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07

第7章 避免“投射效应”,不以自己的标准去判断对方

有这么一个笑话:

一天晚上,在漆黑偏僻的公路上,一个年轻人的汽车抛了锚——汽车轮胎爆炸了。

年轻人下来翻遍了工具箱,也没有找到千斤顶。怎么办?这条路半天都不会有车子经过。他远远望见一座亮灯的房子,决定去那个人家借千斤顶。可是他又有许多担心,在路上,他不停地想:

“要是没有人来开门怎么办?”

“要是没有千斤顶怎么办?”

要是那家伙有干斤顶,却不肯借给我,该怎么办?

顺着这种思路想下去,他越想越生气。当走到那间房子前,敲开门,主人一出来,他冲着人家劈头就是一句:“他妈的,你那千斤顶有什么稀罕的?!”

主人一下子被弄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以为来的是个精神病人,就“砰”地一声把门关上了。

心理学上称这种现象为“投射效应”。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总是潜意识地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

比如自己对某社会现象不满,总以为别人也这样,这也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心理学家罗斯做过这样的实验来研究投射效应,在80名参加实验的大学生中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结果,48名大学生同意背牌子在校园内走动,并且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乐意背,而拒绝背牌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学生愿意背。可见,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其他学生身上。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是一种典型的投射效应。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喜欢嫉妒的人常常将别人行为的动机归纳为嫉妒,如果别人对他稍不恭敬,他便觉得别人在嫉妒自己。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时候的投射是正确的。因为人性有相通之处,有些事情不同的人的确会产生相同的感受。但是,人和人也有不同,所谓“性相近,习相远”。如果任何时候,都拿自己的感受去揣度别人,主观想象别人会和自己一样,很容易发生误会,做出错误的举动。

丹丹在市场公关部工作,一次因为工作上的一件小事与同事小杨发生了误会,争执了几句。

小杨的性格大大咧咧,完全没把这事放在心上,上下班还照样与丹丹打招呼。可是,丹丹却不这么想,虽然明知道是为了工作,也清楚那是场误会,但自那以后,丹丹就很少主动跟小杨搭腔,她还总认为小杨在暗中跟自己较劲。

半年后,小杨跳槽,要离开公司,碰巧丹丹的电脑硬盘出了故障,以前的客户资料全部丢失。丹丹知道小杨的电脑中有个备份,可她怕小杨看自己的笑话,没敢告诉他。最后,迫不得已,她只好自己掏钱请人恢复硬盘数据。结果,整整花了她一个月的工资。

没想到,小杨在临行前将一张磁盘塞在她的抽屉里,里面不仅有老客户的资料,还有些新客户的联系方式。

拿着小杨留下的磁盘,丹丹真是悔不当初。她终于意识到是自己的不对,也让自己遭受了损失。

所谓“人心如面,各不相同”,每个人的性格、世界观、价值观都不同,生活的环境也不同,我们很难了解其他人的内心世界里发生了什么事,那些事又如何影响了他们的心情和状态。因此,对于别人的表现,我们不要过于敏感,更不要以己度人,疑神疑鬼。

同时,我们应该正确地认识自己,时时反思自己,做到严于律己,客观待人。

人关系心理学

“投射效应”,即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人们总是潜意识地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当别人的行为与我们不同时,我们习惯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别人的行为,认为别人的行为违反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