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072

第72章 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掘藏买官浪子回头

《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描写了一个阿斗式的人物形象——曹可成。曹可成生长于大户人家,好寻花问柳,挥金如土,家产被他挥霍殆尽。而后靠妓女出身的妻子赵春儿埋藏的金银买官,赚足了银两,最终赎回家产,重旺曹家庄。

《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本事出自《智囊补》卷二十五《闺智部·孙太学妓》,《情史》卷四《娄江妓》亦载。前者与后二者除了在人名和故事发生地点有些许的改变外,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营造上出现了较大的差异,《赵春儿重旺曹家庄》比《情史》中所记载的要更加丰满,增饰了两个方面:一是详写了曹可成年少时的轻浮行为,二是交代了曹可成买官的动机及官场捐纳的潜规则。这两个方面的增饰,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纨绔子弟性格发展的过程。

这篇小说在艺术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在较短的篇幅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性格特点具有变化发展的膏粱子弟的形象。曹可成性格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娶赵春儿之前。这一阶段曹可成主要表现出放荡不羁的纨绔子弟性格特征。生在富贵之家,曹可成从未吃过苦,他并不懂得父辈创业艰辛,这也为他的败家埋下了伏笔。小说对于他的这个特点做了较多铺垫。如小说中一开始就描写曹可成惯向青楼买笑,泼洒家财。他背着曹太公四处借债,并偷了太公藏在床后的积蓄,都挥霍在赵春儿身上。同时,对于曹可成,小说还描写了他身上的善良天性。父亲死后,他有忏悔之心,以致对着“假锭放声大哭”;他有羞耻心,面对赵春儿的屡次邀请,他“无颜相见”,最后还是红着脸去见赵春儿;有人怂恿他去告赵春儿,以讨回家产,但曹可成认为当初是自愿的,没有听怂恿者的话。因此,曹可成这个具有多面性格特点的人物也就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第二阶段为从曹可成娶赵春儿到曹可成寻死之前。这一阶段他的行为折射出一个膏粱子弟在家道中落后的悔恨感以及自我反思的心灵状态。

与赵春儿成婚伊始,曹可成还染有公子哥的脾气,不善理财,如赵春儿给他三百两银子后,不久就被别人哄骗精光。然而,曹可成内心已经逐渐地开始进行自我反省。当赵春儿把箱笼全部给他时,开始想“赎取些恒业,为恢复家缘之计,也在浑家面上争口气”。曹可成瞒着赵春儿卖掉丫头翠叶,被赵春儿批评一番,他也十分懊恼,潸然泪下。迫于生计,他听取赵春儿的建议,当教书先生。渐渐地,曹可成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不再随意花钱,对于赵春儿的指责批评,也完全接受,并且每次回忆起往事,就噬脐莫及,自怨自艾。如此,曹可成度过了清贫淡薄的十五年。曹可成性格完成真正的升华是在入城邂逅本为监生、而现已升为浙江按察使经历的殷盛。二人地位的悬殊,大大刺激了曹可成脆弱的神经,勾起了他强烈的求官欲望。至此,曹可成内心的自我反省,已转为实际的行动,思想开始走向成熟。

第三阶段从曹可成寻死到小说结束。曹可成因为借不到钱,对生活失去信心,想一死了之。在赵春儿的鼓励下,重新燃起信心。从曹可成去衙门申请起送文书时的决心和行动来看,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经验,这和十五年前毫无主见的他是不一样的。等赵春儿家中掘藏,挖出千两金银时,曹可成却化喜为悲。他泪眼蒙眬,对赵春儿下拜。担心赵春儿在家孤单,建议妻子一同上京。曹可成的泪包含着对妻子深深的负疚和对己身的悔恨,他的下拜充满着对妻子的感激。至此,曹可成的性格已经彻底转变。此后,曹可成上京买官成功,担任地方官的他已经俨然是位挣得许多官银、受百姓爱戴的父母官了。

小说用细腻的笔触、大量细节,深入剖析曹可成的内心世界,通过以上三个阶段,将曹可成的性格发展过程勾勒出来,从浪荡的败家子到清贫的教书先生再到成功的地方官,我们看到了曹可成性格的流动、变化。

此外,这篇小说也为我们提供了那个时代买官潜规则的信息。作者不吝笔墨描写了这官场中的买官潜规则,曹可成与赵春儿的一段对话足可以证明:

春儿道:“选这官要多少使用?”

可成道:“本多利多。如今的世界,中科甲的也只是财来财往,莫说监生官。使用多些,就有个好地方,多趁着些银子;再肯营干时,还有一两任官做。”

相比之下,“三言”里有些篇目写到穷秀才们摸爬滚打大半辈子,却始终未能如愿混个一官半职。《警世通言》卷十七中的钝秀才马德称,十二岁游庠,聪明饱学,文章盖世,名誉过人,里中儿郎都“道他经解之才,早晚飞黄腾达”,自家亦谓功名唾手可得,可却事事不顺,穷困至极。《喻世明言》卷五中的穷秀才马周“自幼精通书史,广有学问,志气谋略,件件过人”,却是怀才不遇。而无能的曹可成却凭着妻儿埋藏的金银买官,“上司道他有才”如同“上司道他有财”,极具讽刺意味。《警世通言》卷十一中“三科不第”的穷秀才李宏说:“世间所敬者,财也。我若有财,取科举第如反掌耳!”这些穷秀才的经历和牢骚,无疑反映了科举制度的不公正。

在“三言”中,对于买官潜规则也有些明确的说法,《喻世明言》卷三十一还写了纳银捐官之事,说朝廷“卖官鬻爵,视官职尊卑,入钱多少,各有定价:欲为三公者,价千万;欲为卿者,价五百万”。《皇明经世文编》卷三百二十九也说,明末各官皆有公开卖价,“某官银若干,某官银若干,至于升迁亦然。某缺银若干,某缺银若干,群众相竞则价值转增”。这其实也是与冯梦龙、凌濛初在科举道路上的坎坷遭遇密切相关,正鲜明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的现状。“三言二拍”中写到的大多数官吏形象都是极不光彩的,如《警世通言》卷三十六《蔡瑞虹忍辱报仇》中的胡悦,卷二十《张廷秀逃生救父》中的捕役杨洪等等。他们通过金钱买来的官,势必会从百姓身上榨取,曹可成退官后取得宦资数千就是明证。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明显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卖官鬻爵的黑暗的政治生活。

总体上说,曹可成是靠赵春儿扶持长大的,比之阿斗也不为过。但通过曹可成性格发展的三个阶段可以证明,他是扶得起的阿斗。从他为官的经历来说,曹可成又超越了阿斗。小说里,作者没有对曹可成大加批判,而是对曹可成的“浪子回头金不换”大加赞赏,或许这是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与新萌生的市民意识的微妙融合与剧烈碰撞中,作者对于个人价值和私欲的肯定的反映吧。

(杨小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