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七分做人三分做事大全集
8030200000105

第105章 否定自己的论调,让反对者不再反对你

在东京迪斯尼乐园内抽烟的人出奇的少。去东京迪斯尼乐园,你会发现,园内好像没有烟灰缸。

“这儿禁烟吗?”如果你遇到那儿的职员,他们会回答你:“不,这儿不禁烟。吸也没有关系。但请不要乱扔烟头。”

环顾四周,找不到一个烟头。看上去清扫员在勤勤恳恳地回收垃圾和烟头,一般人都不好意思再往几乎是一尘不染的地面上乱扔烟头。

人的心理真是有些奇怪啊。

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现象很普遍:禁令三令五申,却屡禁不止,甚至有人一犯再犯;禁令一旦撤销,竟然不知不觉,人人自觉遵守。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因为,人受到他人的指示或者命令时,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抗。因此,就对方不该干却故意要干,或应该干却故意不干的事情,故意进行相反的劝告往往会比较效比如,你想要对方赞同你的观点,你不妨先否定自己的观点。

一对性格不合的姐妹,常常发生争论,有时候双方争论得面红耳赤,甚至争论的重点已经不是原来的论点,而是为争论而争论。

有一次,姐妹俩又为两名男歌星——高仓健与周润发谁更具有男性魅力而争论不休。

姐姐认为高仓健更有魅力,冷峻深沉而又成熟。妹妹认为周润发更有魅力,果敢幽默而又不失温存。

双方正僵持不下时,姐姐突然发表了看似否定自己的论点,说:“仔细想起来,周润发也有他独特的魅力,他看上去的确比高仓健温存。”

听了姐姐如此一说,妹妹也不再坚持己见,而是说:“说实在的,我也觉得高仓健是一个有魅力的男人,他很含蓄。”

于是局面渐趋缓和,姐妹俩也嘻嘻哈哈言和了事。

事实上,在争论时,很多人并非以论据去反对对方,而往往是意气用事,为反对而反对。

如果一方劈头就说:“你这样做不对。”对方一定会立即反感地说:“不,我绝对没有错。”但是如果一方让步地说“也许我真的也有错”,另一方的“逆反心理”也许就会产生作用,说:“不,其实我也有错。”

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与我们唱反调的人,如果这人很顽固、很好斗,你无法消除他的敌意,不妨先否定自己的论调,这样,他往往不好意思再攻击你,甚而反过来赞同你的观点。

巧妙运用这一心理战术于公司、家庭,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在公司,如果你是一名管理者,对于效率低下的部下,如果你一味地严厉申斥或者唠唠叨叨,他们的效率是不可能得到提高的。“你不用这样拼命,其实也没有多大关系的。”你不妨偶尔这样对他们说上一句,或许,你这留有余地的话语反而会激发他们努力工作的积极性。

在家中,夫妻之间的规劝也是如此,一味地要求对方“勤理家、多赚钱”,往往会招致反效果。不妨偶尔说一声:“注意休息,钱够用就行了。”这样一说,丈夫或妻子反而不会一场接一场地看球赛或一个接一个地看韩剧了。

如果你想让对方做什么,尤其是你不希望招致对方的反感的时候,你不妨试着若无其事地说上一句反话,这可以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改变心态。

人关系心理学

人人都有逆反心理,受到他人的指示或者命令时,在心理上会产生一种本能的反抗。因此,就对方不该干却故意要干,或应该干却故意不干的事情,故行相反的劝告往会比较有效。为处世潜规则4表现出委屈的卑下姿态,消除对方的反感人往往不大容易改变客观条件的强弱,当却可以通过示强或者示弱的方式来为自己争取最有利的位置。

越国国君勾践被吴国夫差打败以后,勾践作为亡国之君,不得不遵从吴王夫差的条件,怀着满腔的羞愧,带着送给吴王的宫廷美女及金银财宝,带着自己的王妃虞妲,去吴国做囚徒。

勾践一心想着复国报仇,不过,他深知,要想实现自己的夙愿,除了忍之外,还要以卑微博取夫差的同情和怜悯。于是,他掩藏起自己的仇怨,养马放牧,除粪洒扫,辛勤劳作,没有一丝怨恨之色。

一日,吴王夫差登上姑苏台,远远望见勾践和夫人端坐在马粪堆旁,心里便有了同情和怜悯之心。他对太宰伯喜说“在这种穷厄的境地还能坚持,真不容易,我很敬佩他们。”

伯喜说:“不但可敬,更是可怜啊!”

夫差说:“太宰所言极是,我有些不忍心看了,倘使他们能改过自新,就赦免他们,让他们回国吧!”

一日,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有病,请求探视,此时恰逢吴王要大便,勾践便说:“臣在东海,曾跟医师学习过,观察人的粪便,就能知道人的病情。”

一会儿,吴王大便完毕,将桶拿到门外,勾践揭开桶盖,手取其粪,跪在地上尝了尝。左右都掩着鼻子。勾践又走到室内,跪下叩头说:“囚臣敬贺大王,你的病一至三日就痊愈了。”

吴王夫差问:“你怎么知道的?”

勾践说:“臣听医师说,夫粪者,谷味也,顺时气则生,逆时气则死。今囚臣尝大王之粪,味苦且酸,正应春夏发生之气,所以知之。”

夫差大受感动,说:“你真仁义啊!比我儿子侍候得还好。”

不久,夫差就送勾践回国了,这才有了后来的灭国之灾。

勾践何以赢得吴王的同情和怜悯,那就是卑下的姿态。

人生在世,不可避免,总有可能与这样或那样的人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对立。发生对立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对方地位高于你,你冒犯了他,让他感觉你的大不敬,心生怒气;另一种是对方地位低于你,你高高在上,让他感觉你的优越性,心生妒忌。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根源就在于对方在你的面前感受不到优越性。

向对方示弱,让对方表现得比你优越,是人际关系学中很关键的学问。

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有句名言:“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吧;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

在很多时候,卑下的姿态才能消除对方的敌意,赢得认可、友谊或同情。

对方地位比你高,你表现出卑下的姿态,容易得到谅解、同情甚至怜悯。

对方地位比你低,你表现出卑下的姿态,容易消除敌意,得到认可甚至赞赏。

林肯就曾以这种方式消除了一个暴徒的怨气,从枪口下逃生。

有一次,一个暴徒拿着手枪对着林肯说:“我曾下过决心,如果有一天遇到比我还丑的男人,我一定当场把他打死。”

没想到林肯不慌不忙地向那个暴徒承认,自己是一个丑男人,并对他说:

“你如果想打,就打吧!”

结果这个暴徒的气消了,自动离开了。

林肯依靠消除了暴徒的反感,脱离了危险?那就是他谦卑的态度。

面对他人的侮辱,一般人都会以牙还牙,恶语相加。而林肯则截然相反,他不仅没有威胁辱骂暴徒,反而坦然地承认自己是一个丑男人,以示卑下。就在他承认的瞬间,暴徒对林肯反感的所有理由都消失了。

试想,如果林肯在暴徒面前趾高气扬,结果会怎么样,只怕引起暴徒更大的反感,林肯也就没命了。

正如前面所说,对方产生反感时,其潜在心理就是,希望自己的优越得到认可。而一旦他发现对方比自己差时,便不再反感,甚而取而代之以同情、怜悯。

也就是说,当你面对一个反感你的人,不妨大胆示弱,放弃自己的优越性,让自己处于卑下的地位,这样,对方的怨气没了,反感没了,你也就被接受了,成了最后的赢家。

人关系心理学

没有人会喜欢表现得比自己优越的人。向对方示弱,让对方表现得比自己优越,可消除方的敌意,赢得认同情或赞赏,至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