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学生品读“三言”
8036300000020

第20章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 有缘遇知己终得功名就

《杨谦之客舫遇侠僧》故事叙述语言平实,情节也并不复杂,但是却充满了奇幻的色彩,主要描写杨谦之在去任贵州知县路上带有神奇色彩的见闻以及到任后所发生的离奇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认识文中的主人公杨谦之。文中一开始就说,他“自幼倜傥有大节,不拘细行,博学雄文”,但是这些个人魅力却不是构成他成功的根本因素。看完全文,我却认为杨谦之是一个虚伪之人,在他身上根本看不到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广胸襟。开头,当宋高宗问杨谦之任何官职,是否到过安庄县这个地方时,杨谦之充分发挥了他的想象天赋,把贵州蛮地的荒芜、衰败以及预想自己即将面临的孤寂和可怜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句说道:“自愧年来无寸补,还将礼乐俟元功。”把自己要建功立业的志向表现得这般的崇高。他真的甘心被派往当时还是极其蛮荒的贵州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毕竟,他不是苏轼,也不是苏武,只不过是一个胸中有点墨水,并想着以此能够步步高升,安稳过日子的小官僚罢了。但是现在,“蛮烟瘴疫,九死一生,欲待不去,奈日暮途穷,去时必陷死地”,所以他向周望求救。这是他成功背后的第一个男人,虽然不像救命稻草般的重要,但至少是起到了跳板的作用,这根稻草帮助他找到了成功背后的一个更为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和尚,也就是标题中提到的“侠僧”。接着和尚给他提供了成功男人背后一个出彩的女人——李氏,这才是对杨谦之的成功起决定性因素的人物。

接着,我们来看看这三个人物是如何一步步地把杨谦之推向成功的。

首先是周望,他一路与杨谦之同行,直到他们遇到了懂得法术的和尚,而周望的功劳在于支付了他们从出发到琼州的所有费用,并且极具巧合地遇到了和尚——这个促使主人公成功的第二个贵人。可以说和尚这匹“千里马”不是杨谦之发现的,真正的伯乐是周望。最后周望成功地把帮助杨谦之的“接力棒”传给了和尚,自己也光荣地退场了。

接着是和尚,他带着神秘的色彩出现,事实证明,他果然是个不同凡响之人。送走周望之后,和尚与杨谦之同行来到了偏桥县,接着和尚就让杨谦之等他,说是去寻人,杨谦之等了七八天之后,和尚终于带着李氏这个关键性人物出场了。

接下来说说李氏,这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呢?文中说她“妖娆美貌,又兼秉性温柔,百能百俐,也是天生的聪明”。第一天晚上,杨谦之和她就在官舱里同寝了,“一夜的绸缪”。接着,李氏与杨谦之就开始登上重重磨难的征途。他们先是到了牂牁河,这里水流湍急,“舟楫难济”,等到“船上人打点端正”,要出发的时候,李氏劝诫说不能马上开船,要先把船放入浦中,三日后方可行船。杨谦之想试试李氏的本领,听从了李氏的建议。当船刚要入浦时,狂风大作,“一江绿水都乌黑了。那浪掀天括地,鬼哭神号,惊怕杀人”。他们就此躲过了一劫。次日,风定了,有一只小船载着市上的土物来卖,杨谦之想买些新鲜的果品和蒟酱奉承李氏,问过价钱之后,就叫水手进屋找李氏拿些钱来,李氏知道后,便劝说这个蒟酱不能买,“买了有口舌”。可是这回杨谦之没有听从李氏的劝告,结果惹上了麻烦。原来这蒟酱是别人盗窃后拿来贩卖的,最后经李氏用法术巧妙地劝说,平息了这场风波。接着到了安庄县,遇到了红衣老妇人,李氏先是告知杨谦之不得理睬这个红衣人,可是杨谦之在红衣人几番故意侮弄之下,失去了理智,派人打了红衣老妇人十板,结果红衣老妇人晚上便来杨谦之府中作怪,想害他的性命。最后李氏再次用她的法术和才智降服了红衣老妇人,帮杨谦之平息了又一场灾难。此后,李氏还指点杨谦之与当地的宣尉司疏通关系。所有这些,都为主人公的成功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看完整个故事之后,让人不自觉地把杨谦之和《西游记》中的唐僧联系起来。当然,李氏在性格上不可能是另一个孙悟空,但是他们二者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相似。首先,杨谦之在李氏面前就像是一个无助的小孩,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完全没有主见,没有破解之道,而只能依赖李氏。这样一个没有担当的男人不免让人泄气,让人觉得他无用。而《西游记》中的唐僧也是如此。试问,一个凡人怎能敌得过有这般超能力的妖魔鬼怪呢?并非心中有虔诚的信念就能渡过难关的。然而他们在自己没有能力的情况下,却还老是自视清高,不听他人之言,最后在尝到了苦果之后,还得让人费尽心思地去解救他们,去摆脱因他们的过失而造成的困境。比如杨谦之,李氏先是告诫他不要买酱,不要理那穿红衣的老妇人,可是他偏不听,像个顽童般一意孤行,结果惹得一身麻烦,还得李氏去拯救他。

接着说说女主人公李氏。之所以认为她和孙悟空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首先是因为她自身拥有超强的本领,不仅有克服巫术的本事,还拥有一肚子的智慧,可谓有勇有谋,俨然一个女中诸葛。她是那个成功男人背后最坚实的依靠,只要有她在,我们都会替杨谦之感到安心。她是这份安全感的来源。当杨谦之不听李氏之言、惹上麻烦的时候,李氏也会抱怨他,但抱怨之后,李氏还是尽责地把杨谦之遇上的麻烦一一地解决了。这一点无疑和孙悟空极其相似。在责备师傅之后,孙悟空依旧还得执行自己的使命,那就是保护师傅渡过一道道磨难。他们有着相同的使命感、相同的能力,当然最后也都修成了正果。在这里作者否定了传统意义上“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点,塑造出了李氏这样一个精明干练、有勇有谋、聪慧朴实的女性形象。其次,从李氏身上,我们还看到了女性的个性解放、贞操观的淡化,肯定了人欲。李氏在遇到杨谦之时已经是身为人妻了,可是她依旧与杨谦之同床共枕,俨然把杨谦之当成了她的丈夫来对待。最后李氏与杨谦之有了感情,但迫于双方都已有家室,作者没有让他们结合。

文章的最后,杨谦之要致仕了,他走的时候,积聚了极多的财富,虽然这不是他贪污受贿得来的,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清官概念的一种颠覆。一般我们认为,清官必定是两袖清风的典型,但是杨谦之却是名利双收。这一行为不是一种义与利的抗衡,反而更接近于一种义利的和谐与统一。

在这里,本人阐述了很多杨谦之的人格缺陷,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主人公的他身上还是存在着许多魅力。比如说他的才学,在攻克薛宣尉这道难关时,虽然李氏给他提供了时机,但是真正帮助他走过这道坎的还是他自己的真才实学。就情感方面来说,杨谦之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虽然文中没有出现他的妻子,我们也不知道杨谦之对他妻子是持什么样的态度,但是从他的话语当中还是可以看出他的质朴和对感情的认真,在最后李氏要回到她前夫身边时,作者更是把杨谦之那种悲痛欲绝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这个成功男人内在的潜能不是他走向成功的必然因素,但是他却有了成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外因,那就是他遇到了一个又一个能够帮助他的人,在他们的帮助下,杨谦之走向成功的命运也就成了必然。

(王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