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081

第81章 旌阳宫铁树镇妖 孽龙为非作歹许逊为民除害

《旌阳宫铁树镇妖》是冯梦龙《警世通言》的最后一卷。“三言”中有许多关于神仙道化的故事,这篇文章虽也有一部分内容讲述了道家法术的传承,但文章的主体部分却是描写许逊剿除孽龙及其党羽的漫长过程。

许逊和孽龙是文章的两个主要人物形象。作为道家法术的传人,许逊的出生带有很大的传奇色彩。许逊之母何氏“夜得一梦”,她梦见自己不小心将一只金凤口中所含之珠吞进肚中,因此怀孕。而许逊出生那天,明月皎洁,“半空中仙音嘹亮”,伴随着许逊的出生,屋中更是“异香满室,红光照人”。许逊自小就仰慕“修养学仙之法”,他曾造访吴孟,与之共谈神仙之事,后又因“厌居闹市”,在郭璞的帮助下,于洪都西山“筑室而居”。最后又经太白金星奏禀,玉帝赐予他两把神剑,并命他“斩魅除妖,济民救世”。至此,许逊便开始了他“剿除孽龙,为民除害”的漫长历程。作为文章中主要的反面人物形象,孽龙的身世也是十分奇异的。他原本是个普通人,姓张名酷,因乘船渡江时遇上大风,船身倾覆,张酷附在一块木板上,随水漂流到一片沙滩上,因误食火龙生下的卵,“遍身尽生鳞甲”,由此张酷由“人”变成了“龙”即孽龙,他能“千变万化,呼风作雨,握雾撩云”。孽龙在人间为非作歹,“喜则化人形而淫人间之女子,怒则变精怪而兴陆地之波涛”。孽龙兴风作浪,毁坏了许多房屋,倾覆了众多舟船,加之他的族类蛟党亦为数众多,在人间无恶不作,“常欲把江西数郡滚出一个大中海”。

孽龙为害人间,犯下了滔天罪行,许逊剿除孽龙是替天行道,为民除害。然而孽龙不仅妖法高强,而且十分狡猾,几次都逃脱了许逊的追捕。后来他竟幻化成人,变为一个教书先生,被许逊识破后,他借着砚池中的一点水逃走了。接着他又变化成一个“美少男子”,用明珠骗取了长沙刺史贾玉的信任,并与他的女儿结为夫妻。孽龙因此暂时躲过了许逊的追剿,“三年间,杳无踪迹”,竟使许逊将其“置之度外”了。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只要孽龙有所行动,再为祸人间,许逊就不会任其胡作非为,必会将其绳之以法。孽龙最终难逃许逊布下的“天罗地网”。许逊以铁树镇井,并将孽龙系于铁树之上,至此孽龙再无翻身之日。

孽龙党羽众多,要将其尽数剿灭绝非易事。作者将大量笔墨放在叙写这一过程上,目的也在于突显除妖的艰难。但除了叙述详尽之外,作者更注重将故事情节描写得生动曲折,不致因篇幅过长,而使读者生厌倦之感。

首先,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常常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且情节有松有弛。例如,在许逊与孽龙及其族类的第一次正面冲突中,许逊大战长蛇精,并将其“斩为两段”。孽龙大怒,化身为鹰,与许逊斗法,故事出现了第一个高潮。此时许逊法力尚小,不敌孽龙,被孽龙所伤。许逊与吴孟商议“破蛟之策”,在吴孟的指点下,二人前往镇江府丹阳县拜谒女真谌母。女真谌母授予许逊“金丹宝鉴、铜符铁券,并飞步斩邪之法”,许逊因此法力大增。此时,文章进入较为舒缓、从容的叙述阶段。紧接着孽龙又趁许、吴二人外出求法,领其族类至吴孟所居之地残害生民。许逊与孽龙发生了第二次正面冲突,故事情节又转入了高潮。

其次,作者在描写每一个斗法场面时都加入了大量的诗词,对风、雨、水、雷等都进行了极其生动的刻画,使斗法场面更加激烈精彩。例如,写长蛇精放出一阵大风,那风是“噫大块之怒号,传万窍之跳叫”,“翻大海,搅长江,四海龙王同缩颈”。写孽龙党羽弄出一番雨来,那雨是“滂沱的云中泻下,就似倾盆;忽喇的空里注来,岂因救旱”。写孽龙纠集党羽,“涌起十数丈水头”,那水是“雄威响若雷奔走,猛涌波如雪卷颠”,“千丈波高浸道路,万层涛激泛山岩”;写吴孟运起“法雷”,剿除了许多蛟党,那雷是“音赫赫,就似撞八荒之鼓,音闻天地;声赫赫,又如放九边之炮,响振军屯”。文中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这些作为修饰之用的诗词,不仅写出了风、雨、水、雷等所具有的毁灭性力量,而且也增强了正邪双方斗法场面的激烈程度,读之令人有惊心动魄之感。

正所谓“邪不胜正”,虽然“斩妖除孽”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辛的,但结局是以许逊为代表的正义一方取得最终胜利。孽龙及其党羽几乎遭“灭顶之灾”,而许逊和他的弟子等人却因“救灾拔难,除害荡妖”而“升入仙班”,终成“正果”。也许读者可以从结局中得出文章的喻世之义,即“为恶的遭诛,作善的得道”。

(张明秀)

§§第三章 《醒世恒言》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