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微管理——用人的智慧
8004800000049

第49章 根据员工职位特点,因材施教

不同层级、不同特点的员工需要不同的培训方式,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发挥最好的培训效果。

5.1“大锅粥”式的培训没有效果

有的企业培训项目并不少,却收不到太大的效果。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原来企业设置的培训项目没有针对性,对所有的员工一视同仁。

本来员工不需要这项技能,公司偏偏安排这样的培训,那么培训的吸引力就会大大降低,无法引起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效果自然不如意。因此,从事某种职务的员工,就该为其提供相应的培训,培训必须根据员工各自的能力特点和职位区分,选择不同的培训课程,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5.2案例:因材施教,才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孔子在几千年前就提倡教育应因材施教,只有针对下属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方式,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

司马牛问仁。孔子说:“所谓有仁德的人,他的言语迟钝而慎重。”

仲弓问仁。孔子说:“走出家门如同会见贵宾那样恭谨,役使百姓如同承办大祭那样敬肃。自己不想做的事,不要强加于他人去做。在官府任职无人怨恨,在家闲居也无人怨恨。”

颜渊问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语行动都符合礼,这就是仁。有朝一日人人都能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合于礼,那么天下就回归仁道了。实践仁道要先从自己做起,难道还要靠别人吗?……不合乎礼的东西不看,不合乎礼的声音不听,不合乎礼的话不说,不合乎礼的事不做。”

同一个问题,孔子却给出不同的答案,这在今天教育界“标准答案”盛行的氛围下,是很难理解的。但对孔子来说,这是再自然也不过的道理了。

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孔子认为樊迟知道这些就够了;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孔子认为对于司马牛来说,通过教育让他知道克服自己的性格缺点,做到谨言慎行也就达到教育目的了;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

因为众弟子的秉性行为不同,孔子选择了不同的解释来回答他们的同样的问题。正是因为孔子能做到因材施教,才成就了众多贤明的弟子。

企业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不同,创造的业绩不同,能力和应达到的工作标准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对员工进行培训时,培训内容也不应相同。员工培训工作应充分考虑到他们各自的特点,做到因材施教。也就是说,要针对员工的不同职务、不同要求以及其他差异,区别对待。

5.3微管理:抓住不同岗位的要求,因材施教

每一个公司的内部,由于各类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工作要求不同,各公司自身的独特性,因而对这些不同岗位人员的培训,应安排不同的培训项目。

(1)公司的主体是普通职员,职员们直接执行各种生产任务,完成各项具体性工作。培训普通职员要依据工作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的要求,明确各自权责界限,掌握必要的工作技能,以便能够按时、有效地完成本职工作。

(2)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重点应放在专业技能的提高,使其及时掌握新工艺、新技术及其他信息,加速知识更新。

(3)对将要从事中层管理的员工,培训则应该立足于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其在本职工作领域中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培训,增强其组织协调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开拓进取精神。

微管理小窍门:

1.除了对不同岗位选择不同课程之外,培训还要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性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

2.培训也要与时俱进,力求让所有员工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

5.4微思考:于细微处每天进步一点点

·你所在的组织安排培训课程时有什么根据?是否做到了根据不同职位选择不同的培训内容?

·对于“因材施教”,你还能从哪些角度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