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悟出管人用人心法
7999200000048

第48章 软硬兼施,恩威并重

“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不但是古代帝王在御人过程中惯用的手段,他同样是现在管理者手中的筹码。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李善长是他手下的一位得力干将,以多谋善断著称。朱元璋将其比之为汉初萧何,称他为“功臣之首”,并在开国后命他为首任丞相。然而好景不长,朱元璋的皇位坐定后,对待李善长的态度简直判若两人。他过去称赞李善长“处事果断”,现在则责其“独断专行”;过去他特许李善长对疑难大事先处理后上奏,称赞他能够“为朕分忧”,现在则责其“目无皇上”。朱元璋对待李善长的态度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反差,是因为他担心李善长因功高望重而威胁到自己。

李善长察觉到朱元璋对他有猜忌后,一连几天,假称有病而不上朝,并借此向朱元璋呈上奏章,在奏章中他提到了两点:第一,对不能上朝议政表示歉意;第二,请求致仕(退休)。按照惯例,朱元璋会下旨慰问、挽留。但是,这次他并没有这样做,而是顺手推舟,即刻批准了李善长的退休奏请,毫不费力地把李善长赶出了相位。

李善长的相位被削,对朱元璋已经不再有任何威胁。但如此做法必然会引起很多人的不满,身为开国皇帝的朱元璋自然明白人心所向的重要性,为了笼络人心,避免自己因罢黜李善长给人留下寡情薄义的印象,他把自己的女儿临安公主下嫁给李善长的儿子,使李家成为了国戚。

清朝乾隆皇帝对知识分子同样采取了软硬兼施、恩威并重的方法。

乾隆在位期间,大兴文字狱,有案可查的竟有七十余例,远远超过他的先辈们。

随着文字狱的兴起,文人仕士人人惶恐不安。因为一篇闲情文章或几句赏花吟月之词都有可能被冠上莫须有的罪名,这就是乾隆的“大棒”。他凭着无情的棒子巩固了自己的地位,然而他并没忽视“送胡萝卜”的重要性,同时对知识分子采用了怀柔政策。他在朝中规定:皇族的老老少少们见了大学士要行半路礼,并称之为“老先生”,如果这位大学士还兼着“师傅”,就称之为“老师”,自称“门生”或“晚生”。

乾隆的怀柔政策不仅限于此,除了在言行上表示礼貌外,乾隆一方面大搞正规的科举活动,不断网罗文人加入为朝廷服务的队伍;另一方面特开博学鸿词科,命地方官或巡游大臣把那些自命遗老、高才、标榜、孤忠或写些诗文发泄牢骚的文人,以及不屑参加科举考试而隐居山林同时又有些威望的隐士推荐上来,由自己直接面试。

通过这样的方式,乾隆先后三次共录用了24人。录用者本人春风得意,自然感激皇恩浩荡;落榜的人自感羞愧,没有颜面再自命匮老或狐忠去讽刺朝政。录用过后,乾隆对被录用者关心备至,比如:其中有个叫顾栋高的人,录用时年事已长,在当时却被授予国子监之职;至年老辞官时,乾隆亲自书写了两首七言诗加以褒奖;后来,乾隆下江南,又亲赐御书,跃级封他为国子监祭酒。

其实,会用此法的人不仅仅是帝王,帝王朝中的臣子同样能将此法运用得灵活自如。

曾国藩在用人的时候,能够做到软硬兼施、恩威并重,使得效力之人尽职尽忠。

刘铭传是湘军中比较有名的将领。他出生淮北,身上带有一股粗野豪迈的味道。在他18岁那年,家人遭到土豪的勒索,其父亲和哥哥被吓得跪地求饶,并将家里财物交给了土匪。刘铭传外出回家后,听说了这件事,顿时火冒三丈。他咽不下这口气,发誓要为家人雪耻。

后来,他找到了那位勒索他父亲的土豪。这位土豪见到刘铭传后,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并当着手下的面侮辱他。刘铭传抓住机会,上前一步,抢下一把刀,顺势砍下了这位土豪的脑袋。从此,刘铭传在当地出了名。他招兵买马,很快组建了一支队伍,从此横行乡里。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李鸿章开始招募淮勇,立即将刘铭传的队伍扩充到淮军中,并起名为“铭字军”,由刘铭传亲手指挥。李鸿章非常看好“铭字军”,花了不少财力改进该军装备。刘铭传也没有辜负李鸿章的期望,带领铭字军立了不少军功。但让李鸿章烦心的是,刘铭传为人狂妄,难以培养。

剿捻时候,曾国藩要借用淮军,李鸿章索性将铭字军调给他,由他指挥。当时,曾国藩手下还有一员猛将,他就是陈国瑞。陈国瑞是湖北人,少年时便加入了太平军,后来他投了蒙古王爷僧格林沁。此人骁勇善战,很有胆识。在一次作战过程中,他正在营中吃饭,敌方炮弹将其手中酒杯击碎,他面不改色,操起椅子便坐在营房外,向敌军方向大叫,要敌军向他开炮,令手下士兵敬畏。

两名猛将都没有读过书,为人比较鲁莽,相处久了难免发生矛盾。二人所带军队在军营里发生过两次械斗,令曾国藩头疼。曾国藩苦苦思索,欲寻找一个好好使用二人的方法。

刘铭传有勇有谋,所率铭字军装备先进,战斗力强。为了让刘铭传听从指挥,曾国藩有其独特的办法。当刘铭传有过时,曾国藩对他进行严厉批评后,对其过失并不追究。刘铭传也因此对曾国藩有了敬畏之心,不再狂妄。后在曾国藩的调遣下,率领铭字军北上剿捻。

曾国藩知道陈国瑞因佩服僧王才为僧王效力的,要想使这个桀骜不驯的人为自己效力,自然应该让他对自己心服口服。陈国瑞违反军纪后,曾国藩先是义正辞严,尽数落之能事,灭掉他的嚣张气焰,然后转移话题,夸赞他的优点,称赞他是一个可造之才,将陈国锐治得服服帖帖。

然而此人本性难改,一旦回到营中,便将曾国藩的命令抛诸脑后。曾国藩见软方法不行,立即向清廷请旨,要求撤去其职位。陈国瑞知道后,顿感惊慌,向曾国藩求饶。

由此可见,曾国藩的用人术非一般人所能够做到的。要不然,刘铭传和陈国瑞这两位强悍的猛将是不会听他摆布的。也正是因为曾国藩的会用人,才会有很多出色将领敬畏他,愿意为他出生入死。

帝王也好,臣子也好,他们之所以愿意用软硬兼施、恩威并重的御人方法,是因为这种方法的确有很强的实用性。一方面能够收揽人心,另一方面可以起到震慑作用。只要这两方面能够恰当地结合起来,就会起到明显的效果。

比如,管理者在设定奖金的同时也设定罚金。设定奖金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设定罚金的目的是为了惩处工作懈怠的员工。如果只设定奖金而不设定罚金,不仅不能够调动一些对奖金毫不在乎的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反而是在放纵他们;如果只设定罚金而不设定奖金,所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都很难提高,因为他们认为没有必要比别人干得多,只要能够保证不受罚就可以了。这样的风气一旦形成,对企业将是致命的打击。

用人管人一点通:

管理者在运用“软硬兼施,恩威并重”的方法对付员工的时候,一定不可以照搬照抄古人的方式。因为,不同的人施用这种方法的目的不同,因此他们的具体表现方式也不同。要想使这种方法产生效用,管理者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