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35

第35章 在评价一个人之前,要全面地观察,客观地分析

某重点中学分来了几名大学生毕业生,其中一名女生很显眼。她身高1.75cm,不仅身材好,脸蛋也很漂亮。

该女生一报到,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迎新晚会上,学校几位领导对该女生表示了特别的好感,不论是新老师讲话还是唱歌娱乐,总是第一个叫到她。大家都在私底下议论,她会成为学校的重点培养对象。

果不其然,学校安排她担任某班的班主任。

按照学校原来的规矩,新老师是不能当班主任的,因为缺乏经验,加之教学工作也很费时间与精力。不过,领导们认为她有这个能力。

新学期开始了,这名女生战战兢兢地走上了工作岗位,担任一个班的班主任,还担任两个班的教学工作,算是重担在肩。

一开始,工作还算顺利,她一心扑在工作上,学生也都很喜欢她。

可好景不长。因为没有管理学生的经验,她对学生太讲“自由、民主”,结果,她所带班的课堂纪律很差,课堂纪律不好,学生的成绩自然也不好。

半期考试下来,她班各门学科的平均分都比平行班的低。她自己上的那门课的成绩也很不理想。

对此,学生家长很不满,一学期未结束,就有好几位家长到学校要求换班主任,最后学校扛不住,只好撤了她的职。

对于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这个打击实在不小,此后,她一蹶不振,好不容易熬到本学年结束,她便申请了调离。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不论是学校领导还是她本人都始料不及。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不可否认,领导用人不当是其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领导用人不当,在于受了“晕环效应”的影响。

“晕环效应”是说,人们在判断事物时,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看到对象的某个缺点或优点时,把它扩大化到对象的整体。

比如对某人印象好时,便感到他一切都好;当对他印象不好时,则认为他一无是处。

在生活中,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最突出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一对恋人,因为喜欢对方的某个地方,便觉得对方什么都好,看哪儿都顺眼。

某员工干好了一个项目,公司领导便认为这名员工聪明、能干、知识全面、经验丰富。

孩子某一段时间成绩不好,父母便认定孩子没有专长、没有前途,将来会一事无成。

为了更深入地分析这类现象,美国的心理学家戴恩·伯恩斯坦曾做过这么一项实验:给参加实验的人一些人物相片,这些相片被分为有魅力、无魅力和一般魅力三种,让实验者评定几项与外表无关的特征,如婚姻、职业状况、社会和职业上的幸福等等。结果,几乎在所有特征上,有魅力的人都得到最高的评价,仅仅因为长得漂亮,就被认为具有所有积极肯定的品质。

这个实验证实了“晕环效应”的存在。

不可否认,“晕环效应”这种以点代面的判断有时是正确的,可是错误的时候往往更多。在判断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或性格特征时表现得最为明显。它妨碍我们去全面地观察、评价人,使我们不能从消极品质突出的人身上发现其积极的品质和优点,也不能在积极品质突出的人身上看到其缺点和不足,对人作出“一无是处”或“完美无缺”的评价。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一无是处和完美无缺的人都是不存在的。

为什么我们会受“晕环效应”的影响呢?如何才能克服“晕环效应”的消极影响呢?

首先,我们得养成客观全面看待事物的习惯。对己对人都要力求客观。在评价一个人之前,要全面地观察,然后再进行深入的分析。

此外,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正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集思广益可以有效地防止晕轮效应的负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妨利用晕轮效应的影响来增加自身的吸引力。

比如与人交往时,尽量表现自己的优点,让对方先入为主,由我们的某些优点设想到更多的优点,从而获得对方肯定积极的评价。

人关系心理学

“晕环效应”,是指人们在判断事物时,以点代面、以偏概全,看到对象的某个缺点或优点时,把它扩大化到对象的整体。这种以点代面的判断有时是正确的,可是错误的时候往往更多。为此,看待事物时,我们要力求客观全面,并要善于倾听和接受他人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