衷共济,则我们的社稷定可长治久安”。

建德四年(575年),武帝大举亲征北齐,以齐王宇文宪为前锋,率领大军,会同车骑大将军杨素率领的军队,在河阴(今河南孟津北)击败北齐军,立下了首功。次年,武帝再次亲征北齐,仍以宇文宪为前锋,镇守雀鼠谷(今山西介休县西南),武帝亲自督围晋州(今山西绛县)。宇文宪先攻下了洪洞(今属山西)、永安(今山西洪洞县西南)二城。当时柱国宇文纯驻千里径(今山西霍县东),大将军永昌公宇文椿屯兵鸡栖原(今山西霍县东北霍山上),大将军宇文盛镇守汾水关(今山西灵石县西南汾河东岸),均受宇文宪的节制。宇文宪对宇文椿说:“用兵作战,贵在诡道,去留不定,见机而作,不可拘泥于常规。如今你在鸡栖原安营扎寨,可以伐柏为庵,迷惑齐军。这样,待你们走后,齐军看到你们用柏庵伪装的营寨,一定误以为你们还在这里。”

齐主把自己的兵马分出一部分指向汾水关与千里径,余下大部人马由他亲自指挥,与宇文椿对峙。此时驻守汾水关的宇文盛驰骑告急,宇文宪当即带领一千精骑前去相救,齐兵退走,宇文盛领兵猛追齐兵,斩获无数。宇文椿受命还兵,柏庵犹在,齐主不疑宇文椿兵退,兵马在鸡栖原被拖住了。就在齐军直呼上当中计的时候,宇文宪率大军赶到,从背后给了齐军重重一击,齐军伤亡惨重,齐主不得已下令退兵。宇文宪乘胜追击,斩其骁将贺兰豹子等百余人。接着,宇文宪奉命率兵六万,还援晋州。晋州齐军惊惶失措,开门投降。

晋州既为固有,齐主回到晋阳(今山西太原市),拼凑了十万齐兵,企图夺回被周军攻取的晋州。齐军包围了晋州城,日夜发动进攻。宇文宪的军队同围城的齐军相持了一个多月。齐军困于坚持之下,久攻不克,人困马乏,士气急剧低落。宇文宪为了进一步瓦解齐军的军心,将俘虏的齐军将士放回,让他们宣传北周的军威。这时,武帝调动八万周军,逼近晋州,对齐军主力实行反包围。两军主力交锋,齐军顶不住宇文宪的凌厉攻势,向后退却,结果引起全线崩溃。齐主狼狈逃回晋阳后,看到大势已去,想投奔突厥不成;又想南下归附陈朝,在逃跑途中为周军追及俘虏,做了阶下囚。北齐宣告灭亡,北方重新统一。

(3)功高见忌,父子被杀

宇文宪在周武帝灭北齐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但在政治上;却没有得到好的结果。他不断地受到了一些官僚贵族的谗言诽谤,只是因为武帝对他很器重,所以没有动摇他的地位。武帝死后,其子宇文贝斌(即宣帝)继立。他看到宇文宪德高望重,非常忌惮,惟恐自己不能驾御,所以在即位的第二年就解除了宇文宪的兵权。接着又派自己的亲信开府于智去监督宇文宪的行动。于智极端忌妒宇文宪功高位重,所以就捏造事实,诬陷宇文宪,说他在与朋友交谈中,对皇上不满,想要谋反。宣帝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就怕一些元老重臣反对自己,听到于智告的状,也不加调查核实,便认为宇文宪对自己不忠,怀有野心,所以决意要除掉这个心腹之患。

一天,宣帝密召小冢宰宇文孝伯入朝,告诉他:“公若能为朕除了齐王,当即令代齐王之职。”刚正不阿的宇文孝伯答道:“先帝遗诏,不许滥杀骨肉。齐王乃陛下叔父,戚近功高,社稷重臣,栋梁所寄,陛下如果妄加刑戮,微臣又阿旨曲从,是臣为不忠,陛下亦难免不孝啊!”宇文孝伯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并没有使宣帝改变主意。当天下午,宣帝就派人到宇文宪家,传达皇帝命令,骗字文宪说让他上朝议事。宇文宪穿上朝服,匆匆前往。他根本想不到殿门内外已设下了埋伏,皇帝正在向他下毒手。当他准时来到殿内时,只见伏兵四起,蜂拥而上,把宇文宪的官帽扔到地上,又将他五花大绑。

宇文宪此时已明白了一切,他“辞色不挠,固自陈说。”这时,于智来到殿上,与宇文宪对质。宇文宪目光如炬,口若悬河,说得于智理屈词穷,只有支吾应付。有人对宇文宪说:“事到如今,你再说又有何用处呢?”宇文宪不亢不卑地答道:“我位高望重,一旦至此,生死由命,不复图存。只是我没有捐躯于沙场,却死在这皇上受朝理事的殿上,这是我引以为憾的!”说罢,掷笏于地,被缢而死,时年三十五岁。

宇文宪被杀的消息传开,引起了当时一些正直人士的不满,有人要求公布宇文宪的罪状,更多的人则认为这是一大冤案,表示要“伴宪而死”。但是,皇帝等人害死宇文宪后还不罢休,又把他的五个儿子全部杀光,宇文宪部下受株连者达十多人。对北周政权的巩固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一代忠臣良将宇文宪,最后落到这样的下场,这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的结果。宇文宪是这一斗争的可悲牺牲品。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对最高统治者——储君的选拔,有时也是一种精英淘汰制。依字文宪之德能才绩,似乎是北周大统的最佳继承者。岂料非但如此,反而死于庸才小人之手。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