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022

第22章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昔年盐盗辈今日锦衣人

《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讲述了钱婆留发迹变泰的故事。钱婆留,即吴越王钱镠。小说描写钱婆留从小就表现出超乎常人的领导才能,他长大后尽是做些偷盗赌博之事,但渐露非同凡人的气息,结识钟家兄弟,并在钟父的帮助支持下投奔董昌。在军中凭借其智慧和计谋,大有成就,最后成为一代王侯。

简狄吞玄鸟卵受孕,姜嫄践巨人迹生子,汉高祖斩白蛇起义,这些传说,都是为了使出身贫贱的帝王血统神圣化、高贵化。钱婆留不同寻常的出生,从一开始也带有这种色彩。小说反复渲染他身上呈现出的异象。如他还在娘胎里,家中就出现了一系列的异象。出生时,他父亲看到屋顶上有只大蜥蜴。到他五六岁的时候,“头角渐异,相貌雄伟,膂力非常”,相貌上已经开始呈现出奇人的特征。从石镜山二钟中看到钱婆留呈现出异象,及至术士廖生观天象测有异人出现,钱婆留这个异人形象不断地丰满起来,让读者看到他的王者风度。小说反复渲染钱婆留身上呈现出的异象,寄托了底层民众的心理愿望,也流露出作者对钱婆留发迹变泰的歆羡。

然而本文不同于以往同题材作品的地方在于,以往作品中的奇人形象大多是单薄的,多具有类型化的特点,他们至善至美,自始至终都表现为正面形象;而小说里的钱婆留则具有市井无赖与英雄豪杰的双重特点。

首先,钱婆留在参军前表现出市井无赖的习性。

钱婆留长大后,一开始不务正业。比如,他“在里中不干好事,惯一偷鸡打狗,吃酒赌钱。家中也有些小家私,都被他赌博”。钱婆留没有受过传统的文化教育,因此缺乏教养,偷鸡摸狗、好吃懒做、忤逆父母等行为,都表现出市井民众的低俗特点。他虽不是十恶不赦,但也着实可恶。文中多处描写他市井的一面,如写他最初与二钟赌博时,“婆留假意向袖中一摸,说道:‘在下偶然出来拜一个朋友,遇戚老说公子在此,特来相会,不曾带得什么采来’”,机智中又表现出痞性,十足的市井架势。又如,他和顾三郎等人抢劫官船、贩卖私盐,凌驾于法律之上,则又有流氓的胆识。

其次,钱婆留有英雄豪杰的气魄和能力。

钱婆留小时就表现出一种领导者的风范和能力,相比同龄小孩,他表现出的是超群的睿智和老成,只不过,这种睿智带有投机取巧的成分。他为了使其他小孩听他差遣,提出了对自己有利的比赛规则,进而让那些小孩臣服,从而达到自己称“王”的目的。这就暗示了钱婆留作为领袖的潜力。

钱婆留表现出英雄豪杰的特点,主要是在他参加军队后的斗争中,表现出王者超人的谋略和智慧。这在投奔董昌后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帮助董昌剿灭黄巢兵,协助董昌灭刘汉宏,剿灭董昌叛军。这三件事的胜利结局无不体现出钱婆留的谋略、智慧。单从“八百里”这个细节就可以体现出来,在剿灭黄巢军时,钱婆留的兵力明显不敌对方,他对道旁一老婆婆说:“若有人问你临安兵的消息,但言屯八百里就是。”这里妙就妙在这个“八百里”。“八百里”可以说是一语双关,而钱婆留就是巧妙利用这点。“八百里”其实是前方的一个村名,而对方不知道,以为他屯了八百里路之远,其实不过是屯在八百里这个村子。而且利用双关的另一层意思,是让老婆婆浑然不觉自己是在欺骗对方,而表现如常,使黄巢军不起疑心。这足以见得钱婆留的谋略和智慧。

然而,在钱婆留的发迹史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比如钟氏和钱婆留的深入交往就带有这个特点。钟氏兄弟发现钱婆留睡时是一条大蜥蜴,且头生两角,五色云雾罩定。这两人心下想:“常闻说异人多有变相。明明是个蜥蜴,如何却是钱大郎?此人后来必然有些好处。我们趁此未遇之先,与他结交,有何不美?”于是,等钱婆留醒来,二钟就提议三人结拜。二钟和钱婆留的深交,是有着长远的利益打算的。及至后来钟起对钱婆留精心栽培,这也是因为相信术士说的钱婆留是异人,必将成为一方王侯,否则在他看来,钱婆留不过是个无赖子,怎么可能有功名富贵?这就让我们看到钟氏一家的政治用心。到后来,他们各得所利,因而也就相安无事。然而文中也有因利益分配不均而争斗的时候,正如诗歌中所说的:“太平处处皆生意,衰乱时时尽杀机。我正算人人算我,战场能得几人归。”钱婆留曾投奔董昌,他本是董昌的部下,董昌于他有知遇之恩。后因灭刘汉宏有功,他接任董昌的职位。再后来董昌于乱世中图谋不轨想称霸,于是钱婆留又去剿灭董昌军。虽说钱婆留的出发点是帮助朝廷“平定叛乱”,但是他也有自己的算盘,即通过剿灭董昌来扩大自己的统治范围,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这体现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功利主义价值观。

(蔡燕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