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悟出管人用人心法
7999200000064

第64章 广开言路,群策群力

一个成功的企业,一定要有能够使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平等交流的一个平台,这样才能够将管理者“广开言路”的倡导具体的实施,从而能够更有利的提高员工的工作信心和热情。

战国时候,楚国国君楚怀王在位时,屈原在楚国任职。

屈原,名平,楚国人。他见闻广博,是个饱学之士,不仅懂得治理乱世,而且特别擅长辞令。屈原作为楚怀王的左徒,既可以与怀王商讨国事,制定各种治国方针和策略,又可以灵活应对各个诸侯国的来客,与诸侯国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因此,怀王对他委以重任。

当时,上官大夫与屈原平级,为了争得怀王的宠信而设计陷害屈原。一次,怀王令屈原起草一套法令。屈原完成初稿后,上官大夫想把它据为己有,屈原坚决不给。于是,上官大夫便在怀王面前诋毁屈原道:“大王让屈原起草法令,屈原却将这件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他每写出一条法令,便自吹自擂,夸耀自己的功劳,并且扬言除了他之外,没有人有能力做这件事。”怀王听后大怒,随后便贬了屈原。

怀王不能够明辨是非,听信谗言,令屈原感到痛心。他无法排解心中忧愁,在苦闷之际写出了《离骚》《国风》等惊世之作。

屈原被贬后,秦国准备攻打齐国。秦国国君秦惠王考虑到齐、楚两国有联姻关系,于是派张仪出使楚国。张仪带着厚礼来到楚国,对楚怀王说:“秦王非常憎恨齐国,本来想攻打齐国,但考虑到齐国与贵国有联姻关系,特令我前来与贵国交好。如果贵国能够与齐国断绝关系,秦国愿意将商、於的六百里地献给贵国。”楚怀王因贪婪相信了张仪的空话,立即与齐国断绝了关系,然后派使者前往秦国,要求秦国割地。使者来到秦国后,张仪厚颜无耻地说道:“我与楚王约定的是六里地,从来没有听说过六百里地。”楚国使者大怒,回去将此事告诉了怀王。怀王暴跳如雷,立即起兵讨伐秦国。秦国立即迎战,在丹、淅两地击破楚军,斩杀楚军八万,并俘虏了楚国大将屈匄,顺势夺取了楚国的汉中地盘。怀王并不甘心,动用了楚国的全部兵力深入秦地,与秦军决一死战。魏国见楚国后方空虚,偷袭了楚国的邓地。楚军见后方形势危急,立即撤兵。怀王明确与齐国断绝关系,惹得齐国大怒。当楚军遭遇如此困境时,齐国坐视不管。

第二年,秦国表示把汉中的地盘还给楚国,希望能够与楚国和解。怀王说:“我不想要回汉中的地盘,只想要张仪一人。”张仪听说后,对秦王说:“用我张仪一人换取汉中地盘,臣愿意前往楚国。”张仪到了楚国后,用厚礼买通了楚国的当权大臣靳尚。靳尚在怀王的宠姬郑袖面前搬弄是非,颠倒黑白,让郑袖深信不疑。后来,怀王听了郑袖的话,将张仪放回了秦国。这时,屈原刚从齐国回来。他问怀王:“为什么不杀张仪呢?”怀王这才感到后悔,不过已经无法追回张仪了。

后来,诸侯国合力攻打楚国,楚国被打败,楚将被斩杀。

秦昭王即位后,打算与楚国通婚,于是邀请怀王到秦国来。怀王正打算前往,屈原说道:“秦国是虎狼之国,不可以轻信,大王不去为好。”怀王的小儿子子兰说:“为什么要扫秦王的兴呢?”于是,怀王去了秦国。怀王入武关后,被秦国伏兵切断了后路。秦国扣留了怀王,要他割让领地。怀王大怒,拒绝了秦国的要求。此后,怀王逃亡到了赵国,赵国并不接纳他,他不得不返回秦国。结果,怀王客死在了秦国。

楚怀王的命运是悲惨的,不过,他的悲剧是自己造成的。他先是听信上官大夫的谗言,将既有忠心又有才干的屈原疏远;接着又听信宠妃的谗言,将好不容易抓到的张仪放掉;后来,他又听了小儿子子兰的谗言,踏上了去往秦国的不归路。

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杜绝谗言的蛊惑。而要想做到这点,广开言路是必要的。不过,有些管理者虽然提倡广开言路,结果在执行的过程中常常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实际作用。

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将广开言路落到实处。

(1)采用可行的建议

尉缭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是当时不可多得的军事家。尉缭认准秦国必然要一统天下,于是前往秦国施展平生所学,实现自己的抱负。

初谒秦王时,尉缭就与秦王探讨国事。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决战的形势对秦是极为有利的。他说,与秦国的实力比较,其他诸侯国的势力如同郡守县令,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无法与秦抗衡,但令他担心的是山东六国会再结联盟,合纵击秦。为此,他列举了秦王熟悉的历史事件,以便向秦王敲响警钟。

秦王非常赞同尉缭的看法,向尉缭询问避免诸侯国联盟的办法。于是,尉缭建议秦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只要能够做到这些,就能够“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秦王认为尉缭的建议切实可行,在后来的统一战争过程中加以付诸实施。许多秦国使者怀揣着金银珍宝,前往各国,想尽办法贿赂收买显贵“豪臣”,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离间六国之间的关系。随后,秦利用六国之间的矛盾,将其各个击破,实现了秦一统天下的战略目标。

如果管理者能够采用可行的建议,员工就会主动地帮助上司想办法。因为,管理者在采纳员工建议的同时,也是对提出此建议的员工的认可。否则,如果管理者表面提倡广开言路,却不愿意采用员工辛苦想出来的建议,员工提建议的积极性自然会消失。

(2)敢于听到不同的声音

艾尔弗雷德?斯隆曾担任过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经理,在西方管理学界享有盛名,被称为“一个管理组织的天才”。在任期间,他曾聘请了一位著名的管理人士作为公司的管理顾问。

在交待职责的时候,艾尔弗雷德?斯隆告诉这位刚上任的管理顾问,他不知道要给一个管理顾问安排什么样的具体工作,因为他自己并不能够很好地了解这种工作的性质。至于要研究什么,要写些什么,这都是作为管理顾问的工作。艾尔弗雷德?斯隆的要求简单明了,就是希望这个管理顾问能够明确地写出或提出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不必要考虑和担忧自己的观点不被大家接受。艾尔弗雷德?斯隆认为,如果一个管理顾问总是想与大家的观点保持一致,就会采用调和或折衷的手段来达到这个目的,一个只会按照别人的意见调和或折衷的管理顾问不可能为公司提出有价值的管理建议,公司不需要这样的管理顾问。

从艾尔弗雷德?斯隆给新来的管理顾问的交待中可以看出,艾尔弗雷德?斯隆很注重与众不同的观点。正是因为他愿意听到这些不同的声音,才能够更加全面地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自己积累了更多的管理和组织经验。

作为一个管理者,完全可以学习艾尔弗雷德?斯隆的这种方法,积极听取不同的意见。

不过,要做到这点,还要创造一个平等的交流氛围。因为平等的交流氛围是能够让员工畅所欲言的重要保证。当享有平等的发言权时,员工不会因各种各样的顾虑而不愿意表达自己全部的心声,他们会把自己完全作为企业的一分子,以主人翁的精神将自己的观点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并希望自己的观点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好处。

(3)懂得群策群力

当生产难题摆在大家面前的时候,简单地下道命令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呢?过去的众多事实已证明了它不是这么回事。提出问题可能比下命令更容易让人接受,它常常能够激发下属的积极性。

南非约翰内斯堡有一个专门生产精度机床零件的小制造厂。有一次该厂的总公司老板伊安?麦克唐纳抓住机会接受了一笔很大的订货,但是他深知自己无法满足预定的交货日期。车间的工作是早已计划好的,这批订货所需要的时间太短,以至在他看来接受这批订货似乎是不可能的。

他并没有为此催促人们突击这批订货,而是把大伙儿召集在一起,向他们解释一下面临的情况,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他们能够按期完成这批订货的话,对于公司和他们将意味着什么。

然后他开始提出问题:

“我们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处理这批订货吗?”

“谁能想出其他的生产办法来完成这笔订货?”

“有没有办法调整我们的工作时间或人力配备,以便有助于突击这批活儿?”

雇员们七嘴八舌提出了许多建议,于是,这批订货被接受了,而且按期交货。

用人管人一点通:

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积极听取员工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更全面的发现和解决公司内部和对外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