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电子商务案例分析
7999900000050

第50章 电子政务案例(1)

知识目标

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

了解电子政务的模式及作用;

了解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技能目标

掌握电子政务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方法;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相关案例。

第一节电子政务概述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

关于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ment)的概念,国内外没有形成统一的表述,说法各异,如政府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府、数字政府、政府信息化等。

电子政务是政府在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以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改善决策和投资环境为目标,将政府的信息发布、管理、服务、沟通功能向互联网上迁移的系统解决方案。同时,电子政务也提供了政府管理流程再造,构建和优化政府内部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政府信息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强大的技术和咨询支持。从严格意义上说,所谓电子政务,就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的、规范而透明的、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与以往的办公自动化相比,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由公务员转变为社会公众;技术体系由封闭、专业转变成开放、互联。电子政务所包含的内容极为广泛,几乎可以包括传统政务活动的各个方面。电子政务系统是一个条块结合、纵横交错的网状立体交叉结构,既有横向的按行政划分的不同的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又有纵向的按行业划分的不同的具体职能部门。

二、电子政务的模式及作用

(一)电子政务的模式

随着电子政务的普及,其功能越来越丰富,体系也越来越复杂,包括从最初的网页形式到现在的系统级别。根据电子政务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将其分为G2G、G2B、G2C三种模式。

1.G2G模式

G2G电子政务是政府间的电子政务,它是指政府内部、政府上下级之间、不同地区和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实现的电子政务活动。G2G电子政务系统主要包括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电子法规政策系统、电子公文系统、电子司法档案系统、电子财政管理系统、电子培训系统、业绩评价系统、垂直网络化管理系统、城市网络管理系统、电子人事管理系统等。其中,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它是指政府部门内部利用OA系统和Internet/intranet技术完成机关工作人员的许多事务性的工作,实现政府内部办公的自动化和网络化,在实现内部资源充分共享的基础上,提高政府的作业效率和业务水平。政府内部网络办公系统可分为领导决策服务子系统、内部网站子系统、内部财务管理子系统等,通过不同子系统的应用,使得传统的政府内部管理实现向网络化管理转型。电子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向政府主管部门、审计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分级、分部门、分时段的政府财政预算及其执行情况报告,包括从明细到汇总的财政收入、开支、拨付款数据以及相关的文字说明和图表,便于有关领导和部门及时掌握和监控财政状况。

G2G电子政务的主要目的是打破机关组织部门的垄断和封锁,加速政府内信息的流转和处理,克服政府各部门相互推诿的现象,提高政府内部的行政效率。

2.G2B模式

G2B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企业(business)间的电子政务,即政府通过网络进行采购与招标;企业通过网络进行税务通报、办理证照、参加政府采购、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反馈等。其目的是精简管理业务流程,快捷地为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

G2B电子政务主要包括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系统、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电子化外经贸管理、信息咨询服务、企业融资服务等。政府电子化采购主要是通过网络面向全球范围发布政府采购商品和服务的各种信息,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平等的机会,特别是广大中小企业可以借此参与政府的采购,可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政府采购是一项牵涉面十分广泛的系统工程,利用电子化采购和电子招投标系统,对提高政府采购的效率和透明度,树立政府公开、公正、公平的形象,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电子化招投标系统在一些政府大型工程的建设方面已有了很多的应用,它对减少徇私舞弊和暗箱操作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减少政府和企业的招投标成本,缩短招投标的时间。电子税务系统可使企业直接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地完成税务登记、税务申报、税款划拨等业务,并可查询税收公报、税收政策法规等事宜。我国已经实施“金税工程”并逐步建立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增值税发票稽查系统和电子纳税系统,既方便了企业,又提高了国家税收征管的效率和水平。电子工商行政管理主要是让企业通过因特网申请办理各种证件和执照,缩短办证周期,减轻企业负担,如企业营业执照的申请、受理、审核、发放、年检、登记项目变更、核销,土地证、房产证、建筑许可证等证件、执照的审批和办理。电子化外经贸管理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如进出口配额的许可证的网上发放、海关报关手续的网上办理以及网上结汇等已在我国外经贸管理中开始应用。

3.G2C模式

G2C电子政务是指政府(government)与公众(citizen)之间的电子政务。在这种模式中,政府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主要包括教育培训服务、就业服务、电子医疗服务、社会保险网络服务、公民信息服务、电子证件服务等。其中,公民可以通过电子医疗服务查询自己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余额和当地公共医疗账户的情况;查询国家新审批的药品的成分、功效、试验数据、使用方法及其他详细数据,提高自我保健的能力;查询当地医院的级别和执业医师的资格情况,选择合适的医生和医院等。电子医疗服务既可以使病人更加方便地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又可以有效地促进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社会保险网络服务主要是通过网络建立起覆盖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社会保障网络,使公民能通过网络及时、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险账户的明细情况;政府也能通过网络把各种社会福利,如困难家庭补助、军烈属抚恤和社会捐助等,运用电子资料交换、磁卡、智能卡等技术,直接支付给受益人。电子证件服务允许居民通过网络办理结婚证、离婚证、出生证、死亡证明等有关证件。通过G2C将提高政府政务活动的透明度,有利于公民的民主参与和有效监督,促使公务员能廉洁自律。

(二)电子政务的作用

电子政务的上述业务内容并不是一出现时就具备了的,而是在电子政务从简单(建立政府网页)到复杂(电子社区或数字城市,同时提供上述多种业务)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的。电子政务的开展给政府、企业、公民提供了服务。对于政府来说,实行电子政务,能够简化行政环节和程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能够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有利于廉政、勤政建设;有利于政府管理模式从集权管理型向集散管理型转变;有利于整合政务信息资源,发挥其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

政府文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文件可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在不同的政府部门间实现瞬时传递。行政管理的电子化和网络化不仅取代很多过去由人工处理的烦琐劳动,也节省了纸质文件的传输时间。

2.有利于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

实施电子政务以后,政府部门的信息发布和很多公务处理转移到网上进行,给企业和公众带来了很多便利。政府各部门可以利用网络手段为企业提供各种快捷、高效、低成本的信息服务,如企业的申报、审批等转移到网上进行;商标注册管理机构可以提供已注册商标的数据库,供企业查询;科技成果主管部门可以把有待转让的科技成果在网上公开发布;质量监督检查部门可以把假冒伪劣的产品和企业名录在网上公布,以保护有关厂家的利益;政策、法规管理部门可向企业开放法律、法规、规章、政策数据库以及政府经济白皮书等各种重要信息。这些功能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加快企业的决策速度,这又从另一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3.有利于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政府可以在网上发布政府信息、公开办公流程等;公民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发表对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工作的看法,参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还可直接向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发送电子邮件来对某一具体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与此同时,电子民主管理可以提高选举工作的透明度和效率,政府可以把候选人的背景资料在网上公布,方便选举人查阅;选举人可以直接在网上投票保护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政务的公开拉近了公众和政府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4.提高了行政监管的有效性

我国“金关工程”“金税工程”等的实施,不仅加强了政府部门对经济监管的力度,而且减少了偷税、漏税和出口套汇等行为,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使公安部门的网上追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三、国内外电子政务的发展

(一)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

电子政务是现代政府管理观念和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产物。面对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和知识经济的挑战,许多国家政府都把电子政务作为优先发展战略。2003年11月,联合国发布《2003年全球公共领域报告:处在十字路口的电子政府》报告,针对191个成员国,公布了联合国全球电子政府调查。调查显示,在电子政府准备指数上,美国以0.927拔得头筹,其次为瑞典、澳大利亚、丹麦、英国、加拿大、挪威、瑞士、德国、芬兰、荷兰等高度发达国家,亚洲的新加坡与韩国分居第十二位、第十三位,日本排名第十八位,中国排名第七十四位。

美国是较早发展电子政务的国家,也是电子政务最发达的国家。2000年9月,美国政府开通“第一政府”网站(网址为www.firstgov.gov)。2002年底,布什总统签署了《电子政务法》,恢复了曾一度被取消的“电子政府办公室”作为专门的电子政府管理实施机构,建立了总预算为3.45亿美元的“电子政府专项基金”,并组建了专门的协调机构——总统管理委员会。美国政府网站的成熟性在全球是最高的,联邦政府一级机构已经全部上网,所有的州一级政府也全部上网,而且几乎所有的县市都建立了自己的站点。政府网站的内容十分丰富、有效。

1999年,加拿大总理发布了国家电子政府战略计划——“政府在线”,提出到2004年底要实现政府所有的信息和服务全部上网。在总理的亲自领导下,由财政部部长负责电子政府的全面实施。加拿大还罕见地采用了中央集权式的“自上而下”的实施思路,提出了“统一政府”的发展策略,由财政部统一负责跨地区和跨部门的电子政府整合。在国际咨询公司埃森哲的多次电子政府评选中,加拿大的电子政府建设均名列前茅。

英国在1994年便开始进行“政府信息服务”实验,英国政府先在互联网上建立“英国政府信息中心”,为用户提供政府、学术机构、企业等网址查询。2005年,英国政府为每个市民提供互联网使用这种方式。为此,政府责成每个部门和机构制定自己的电子政务策略,与有能力的技术公司建立伙伴关系,其电子政务发展走向成熟。

2003年4月,比利时政府开始执行该国第一个电子身份认证卡(EID)项目。该项目旨在为在比利时居住12年以上的所有人发放个人ID卡。该项目使得比利时政府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电子政务和设立电子ID卡方面处于了领先地位。

新加坡作为亚洲电子政府的翘楚,它的电子政务建设在国际上一直独树一帜,也一直是其他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借鉴典范。目前,新加坡政府已经成功搭建了政府与雇员,政府与企业,管理与统辖,民众与政府,资讯通信、教育、知识管理及资讯通信基础设施,科技实验、电子服务六个战略架构。2003年7月,新加坡政府又确定了六个策略性的优先决议,提出“欣喜的顾客,联网的国民,联网政府”的战略架构,具体目标是在2006年取得“多个机构,一个政府”“敏捷、实效及有效率”“可靠并反应迅速”三个主要成果。

从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开展电子政务的情况来看,这些国家的电子政务一般都遵循以下指导原则:围绕民众的需求和选择来发展和提供服务,建立“以民众为中心的政府”;提高政府及其服务的可接近性和易获得性。与电子政务相关的行为主体主要有三个,即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居民。因此,政府的业务活动也主要围绕着这三个行为主体展开,即包括政府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尤其是与企业单位的互动;政府与居民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