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002

第2章 对小错可予责备,对大错则尽量若无其事

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的结局肯定是失败。做人做事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无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有弄明白该怎样去做人做事。

为什么对小错要予以责备,对大错则要若无其事呢?

因为,对于小错,人们多半并不在意;对于大错,则会很在意,甚至惶恐不安。如果犯了大错的人知道因此要遭受严重惩罚,肯定会更加不安,采取一些冒险的举动来逃避惩罚也是很常见。

比如,一个职员,不小心被人骗了一大笔货款,他寝食不安。领导知道后,大发雷霆,威胁他,如果追不回货款,就让他去坐牢,他可能原本没想到逃跑,可因为害怕领导让他去蹲监狱,便携款潜逃了。

如果他遇到的是一位开明的领导,出事后,非但没有责备他,反而安慰他,他还会想到逃跑吗?多半不会,通常,他会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公司的损失,哪怕把自己的所有的家当都贴上,永远给公司打工以弥补损失!

不论是谁,一旦犯了大错误,都会是满脑子的自责。这个时候,与其去斥责他倒不如去激励他,这样,反省很快就会转化为对你的感激。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最常见也是最拙劣的批评方法:无论下属或子女犯什么样的错误,管理者或父母一概以一种同样的调子大发雷霆。

就人类的心理特性而言,一旦习惯于某种状态,就很难再从中产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不论大错小错,都会遭受雷霆攻击的下属或子女,最终会形成一种认为任何错误无非是“错误——大发雷霆”、“错误——大发雷霆”的机械性反应,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反省是多余的,他们会静静地等候暴风雨的来临与过去。暴风雨一旦过去,他们则认为其错误已经受到惩罚,已经不必要再为错误承担心理负担,反而不思悔改。

要知道,斥责的目的是为了起到警醒的作用,提醒犯错的人下次不再犯了。如果斥责起不到警醒的作用,甚至起反作用,斥责又有何必要呢?

聪明的管理者和父母应该知道如何利用下属与子女的过错。

对于平日的小过错,哪怕是由于粗心造成的无关紧要的错误,也要严厉指出,这样可以从细节上达到规范的目的;而对于下属所犯的大错误,却故意视而不见,甚至还要有意安慰、鼓励下属或子女。只有这样,小错才能警示人,大错才能激励人。

在这方面,日本松下公司的松下堪称楷模。

原三洋电机公司副董事长后藤清一投奔松下公司后提任厂长,这个工厂突然失火烧掉了。后藤清一内心十分难过和恐慌。心想:这次大火烧了工厂,作为厂长的他责任难免,“不被革职也要降级”了。不料,松下幸之助接到报告之后,只对他说了四个字“好好干吧”!

松下为什么这样做呢?人们都很不理解。过去即使只是打电话的方式不当这样的小事,后藤清一也会受到松下严厉的斥责。可这次却对犯了大错的后藤清一却无所谓似的。

其实,松下这么做,是有道理的。他懂得人们小错不在意,大错太在意的心理。

如果他严厉地斥责后藤清一,说不定后藤清一想不开,离开了公司,自杀了也未必不可能。到头来,工厂损失更大。

相反,如果不斥责,反而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安抚了后藤清一忐忑不安的心不说,还让他心生愧疚,发奋努力,弥补过失。

果然如松下所料,工厂被烧,后藤清一没有受到惩罚,心怀愧疚,对松下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努力工作来给予回报。

人际关系心理学

对小错和小错,人们往往在意大错,忽视小错。而符合心理学的作法则相反,对于小错,哪怕是由于粗心造成的无关紧要的错误,也要严厉指出;

而对其所犯的大错误,最好故意视而不见,甚或有意慰、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