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周鸿祎: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
8027800000009

第9章 让中国人能用自己的母语上网

说起中国互联网历史,业界都公认1998年为“互联网元年”。这一年,中国互联网用户首次突破100万大关;这一年,“互联网”成为流行语,“网虫”“网吧”“网校”等新名词因之风靡;这一年,中国商业互联网蓬勃兴起,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网站集体亮相。1998年,时值改革开放20周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开放力量,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99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这一年,互联网的热潮同样冲击着周鸿祎。当他发现身边不懂技术的朋友上网时普遍对输入“www”开头的英文网址心存畏惧,他敏锐地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创业机遇来了。周鸿祎笃定中文网址搜索将会是个大市场,于是,在当年10月,他放弃北大方正的铁饭碗,怀揣“让中国人能用自己的母语上网”的理想,成立了国风因特软件有限公司,全力开发3721地址栏搜索软件。3721“中文上网服务”的初衷,就是要让老百姓更容易使用互联网,让中国的中小企业更容易利用互联网。

在风起云涌的互联网大潮中,周鸿祎的这一想法和举动,一度遭到业内人士的嘲笑,他们认为其商业模式过于简单,根本没有任何商业价值,但是周鸿祎却坚信自己的市场嗅觉。

“我的这个想法从一开始就没有人看好。因为在1997年、1998年的时候,上网的人都是专家,大家觉得这个想法很傻,敲入‘www’又不难,为什么要输入中文?四年来,我们一直都是处在一种被嘲笑、被轻视的状态下。但我相信中国会成为互联网第一大国,中文会成为互联网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中国人最终会选择用自己的母语上网。所以在别人不看好的时候,我对自己的idea始终保持信心,”周鸿祎后来总结说,“事实上,我认为,任何一个好的创意,一个好的想法,如果大家都一致说好,你才要怀疑这个想法是不是真的好了。因为从概率上来讲,90%的人是平庸的人。你的想法90%的人一致叫好,有两种可能:这个想法已经被别的企业验证,你已经没有机会;要不,你这个想法肯定很愚蠢。而那些不被别人看好的想法,反倒有可能在那些大企业所不屑于或者没有意识到的领域创造出它的优势来。”

周鸿祎给自己的软件取名“3721”,正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要闯一闯”的寓意。市场很快验证了他的预测。3721网络实名以其简单、方便的“用中文上网”理念,赢得了大量“小白”用户的认可。据媒体报道,3721网络实名服务巅峰时覆盖超过90%的中国互联网用户,拥有数千万忠实用户,日均使用人次超过3000万,成为使用量最大的中文上网方式。

儿童文学作家冰心有句诗歌这样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任何创业史,都是一部艰辛的血泪史,3721也不例外。周鸿祎创业的时候只有五个部下,都是在方正的同事。创业的资金也只有国风集团(妻子胡欢姐夫的公司)投资的几十万元和自己的一点点积蓄。1998年,大批“海归”人士携带境外风险投资和商业计划书高调杀入互联网,是当时的风潮。周鸿祎没有海归背景,自然没敢奢望得到风投的支持。

尽管周鸿祎的诸多创意在方正没有得到重视,但他仍然非常感谢方正,因为他在这那里找到了这辈子最大的幸福——认识胡欢。周鸿祎说:“能找到这样的老婆是我今生最大的幸运,为此我一直特别知足并心存感激。太太对我的事业帮助特别大。”

周鸿祎后来创办3721时,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收入来源,全靠胡欢打工赚钱周济。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胡欢告诉他:“最坏的结果不就是赚不到钱嘛!”周鸿祎在北京马连洼租了一套三居室,其中一居室供他和新婚妻子胡欢住,另外两居室用来办公。白天支起电脑桌作为办公室,晚上放下折叠床就成为卧室。据说一位合作伙伴前去谈事的时候,被“暗无天日”的办公室惊呆了,因为只有一个小窗户迎接阳光,办公室只好全天开灯。

面对这样的艰苦岁月,胡欢毫无怨言,她还这样安慰周鸿祎:“这样的生活让我很快乐,我相信这辈子我们不会挣不到钱,再不济,打工也可以养活两个人嘛。对你这种高智商的人来说,挣钱是早晚的事情,关键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是最快乐的。”艰苦的创业条件和妻子的支持激发了周鸿祎的无穷斗志。他和创业伙伴们废寝忘食,办公桌集研发和休息双重功能。不舍昼夜奋斗的结晶就是,不到半年时间,3721.com和中文上网软件问世。

不过,尽管这半年周鸿祎省了又省,微量的创业资金还是快用完了。而此时,来自IDG(美国国际数据集团)的王功权一个电话救了3721.这次注资颇有传奇色彩。据说在双方见面两个小时之后,王功权就代表IDG拍板向3721投资25万美元的种子资金。按照王功权的事后解释,是周鸿祎的个人魅力让他“相见恨晚”。他在周鸿祎身上看到了不同于其他创业者的“特别的东西”。周鸿祎则视王功权为“恩师”和“贵人”,作为“万通六君子”之“谋者”的王功权,在代表IDG负责3721项目时,曾经给予周鸿祎管理、经营、市场、团队等方面的指导,并且在他的穿针引线下,很多IDG在中国投资的公司纷纷与3721进行合作,两个人自此成为了很好的合作伙伴。在周鸿祎二次创业的过程中,王功权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为后话。

客观地看,与当时张朝阳们动辄就从风投那里融资千万相比,周鸿祎融到的25万美金有点儿“寒碜”,但周鸿祎对此感激至今。在他看来,钱少未必是坏事。因为钱少,用得谨慎,都花在刀刃上了。在烧钱成风的互联网泡沫时期,没钱烧的3721凭借自己的低调、务实和专注,反而积累了非常大的优势。在周鸿祎稳扎稳打的创业策略下,2000年2月,3721入围“亚洲杰出网际网络服务供应商”奖;2000年5月,周鸿祎被《中国青年报》推选为“IT新生代十佳青年”。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鸿祎创立3721的时候,马云、马化腾、李彦宏,这些后来叱咤中国互联网的风云人物当时还没有浮出水面。1998年底,马化腾和好友张志东注册成立“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到1999年2月,腾讯“QQ”才问世。1998年底,马云萌发一个念头:带着几个老部下离开北京南下杭州创业,直到1999年年中,他才正式辞去其在中国外经贸部的公职,开始创办阿里巴巴网站。当时的李彦宏以北京大学留学生的身份写了一本《硅谷商战》,正在忙于为书做宣传,1999年底,他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才回国创办百度。1999年,陈天桥与妻子、弟弟、同学等一起创办盛大网络,做的只是卡通网站,陈天桥日后的对手史玉柱正身处巨人集团破产的低谷期,以“征途”杀入网游得等到七年之后。

可以说,周鸿祎是互联网江湖的早起者,也是较早的创业成功者。作为“大哥级”人物,日后他总是不畏惧、不服气任何人,并不断与人争斗,这或许是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