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094

第94章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 思想的进步艺术的成熟

“三言”中的很多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有独到之处,《勘皮靴单证二郎神》就是如此。本篇思想上体现了对幸福的自由追求,映射出时代的进步,艺术上限知叙事手法的运用,使文本悬念迭起,引起读者的极大兴趣。

一般说来,话本总是与其产生的时代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不自觉地折射出那个时代的特征,我们常从这不经意的泄露中得以一窥那个时代的景象。本篇话本亦没有例外,虽然文意曲折,却有极强的指示方向,那就是那个时代更加注重人性,不反对甚至赞成个人追求自己的幸福。

《勘皮靴单证二郎神》中韩夫人因安妃宠冠六宫,自己备受冷落而怀春怨叹,以致病重,于是出宫调治。因向二郎神君祷告祈福,使得病情缓解,遂去还愿。在还愿时,见二郎神英俊潇洒,韩夫人对其生了情愫,漏出了一句悄声低语的话来:“若是氏儿前程远大,只愿将来嫁得一个丈夫,恰似尊神模样一般,也是称生平之愿。”身为宫中之人,竟然想再嫁一个称意的丈夫,可见其思想之开放,有对幸福的自觉追求。“二郎神君”到来之时,韩夫人果然把他当作自己的良人来接待。最后事发,且发现“二郎神君”实为妖人所扮,韩夫人并没有羞愤欲死,而是再嫁他人,得百年之好的美满婚姻。这里没有“烈女不侍二夫”的教条,没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规诫,有的只是对自己幸福的追求,对自己人生的把握。除了故事主人公韩夫人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外,其他人对她也是持宽容态度,没有认为她的行为不可饶恕。杨夫人对她的劝说,皇帝的圣旨,她本人的再嫁等都体现了周围人思想的开放,对人性的尊重。话本是讲给市民听的,只有体现市民的思想意识才能为市民所接受,因此作者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广大市民的思想。在文本中,韩夫人不满自己的境遇,先是心境抑郁,不能自已,再是欲图脱离束缚自己的环境(红叶传情的评话更像个隐喻),最后明确自己的幸福追求。(尽管被欺骗,但谁能说这不是另一种真实?)文末编者真正地让她实现了自己的祈祷,尽管没有全部如她所愿,但毕竟可以尽老百年。我们在表现韩夫人经历种种的叙述中,完全没有发现对她本人谴责的意思,反而作者一再地为她开脱。例如说她在杨太尉请几帮法师来捉这妖人时,也执迷不悟地以为那妖人真是二郎神,照常接待之,实际上是表现她的纯真与懵懂,为她的不寻常的行为寻找理由。为什么通篇故事没有对韩夫人的谴责?这与市民喜欢风花雪月、热衷美满团圆有关,再加上当时社会普遍追求个人解放,追求个人人生幸福的实现,摈弃束缚自我实现的种种成规偏见,因此作者对韩夫人的开脱正体现了市民的思想意识,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小说除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思想的进步外,在艺术上也有独到之处,最明显的就是限知叙事手法的运用。虽然此前唐传奇等也有使用限知叙事手法,但如此篇运用得这样成熟的却很少见。韩夫人许愿嫁一个如二郎神君模样一般的丈夫,果然就有一个人出现在她面前,正是尊神模样,英俊潇洒,恰似仙人。读到此处,读者便会猜测:难道真是神君显灵?作者并没有揭晓谜底,而是直写二人的往来相处。与此同时读者又有怀疑,因为“二郎神”每次都是跳窗而走,这与神君形象不符。就在读者疑惑之时,又写此人竟然知晓皇帝对韩夫人的赏赐,读者便认为可能真是神仙下凡吧……作者没有一开始就点明出现在韩夫人面前的“二郎神君”的真实身份,这与读者特定的阅读期待视野不同,读者想知道的作者没有透露,这中间形成了空白。正是这种空白使故事悬念迭起,让读者展开了自由的想象,并在想象中感受到再创造带来的审美愉悦。

在行文结束之时,我想再重申我对这篇话本的见解:整篇话本曲折地向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色——那个开始注重人性,赞成个人冲破种种束缚,追求自身幸福的时代底色;同时体现了文学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进步,限知叙事手法的运用更加成熟。

(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