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74

第74章 表面上服从对方,暗地里引导对方,让对方最终屈服于你

一对年轻夫妇,买了新房,经济很拮据。每次购买大件家具或电器,他们都得事先计划、安排。

年底了,盼着年终奖,妻子想到了电脑,因为她的工作离不开电脑,家里的电脑太旧,总死机,很影响工作效率。

丈夫想买套沙发,因为他是个球赛迷,不论是大型的足球赛还是篮球赛,他都从不放过。他希望能舒舒服服地躺在沙发上看比赛。

妻子知道丈夫心中的渴望。她也知道,如果自己提出用年终奖买电脑,丈夫也不会反对。不过,也许心里会很遗憾,毕竟他盼沙发已盼了很久。

有一天,丈夫领了年终奖,高高兴兴地回了家。

下面是两人的一段对话:

“老婆,发年终奖了,你想要什么,我给你买。”

“我好像不需要什么。你想买什么就买吧!”

“买套沙发,怎么样?”

“可以啊,这样你就不会直着腰看球赛了,那样太累。”

“还想买什么?”

“要是钱有多余,可以考虑考虑电脑。咱家的太旧,老死机。”

“钱,可能不够”,丈夫歪着脖子想了想,“要不,先买电脑吧。”

“那沙发呢?”

“算了,我忍忍就过去了。先买电脑,沙发,等有钱了再说。”

结果,丈夫高高兴兴地给妻子买了她早已看好的一款电脑。

看到这,你有何感悟?这是个聪明的妻子,不是吗?表面上放弃决定权,实际上掌握了决定权。

从表面上来看,做主的是丈夫,他先主张买沙发,妻子没反对。随后妻子提出如条件允许再换台电脑,表明决定权还在丈夫那。最后,丈夫决定买电脑,妻子也没有表示反对。似乎一直都是丈夫在做主,但实际上,丈夫最终的安排是以妻子的意愿为转移的。

妻子的聪明之处就在于她了解丈夫“喜欢做主”的心理,并且懂得如何迎合这种心理。不难发现,几乎每个人都有“做主”的欲望。因为人人都有自尊心,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或许,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要真的要决定什么,他们只是想通过“做主”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也即是说,“做主”只是一种形式,自尊心能否得到满足才是关键。只要对方的自尊得到了满足,决定究竟是怎么样的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能看到,一个获得尊重的人,即使对反面意见也很少提出异议;某些婚前大男人主义严重的男人,婚后却来个180度大转变,成为太太至上。

记得林肯说过一句话:当一个人心中充满怨恨时,你不可能说服他依照你的想法行事,那些喜欢骂人的父亲、爱挑剔的老板、喋喋不休的妻子……都该了解这个道理。你不能强迫别人同意你的意见,但却可以用引导的方式,温和而友善地使他屈服。

的确,表面上服从对方、让对方做主就是温和而友善的方式,它既省心又省力。对那些所扮演角色处于相对劣势的一方来说,尤其如此。

比如,家中的一贯妥协者、父母眼中还未长大的成年人、公司经理的副手、团队的得力干将。你的位置表明,决定权通常不在你的手上,而掌握决定权的人,却又非常希望得到你的认可与尊重。

为此,遇到什么事要作决定时,你完全没有必要为掌握不了决定权而黯然神伤,你要做的只是:提出意见,请对方做最后裁断。

你可以告诉做决定的人:“我认为这件事若能……的话,想必更好,不过,还是由你来决定好了。”

对方被你捧得高高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他自认为决定权全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自然忽略了谁是真正的主导者。结果,你轻松地达到了目的。

以表面上的让步,换取了实质上的进步。何乐而不为呢?

人关系心理学

几乎每个人都有“好做主”的心理。很多时候,人们并不是要真的要决定什么,他们只是想通过“做主”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也即是说,“做主”只是一种形式,自尊心能否得到满足才是关键。只要对方的自尊得到了满足,决定究竟是怎么样的反倒没有那么重要了。

6关系陷入僵局即将破裂时,让双方有一段冷静思考的时间一对夫妻结婚近二十年,感情一直很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丈夫外出开会,与一位女同行一见如故,产生了感情。会后,两人都没有回各自的家,而是结伴到一个风景区去玩了两天。

回到家中,出于歉疚,丈夫向妻子交代了这件事。知道这件事之后,妻子的反应很强烈,整个人几乎要崩溃了。妻子是个完美主义者,一直以为自己的婚姻是最完美的,以为自己的丈夫是最值得信赖的。怎么也没有想到才几天功夫,丈夫就对另一个女人动了心。所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妻子毫不犹豫地向丈夫提出了离婚请求。

双方的长辈知道了这件事,都出面劝阻,但妻子无法回心转意。

无奈之下,男方的母亲想了一个办法,叫夫妻俩别急着办理离婚手续,先分开一段时间,三个月后再决定是否离婚。

于是,两人暂时分居。

结果,三个月不到,在丈夫的百般努力之下,妻子原谅了丈夫,两人重归于好。

这种现象揭示了心理学上的“睡眠效应”。

“睡眠效应”是指,当事情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不要采取强迫手段,给出一段冷却时间,之后再去解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给出一段冷却的时间,之所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是因为时间避免了人们的冲动,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保证了判断的冷静。

劝说有离婚冲动的夫妻不离婚,先分开生活一段时间,是给彼此的冲突一个缓冲。双方远离婚姻生活,体验没有“另一半”的生活,这一过程,实际上是拉长了从“合”到“离”的过程,也是冷静反思婚姻的过程。在这段时间内,夫妻双方可能主动检讨自己的错误,回味对方的长处,感受到对对方的需要,这些都有助于双方冷静地思考,理智地判断,做出最符合自己内心需要的选择。

一个人,在情绪激动时,通常很难客观地看待事情、冷静地思考问题。很容易一时冲动,做出不明智的决定。不论双方是什么样的关系,一旦关系陷入僵局,试图快刀斩乱麻,只会适得其反。这时,如果当事双方能给彼此一段冷静思考的时间,结局往往会大不一样。

比如,两位同事因为一件小事产生了误会,被误解的一方总是竭力想向对方证明自己的无辜,这样往往导致双方关系紧张。一方好心解释不是自己的错,另一方会想甚至会说,“不是你的错,那就是我错了?!”因此,越是解释,误会越深。相反,如果某一方能认识到冷静的重要性并能率先保持冷静,告诉对方“没关系,先××,以后再说”,事态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

如果一位竞争对手与你关系不和,总与你抬杠,某一天他又开始较劲,你不妨对他说:“我一直很佩服你的能力”,“在这一点上我自认为不逊于你,可在另一方面我自叹不如……”

开始对方也许不会相信,只是一笑而过,可过后会想:“他说的也许是真心话……”而主动与你握手言和。

在谈判过程中,发挥睡眠效应的作用也有着相当积极的意义。

如果谈判一开始,对方与你初次见面,就对你怀有偏见,要想消除其偏见,不妨安排一段冷却时间,让对方对你的印象、可信度和对话内容相互分离,使对方能够就事论事进行客观的判断,并更正建立在对你的偏见之上的主张。这样,对方最初的反对往往能变成最后的赞同。

如果是在谈判过程中,关系陷入僵局,不妨提出“先吃饭,等吃完后再做决定吧”或“先休息一下,待会再考虑吧”,诸如此类的建议,让双方有一段冷静思考的时间。只要对方接受了你的建议,你会发现,等重开谈判时,进展会异常顺利。

人关系心理学

“睡眠效应”是指,当事情在发展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不要采取强迫手段,给出一段冷却时间,之后再去解决,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给出一段冷却的时间,之所以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是因为时间避免了人们的冲动,增加了信息的可信度,保证了判断的冷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