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29

第29章 让顽固不化的下属,去说服与其状况相似的第三者

某杂志社新调来了一位副社长。

该社长一上任,就感觉不对劲。整个杂志社总共不过十来个人,但纪律涣散,迟到早退简直是家常便饭。

原来在此前半年多,该社没有社长,大小杂事几乎全由编务负责。编务是个女孩,年龄不大,与大家整天嘻嘻哈哈,自然无法承担管理的责任。

副社长新官上任三把火,首先抓的就是纪律。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职员们总是以采访为借口不按时上班。

对此,副社长一筹莫展。

通过一周时间的观察,副社长发现,员工之所以如此大胆,与统计考勤的编务有关。原来,编务与员工总是串通一气,互相包庇。

一天,副社长把编务叫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编务以为副社长发现了自己帮同事作弊的事情,会狠狠地责备自己,不料,这位副社长并没有表现出一丝责备,反而装出为难的表情对她说:“我现在遇到一些麻烦,需要你的帮助。”

“什么事情?”编务听了这话,大吃一惊。

“你也知道,我刚到这里,不熟悉情况,现在看来,大家对我的举措有些抵触,工作不好开展。我听前任社长说,你在大家心目中很有威信。所以找你帮忙,帮我严格考勤。”

这位编务原本是抱着被批评的心态来的,没想到社长不仅没有责备她,反而非常信任器重她。回想自己这一个月以来,总是与同事联合起来欺骗新社长,她的心里隐隐有点不安。

她想,既然新社长这么相信自己,自己也不能辜负他的希望,于是,答应了社长的请求。

回去之后,她的态度就变了,私底下劝告几个要好的同事,让他们带头遵守纪律,自己则严格考勤,慢慢地,迟到早退的人少了,社里的管理也走上了正轨。

让顽固不化的员工去说服与其相似的第三者,可谓一箭双雕。被说服的既有顽固不化的员工,还有与其相似的第三者。

这种办法为何有如此功效?

心理学中的“角色表演”这个词汇可予以说明。“角色表演”是一种假说,即通过让某人扮演某个角色,让该人受到与该角色相伴随的“思考”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本来的思想、主张甚至行为。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叫费斯廷格,他曾进行过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

首先让学生们进行一项毫无价值而且极其无聊的作业。然后让其中一半的学生返回,并对剩下的学生们说:“在你们之后,还有另外一批学生将来继续做同样的工作,他们正在外面等候。希望你们就这项工作是如何有趣和有价值向他们作出说明。”

无可奈何之下,这些被委以说服任务的学生们,将这项无聊的工作说成非常有意思的工作。

第二天,学生们又被招至一堂,要求他们重新就昨天的作业陈述意见。结果,那些中途返回的学生一致表示:“非常无聊。”而与此相对的是,那些担任“说服”任务的学生们大部分认为“很愉快”,态度转变了。

这个实验证实:当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存在矛盾时,这个人的思维有向行动靠近的倾向。

那些担任“说服”任务的学生们由于必须对第三者表演出来自内心的愉快,从而产生了真正有这种感觉的错觉。他们在无意识之中,促使感觉的判断走向了表演的行动。

上面所提及的编务便是如此。如果新社长正面劝解她不要与其他人同流合污,可能她会很反感。换一种方式,把对她的责备转化为信任,让她扮演说服别人的角色,这时候,她原有的观点与现在所扮演角色的行动就出现了矛盾。结果,她的思维向行动靠近,按照角色要求客严格考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她自己也逐渐反省,并最终改过自新。

让顽固不化的员工去说服与其相似的第三者,组织管理者可以轻松地转变下属那些固执的观点与行为。

比如,让一个总是不遵守纪律的员工去管理那些同样不守纪律的员工,由他负责监督那些员工,不出意外,在他的监督之下,不守纪律的人少了,他自己的毛病也改了。

对于那些缺乏忠诚的员工,也可委以重任,让他们负责指导新职员,由他们负责向新职员灌输爱公司精神。相信指导期结束后,这些担任指导任务的职员们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他们的心中肯定会涌动起敬业的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有问题的员工,在委以重任之时,不要指责他本人的问题,而要把委任当作与他的问题毫无关联。

人关系心理学

“角色表演”心术,即通过让某人扮演某个角色,让该人受到与角色相伴随思考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本来的思想、主张甚至行为。有关心理实验表明,当一个人的思维和行动在矛盾时,这个人的思维有行动靠近的倾向。正是角表演战术的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