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46

第46章 给对方一件合适的“睡袍”,激发对方主动实现自我转化

一个穷人家的女孩,有人送了她一条漂亮的短裙。为了找到一件能与这条漂亮短裙相配的上衣,女孩的母亲翻箱倒柜,终于找出了自己年轻时穿过的一件雪白的衬衣。

女孩穿上新裙子,配上白衬衣,整个人简直脱胎换骨,显得漂亮又成熟。女孩的父亲看到女儿的这副模样,既惊喜又羞愧。惊喜的是女儿已经长大了,且亭亭玉立;羞愧的是让如此美丽的女儿生活在如此破旧的家中。于是,他开始收拾房间,打扫庭院。

邻居们看到这位父亲在打扫庭院,受其影响,也开始打扫自己的房屋。于是,村庄里,一家影响另一家,最后,每个家庭都进行了一番大扫除,整个村庄焕然一新。

还有另一个相似的故事:

18世纪,法国有个哲学家,名叫丹尼斯·狄德罗。一天,朋友送他一件质地精良、做工考究、图案高雅的酒红色睡袍。狄德罗非常喜欢,可他穿着华贵的睡袍在家里寻找感觉,总觉得家具颜色不对,地毯的针脚也粗得吓人。为了与睡袍配套,狄德罗于是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最终,书房跟上了睡袍的档次。

一个村庄焕然一新源于一条漂亮的裙子,一间书房的改变源于一件精致的睡袍,想来也真是奇怪。其实,在生活中,这类的事例每天都在发生:

一个游手好闲的男人,娶了一个心仪的妻子,从此痛改前非,最后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个有上进心的、有责任感的人。

一个望子成龙的母亲,给孩子买了一个漂亮的小书架,于是孩子每次去书店都要买几本书,后来,孩子不仅爱买书、爱看书,还爱上了写作,长大后成了一名作家。

一对正在闹矛盾的夫妻,买了新居,买了许多新家具,扔掉了许多旧东西,住进新房,俩人都感觉应该以崭新的姿态迎接生活,于是,夫妻俩和好如初。

一家工厂,因为车间环境太差,设备太陈旧,工人们总是消极怠工,有一天,工厂购进了最先进的流水线,为了配上这条流水线,车间的亮度加大了,随之,工人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生产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诸如此类的现象,被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称为“狄德罗效应”,亦称作为“配套效应”。就是说,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

因为这一心理的存在,一件小小的物品、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能激发起一个人自我转化的内在动机,使其主动实现自我转化,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

而这“小小的物品、小小的改变”可能是一个奖赏、一句鼓励、一个全新的环境、一件富有深意的工具,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合理的目标等。就像下面这家企业,仅用一双白手套就促使员工改变了工作态度。

该企业的清洁工队伍很不稳定,流失率总是很高。招聘来的工人多半只干三个月到半年就离开了,无形中企业的成本增加了。

通过各种渠道,管理者了解了原因所在,原来清洁工感觉工作又脏又累,工资还很低,在公司也没什么地位。因此,只要能找到更好的工作,他们就毫不犹豫地离开。

照理说,提高工资可以减少流失率,但是,该企业正处于大力发展阶段,资金紧张,给清洁工涨工资不现实。管理层讨论许久,仍找不到恰当的解决办法,这时,一位管理者提出:定时给每一位清洁工配发雪白的手套,让他们在工作时都带上白手套。

找不到其他更好的解决办法,管理层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实施了这一建议。没想到这一招还真有效,清洁工们拿到雪白的手套,非常高兴。听说以后可以定期领取白手套,他们更是高兴,干起活来也更带劲,自然,工人的流失率也明显下降了。

雪白的手套,只是一件小小的物品,却转变了清洁工人的工作态度。这恰恰体现了“配套效应”的作用。只不过,清洁工人拿来与手套相配的物品不是别的实物,而是他们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以及对企业的热爱与忠诚。

人关系心理学

“配套效应”,就是指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会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平衡。因为这一心理的存在,一件小小的物品、一个小小的改变,往往能激发起一个人自我转化的内在动机,使其主动实现自我转化,促使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