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周鸿祎: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
8027800000024

第24章 投资快播:看重的是颠覆式创新

天使投资和VC投资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不看重回报率的天使属性。周鸿祎说:“我投一个项目,一开始不是看钱途,而是看他是不是做了一个很酷的产品,这个产品是不是很多人会用。就算有些企业还没有找到特别明确的商业模式,但是只要其产品有很多人在用,他能改变很多人的生活方式,我就会投资他。”投资快播就是明证。

在创立快播之前,创始人王欣还经历过一次失败创业,这跟周鸿祎有点儿像,这也是他投资的一个考虑因素。

1999年底,王欣凭借在大学期间就展露出来的技术天赋,在深圳一家合资公司轻松谋得了一份技术研发工作,职位一上来就是副总经理。

2002年,工作成就感匮乏的王欣决定出来单干,成立了深圳点石软件公司,主攻方向是音乐交换软件。和许多缺乏管理和市场推广经验的创业者一样,王欣在苦撑了三年之后,关掉了公司。

2005年,公司关门不久,陈天桥主动找到王欣,邀请他到盛大SDO部门做助理总监,负责“盛大盒子”的研发。在盛大待了一年,因为种种原因盛大盒子最终流产,整个技术团队因此而解散。

王欣离开盛大后又回到了深圳,于2007年年底开始二次创业,快播由是而生。快播刚成立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尽管一度节省,创业资金还是很快就花光了,最穷的时候,王欣连招待朋友吃顿像样饭的钱都没有。然而就在这样的艰苦创业条件下,王欣也没有失去远大理想:做中国自有民族技术品牌。

当时,国内视频领域竞争已趋饱和。土豆、优酷、酷6等树立起视频门户网站的招牌;暴风影音已成为视频播放工具的首选;迅雷成为下载工具的霸主。快播凭借其点播技术的创新,杀出了一条血路。

不过,尽管用户数量瞬间激增,快播的资金短缺问题依然没有好转。反而随着用户倍增,越发窘迫。因为一台服务器显然无法满足数百万用户的疯抢点击,而王欣又没有钱添置新的服务器。

“当时能够想到的方法是融资或者卖掉,用户不少应该能卖不少钱。于是,我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快播公司卖掉!”王欣当时开出300万元的超低价,欲将快播卖给一家同行,对方却以很快就会研发出跟快播一样的P2P技术为由拒绝了。

超低价都卖不出去,快播的价值可想而知,没想到周鸿祎却独具慧眼。“我投资快播,看重的是其颠覆式创新。”

一直以来,用户通过四种方式在网上看视频:下载、在线观看、视频分享网站以及PPlive等直播平台。但前三种方式都容易惹火用户,下载慢,在线看卡,分享的视频模糊。PPlive、PPS、风行等直播平台,看着不错,但供货内容又有局限。而且,高清电影的流行势不可挡,看过HD画面后,用户的品位提高很多。

“快播”首次运用P2P技术,支持边下载边观看,既解决了播放画面模糊、播放卡等老问题,还节省了用户的等待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的愉悦感。

好的产品,必须找到好的盈利方式,才能释放其市场核能。王欣一直缺乏的正是合适的盈利模式,所以才始终捉襟见肘。周鸿祎不仅帮他解了燃眉之急,还授之以渔。周鸿祎适时抛出了他的“免费长尾理论”,让快播最终找到了自己的盈利路径。

为了让王欣理解免费已是大势所趋,周鸿祎干脆送他一本克里斯·安德森的《免费》,让他自己去想。后来的事实证明,在熬过最艰难的一个阶段之后,周鸿祎的建议帮了快播的大忙。快播软件做免费推广的时候,就吸引很多客户试用,直接导致装机数量的大幅上升。

周鸿祎给快播投的钱也不多,但是王欣却视其为“最天使”的人。王欣的团队成员大多是技术出身,他一直在找一个懂市场推广、懂客户端的人做补充,通过朋友介绍认识周鸿祎后,他觉得找对了人。

周鸿祎喜欢提一些较为细致的要求,比如,他建议把不相关的组件去掉,集中精力去做核心功能,不要常驻用户电脑的内存,要彻底退出,甚至要求在用户安装软件的时候,在说明文字中用红字向用户介绍P2P的原理,提示这个软件会占带宽,建议用户不要在公司或者在网络高峰时期使用……这些都是做技术的人以往没有想到的。周鸿祎对用户心理的深刻把握,给王欣他们提供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