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073

第73章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若将情字能参透唤作风流也不惭

这是叙述一个古代妓女爱情悲剧的故事,全篇以李甲与杜十娘的爱情为主线,共涉及五个人物,人物之间关系清楚明了,甚至可以说简单。事件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句话:杜十娘与李甲情投意合,杜助李为己赎身;南归途中孙富觊觎杜十娘美色,说动李甲以千金易聘;杜十娘闻讯后,怒沉珍宝,痛斥孙、李,抱持宝匣,赴水而死。该篇情节设置不见离奇曲折,也可谓简单,但这简单的人物关系与事件发展烘托着沉重的悲剧,悲剧的核心人物自然是杜十娘,悲剧的焦点是“百宝箱”。鲁迅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故事的结局就是把杜十娘与百宝箱毁给人看,故世人至今仍对美貌的杜十娘与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念念不忘。

首先,小说中仅在两处提及百宝箱的存在,第一处是在众姐妹送别杜十娘时,第二处是在杜十娘开箱取出五十两路费时。小说在其余叙事中隐瞒百宝箱里面所藏的价值不菲的珠宝,这就为情节的急剧逆转和人物情感的总爆发做了很好的铺垫。

杜十娘爱李甲是因为与他“一双两好,情投意合”,是因为李公子“忠厚志诚”。她之所以对百宝箱隐瞒不告,是因为她不希望让纯洁的爱情沾染上金钱气息。也许她早已厌倦男女欢爱的金钱关系,她所渴望的是彼此珍爱与尊重的真情,拥有这份真情便“生死无憾”。这八年的风尘生活,她见过太多达官贵人的虚情假意、甜言蜜语,也见过太多王孙公子、朱门富侯的薄情寡义、挥金如土,她把这次爱情看成是脱离苦海的孤注一掷,她能不小心谨慎吗?她不愿在爱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颗金钱的砝码,她呼唤一种不为物欲和利益所左右的爱情。

此外,杜十娘处心积虑地隐瞒百宝箱,我们可以看到她精明、老练的性格。虽然拥有百宝箱,但即使在李甲为筹赎金、走投无路时,十娘也只是将“藏有碎银一百五十两”的“所卧絮褥”付与李甲,似乎已倾其所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杜十娘显得十分的理智与冷静。对十娘而言,区区三百两银子,不在话下,她认为“三百金,妾任其半,郎君亦谋其半”,这是为了考验李甲对自己是否真心。通过她在赎身时的言行,读者可以窥见杜十娘的强势、刚烈以及对李甲的控制和支配。她总是在关键时候给懦弱的李甲以精神上、物质上的支持,这就将精明、老辣的杜十娘展示在读者面前。

也正是这种刚烈的性格特点所表现出来的强烈自尊,才会让杜十娘在无情的现实面前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早点透露百宝箱这一秘密,李甲也许不会为区区千金而动心,杜十娘也不至于要沉百宝而自尽了。当然,这只是我们美好的愿望。当她得知自己被卖后,那份洁净、高尚的爱的追求被击得粉碎,在船头她骂孙富“我与李郎备尝艰苦,不是容易到此。汝以奸淫之意,巧为谗说,一旦破人姻缘,断人恩爱,乃我之仇人。我死而有知,必当诉之神明,尚妄想枕席之欢乎!”骂李甲“谁知郎君相信不深,惑于浮议,中道见弃,负妾一片真心。今日当众目之前,开箱出视,使郎君知区区千金,未为难事。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于是怒沉珍宝,举身投江。杜十娘将一辈子的幸福寄托在李甲身上,却被懦弱的李甲轻易出卖,无情的现实让她产生极大的愤慨,“妾椟中有玉,恨郎眼内无珠”这句话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饱受伤害的自尊心让这个刚烈女子怀着愤懑离开人世。

读至此处,不禁让人感叹杜十娘的至情至性。这是纯厚的挚爱与金钱的对抗,在对抗中杜十娘是个失败者。这样一个追求真爱而失败,并为真爱而赴水自沉的悲剧,给读者造成了强烈的震撼。由此感叹:女人,最悲哀的事,莫过于——爱了,却不知道他值不值得爱!李甲是个公子哥,但本质上也是个缺心眼儿的人。杜十娘实施的这个从良计划中,从李甲的表现就完全可以看出其懦弱的性格。他不是不爱杜十娘,可当杜十娘跟他提出从良计划时,他又因惧怕他爹,而“不敢应承”;可在柳遇春劝他离开杜十娘时,他又舍不得。他就耗着,没有任何解决办法,只想着维持现状,碰到事情他根本没主见。可惜的是,杜十娘并没有看清李甲这个人,就把自己的终身托付给他了。这是悲剧的重要原因。

小说写的是爱情悲剧,却让百宝箱形影相随,从而吸附了作者人生的经验与哲学,使爱与金钱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张力。当时的现实社会,与杜十娘对李甲的感情相对应的是行院赚钱(鸨母道:“我们行户人家,吃客穿客,前门送归,后门迎新,门庭闹如火,钱帛堆成垛”),李甲爱钱(为区区千金,转卖十娘),孙富使钱(“家资巨万”,“惯向青楼买笑”),众亲友吝钱(“说着钱,就无缘”)。这样,个人的情感与社会风气之间即构成强烈的冲突,这是这篇小说构思的精妙所在,也是这篇小说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自古以来,单单一“情”字让人参不透,爱情这个永恒的话题,给人留下无比深刻而又难忘的回忆,而后世的人们可以从杜十娘的爱情悲剧中学到许多爱的哲学。门不当、户不对的爱情,注定从一开始就要面临许多额外的压力。这些压力可能是来自家庭的不满,可能是来自社会的不理解,但在很大程度上其实也是来自于当事人的内心。当爱情双方面临差距,恐怕很少有人能真正坦然面对。当事人由来自内心深处的自卑、惶恐,进而衍生出猜疑、不信任,爱情便逐渐开始摇摇欲坠。爱情或许可以经受住巨大的舆论压力,但当这种来自于当事人内心的压力源源不断地爆发,感情的分崩离析似乎也就顺理成章了。

“如果爱,请深爱”,爱一个人是福气,是缘分,不要始乱终弃,不要让悲剧上演。两性关系本来就不简单,将来也不会变得简单。想拥有健全完美的两性关系,双方必须投入时间及努力,才可能寻得着,呵护得住,历久而坚固。

(朱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