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97

第97章 说出对方所期待的评价,让对方感觉“路逢知己”

在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所期待。以正儿八经的语气,说出对方所期待的评价,可以快速缩短你与对方的心理距离。

小丽刚过三十,新调入一家单位。

刚到新单位,小丽就遇到了难题,分管她的部门副经理(负责招聘的是正经理)对她似乎很不欢迎,小丽每次和她打招呼,她总是爱搭不理的,小丽百思不得其解。

有一次,小丽与同事们一起去吃午饭。同事间彼此询问年龄。小丽如实告知,大家很是惊讶,说她一点都不像是三十岁的人,看上去也就大学刚刚毕业。一个同事对小丽说:“你与你们的部门经理一样大,她看上去至少比你……。”说到这,这位同事似乎意识到什么,话说了一半就打住了。

小丽心里一惊。自己与部门经理同岁?的确,部门经理看上去比自己大好多。会不会是自己显得年轻,让部门经理看着不舒服?不过,她马上否定了自己的这一猜测,心想:部门经理的性格有些男性化,再说,她年级轻轻,业绩一大堆,不会在意这个的。

一天,刚上班,小丽就听到同事的一阵惊呼。小丽一抬头,见一个人正走进办公室。“经理早!”听到同事们打招呼,小丽大吃一惊。是部门经理?定睛一看,还真是部门经理,常见的套装、提包,不过,发型变了,男式头变成了马尾巴,一晃一晃的,整个人看上去仿佛比平常年轻了七八岁。原来,部门经理戴了假发。

正当小丽吃惊地张大了嘴,部门经理朝她笑了笑。

她终于明白了,部门经理莫名其妙地不喜欢她,与她显得太过年轻有关。同时,她也得到一个信息:部门经理也与其他女性一样渴望年轻!

当天,小丽与部门经理在卫生间相遇了。迟疑了半天,小丽鼓足勇气对部门经理说:“经理,你好有青春活力喔!”

部门经理听了,没吭声。小丽继续说道:“要是走在街上,你还得当心马路求爱者喔。”部门经理一听,噗嗤一声,笑了,说:“再年轻,没你年轻啊!”小丽一楞,反应过来,答道:“我妈说,像我这样是不成熟,做事让人不放心。”部门经理又笑了。

从那以后,小丽感觉,部门经理对自己的态度发生了明显的转变。

为什么部门经理对小丽的敌视情绪有所缓解?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小丽了解她渴望自己看上去更年轻的期待,并做出了相应的评价。

每个人心中都是有期待的。即使是那些很成功、很富有,在外人看来,不缺少什么的人,也依然有他们的不如意。他们也会让普普通通人一样,期望自己在某方面更好,比如更富有、更年轻、更有魅力等等。我们身边普普通通的人自然也不例外。通常,一个人会不自觉地在外人面前隐藏自己的期待,人们并非觉得这是一个多大的秘密,只是觉得,自己的期待往往是不现实的、难以实现的,因而害怕说出来会引人嘲笑。但是,一旦旁人看出自己的期待之后,作出自己所期待的评价,自己就会心花怒放,甚至欣喜若狂。因此,对于那些看出自己期待的人,一般人非但不恼,反而会报以好感,甚至视对方为知己。

这也是为什么,只要给予对方他所期待的评价,就能令对方高兴,赢得对方的好感。

想想,如果女儿对父亲说:“您是世界上最好的爸爸!”

当爸爸的,谁不愿在孩子心中有一个光辉的形象?即使离好爸爸的标准还差很多,听了这话,心里也会乐滋滋的。

如果老师对考了第二名的学生说:“你该是第一名。”

当学生的,谁不想拿第一名?即使离第一名还差很远,听了这话,学生自然会对老师充满感激。

最擅长运用这一技巧的,当然还是那些出色的销售人员。

一般来说,他们只要把眼光停留在顾客身上几分钟,就能对顾客的年龄、职业、消费水平、衣裳型号等猜中八九。但是,在销售过程中,他们并不会实话实说。在判断他们试穿衣裳尺寸时,他们通常会对胖的减一号,瘦的加一号。

比如,一位很丰满的中年妇女顾客打算试穿衣裳,销售员明明知道她应该穿大号,但销售人员会拿一件中号的衣裳给她。顾客通常会立刻纠正销售员的判断,而销售员听后,便对她说:“你看上去一点不像穿这个尺寸的人。”

顾客一听,心里一喜。想想能不喜吗?如果是胖子,他的期待不就是瘦一点吗?不就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比实际更苗条吗?如果是瘦子,他的期待不就是胖一点吗?不就希望自己在别人眼里比实际更丰满吗?

因此,不论是胖子还是瘦子,都会想:这位销售员实在太了解我了。于是,高高兴兴掏出钱包,买了。

人关系心理学

说出对方所期待的评价可赢得对方的好感甚或友谊。每个人心中都是有期待的。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人们会不自觉地在他人面前隐藏自己的期待,不过,一旦旁人看出自己的期待之后,作出自己所期待的评价,自己就会心花怒放,觉路遇知己。为处世潜规则4适当地拍拍对方的马屁,融洽气氛一家中型高科技企业面向市场招聘一名总经理特别助理,该公司规模不大但是潜力大、福利好,所以有许多硕士、博士等高学历人士前来应聘。

初审后,公司总经理亲自面试所挑选出来的应征者。由于不少应征者的表现都不错,所以一时难以取舍。当最后一名应聘者进来面试时,总经理已经很疲倦了。

“贵公司的装潢设计非常特别。”这个小伙子一坐下来,先说了这么一句话。

总经理本想打个呵欠,听到这句话,觉得有趣,抬起头来反问:“哦!你倒说说看怎么特别。”

小伙子说:“这位设计者着重实用,很聪明地运用不大的空间。所有的柜子、书橱都是隐藏式的。而且顾及员工的视力保护问题,很用心地设计灯光……”

原来,小伙子在等待面试时,就先和柜台的小姐聊天,得知这家公司的装潢全都是由总经理亲自设计,于是他仔仔细细、里里外外地观察装潢的优点,记在心里,以此为恭维总经理的素材。

总经理点点头说:“嗯!你很会观察。”

最后,这个小伙子被录取了。

小伙子为什么会被录取?

可以说,原因在于他以恰当的方式恭维了总经理。恰当地恭维总经理,一方面融洽了气氛,让总经理心情舒畅,对他徒增好感;另一方面也表明他已具备作为总经理特别助理所需要的善于观察、了解人心的职业素养。

喜欢听恭维话,这是人之常情。每一个人内心的最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恭维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想想现实生活中,这世界上,包括你的父母、老师、上司在内,有几个人不爱听甜言蜜语?再换位思考一下,如果是你,你会喜欢别人贬低你,让你难堪吗?你不也喜欢听别人夸奖你,对你说好听的话吗?

用口头语来说,恭维就是拍马屁,拍马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只要我们运用得当,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或许,有人会说,拍马屁乃小人所为,大丈夫光明磊落,不屑于干那种事。尤其是拍上司的马屁,让人感觉功利、卑贱。

其实,这种说法有些偏激。拍拍自己上司的马屁不过是给上司说几句好听的话,这有什么错?跟邻里见面时互相道好,你不也总在拍马屁吗?你说“今天你气色真好”、“这身衣裳最合适你这样苗条的人穿”诸如此类,都可以归为拍马屁,只不过这时你拍马屁是玩笑与善意,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企图,因此你与邻居都不觉得它是马屁而已。但它的确达到了马屁的效果,融洽交谈的气氛,增加彼此的好感。

在职场上,下属拍上司的“马屁”,实际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谁敢说自己从来没有拍过上司的“马屁”?只要你的马屁拍得无伤大雅、恰到好处,上司高兴,你也受益,何乐而不为呢?

也许你会说,我有实力,我不需要通过“拍马屁”来获得提升,但是,你知不知道,“拍马屁”往往会让你提升得更快,大大降低你晋升的成本。

当然,拍马屁也不是那么简单的,还得讲究技巧,既不能恭维不足,也不能言过其实,流于谄媚。

有这么一则笑话:

有一个拍马屁的专家,连阴间的阎罗王都知道了他的姓名,他死后来到森罗殿见阎王,阎王一见到他便拍案大喝:“好刁猾的东西,听说你是拍马专家,专好拍人马屁。哼,我最恨像你这样的!”

那拍马专家赶紧跪地叩头说:“冤枉啊,冤枉,阎王爷有所不知,那些世间之人都喜欢别人拍他马屁,我不得不这样。如果世上之人都能像大王您这样明察秋毫,公正廉明,那我哪里还敢有半句恭维?”

阎王高兴了,直说:“谅你也不敢拍我马屁。”

阎王最害怕别人说他眼瞎、不公正,因此夸他明察秋毫,公正廉明,这样的马屁最能讨他喜欢。

可见,拍马屁能否成功的关键不在于拍的对象是什么样的人,而在于你是否研究了对象的心思,是否了解他内心的渴望。

如果对方是位商人,你不妨说他,肯定会财源广进,财运亨通;如果对方是位作家,你不妨说他笔底生花,才思敏捷,大作反响强烈。

总而言之,拍马屁一般没有坏处,只不过在拍之前,需要多多留意对方的职业、性格、心理。

人关系心理学

每一个人内心的最深处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尊重,恭维正好满足了人们的这种需求。用口头语来说,恭维就是拍马屁,拍马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方式。只要运用得当,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拍马屁还得讲究技巧,既不能恭不足,也不能言过其实,流于谄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