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082

第82章 两县令竞义婚孤女 皇天不负好心人市井人情现因果

本文为《醒世恒言》的开篇,冯梦龙通过《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中钟、高两县令出于道义挽救清官石壁的女儿并为其安排婚事来宣扬封建礼教的忠孝节义。在《醒世恒言》序言中,冯梦龙总结性阐明三部书编纂思想为“导愚”、“适俗”和“习之而不厌,传之而可久”。他希望以该部小说来“醒人”、“醒天”和“醒世”,因此,除了作品内容健康,他还要世人能恒其心,“从恒者吉,背恒者凶”,以此达到开万世太平。

冯梦龙在《〈情史〉序》中提出,“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使社会“无情化有,私情化公,庶乡国天下,蔼然以情相与,于浇俗冀有更焉”。这一思想贯穿其创作始终。他的“情教”是为封建礼教服务,宣扬忠孝节义。本文从贾昌之使善、贾婆之不善及石壁之积骘所招致的结局三方面来浅析冯梦龙是如何在市井人情中选取素材试图教化民众的。

一、贾昌:无怨无悔尽费心,只为当初受德深

在明代商业背景下,传统的贱商观念遭到了冲击,如李梦阳道:“贾何后于士哉……人之自律其身亦何限于业哉?”商人地位不断提高,他们卓越的经商才能和吃苦耐劳的品质为他们赢得良好的社会舆论,特别是在儒家理念指导下从事商品经营活动的商人,他们与传统商人“重利轻别离”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

冯梦龙塑造的贾昌是一个知恩图报的儒商形象。贾昌以德为立身之本,在听闻石知县身死,即往抚尸恸哭,备办衣裳棺木,买地营葬。听说小姐着落牙婆官卖,慌忙带了银子,赎了回来,好茶好饭供待。贾昌在外为商,每得好绸好绢,先尽上好的寄予石小姐做衣服穿。比及回家,先问石小姐安否。

贾昌后见老婆使唤粗待她们,竟有一年多不出外经营。见老婆和顺了,家中供给又立了常规,舍不得耽搁生意,才出外为商。临行之前,预先叮咛老婆有十来次,只教好生看待石小姐和养娘两口。又唤当值的和厨下丫头,都吩咐遍了方才出门。真可谓“临岐费尽叮咛语,只为当初受德深”。后来,石小姐月香被贾婆卖了,贾昌回到家中询知其故,与婆娘大闹了几场。

当得知钟离认月香为女,与亲生女一同嫁与高门后,贾昌无处用情,赎了养娘送还石小姐。从此贾昌恼恨老婆无义,立誓不与她相处。

贾昌本没有义务如此尽心尽力地真情待月香小姐,之所以有如此作为,只是因为要报石知县的救命之恩,这种情是源于贾昌心灵深处的感激之情。而我们可以肯定的是,当初石知县为官清廉,于有活命之恩的并非只有贾昌一人。

但人生在世应多行善,鬼神昭鉴定无私,皇天不会负知恩图报的善人。看,贾昌在与贾婆厮闹后,因恼贾婆的忘恩负义,另招一婢,生下两男。(原先的贾婆并无子女,而且当时“无后乃大”的思想很严重。)这结局不就符合当初冯梦龙想使社会“无情化有,私情化公,庶乡国天下,蔼然以情相与,于浇俗冀有更焉”的意图吗?

二、贾婆:时人不解苍天意,枉使身心诸意图

明代中叶以后,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及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商人妇也出现在作品中,并且形象丰满生动。

在《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中,商人妇贾婆,是一个心狠手辣的恶毒妇人。贾婆素性不甚贤惠,只为看上月香生得清秀乖巧,自己无男无女,有心要收她做个螟蛉女儿。但听说贾昌要求以宾客相待,就不耐烦了;却灭不得石知县的恩,只得勉强奉承。但趁贾昌不在家时,她把养娘叫到外边杂差杂使,每日限定石小姐要做女工。后来,被贾昌发现,并且贾昌为守护月香,呆在家中一年。但贾婆恶心未泯,等贾昌出门三日后,就吩咐养娘在厨下专管担水烧火,叫月香自要吃饭时到厨房来自取。开了月香房门的锁,把房中搬得一空。凡丈夫一向寄来的好绸好缎,曾做不曾做的,都迁入自己箱笼,被窝也收起了不还。当贾昌写书信回来嘱咐老婆“好生看待,不久我便回来”时,就思量道:已把石家两个丫头作践够了,丈夫回来,必然厮闹,索性把她两个卖到远方。她为了自身的利益不择手段。在这里,贾婆悍妇自私的丑恶面目全表现出来。

但恶有恶报,最后,贾昌因贾婆这样的举止,不与她同房,另娶了一婢。贾婆因对月香二人百般虐待,最后落了个被丈夫终身疏离,另娶妻生子的下场。

冯梦龙塑造这类商人妇形象的目的是希望在批判恶妇的同时,也能唤醒社会的良知,奉劝世人对他人要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宽容之心,不能忘恩负义,否则只会咎由自取、自食恶果。

三、石壁:风水人间不可无,也须阴骘两相扶

石壁只出现在小说开头结尾处。小说开头写石壁因积德行善,为官清廉公正,为贾昌洗刷冤情,因而有后来的贾昌报恩,为其埋葬和救他的女儿月香于水火并抚养孤女成人。也因为他为官清廉,只因天灾获罪,让钟离公觉得物伤其类,感同身受,在月香被卖给钟离公后,钟离公偶然知道了月香的身世经历,就叫月香与自己女儿姊妹相称,并将此事告诉高大尹高原亲家,与高原一起救助孤女。几经周折后的结局是:钟离公亲生女配高大尹长男高登,石月香配高大尹次子高升。佳儿佳妇,两对良姻,千秋高义,均得善果。

石壁生前是廉洁奉公、为国为民的忠臣,积阴德而惠及女儿月香。而钟离公嫁女三日之后,因为行好事,而得善果。钟离夫人年过四十,忽然得孕生子,取名天赐。后来钟离义归宋,仕至龙图阁大学士,寿享九旬。子天赐,为大宋状元。高登、高升俱仕宋朝,官至卿宰,此为钟、高两公的阴德报吧!冯梦龙以此来劝诫世人:“广行方便,切不可凌弱暴寡,利己损人。天道昭昭,纤毫洞察!”

在《醒世恒言》的开篇中,我们便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市井气息,它接近市井平民,通俗易懂,描写的是普通人的生活,通过对贾昌、贾婆这些市井人物的形象刻画,希望达到“使善知劝,而不善亦知惩,油油然共成风化之美”的文学教化作用。在篇尾作者表明两县令的义婚行为虽然有利仕途,但最终的目的也是在向人们暗示,人们应该在平日里多多行善,才能获得好结局,只有行善,才能使人心归正、世风淳厚。

(刘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