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刚柔兼济:刘秀
7994900000021

第21章 礼贤下士

历史造就了刘秀,刘秀也改变了历史。刘秀的成功,再次证明了英雄人物必须顺应民心才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王莽篡汉之后,天下大乱,民心思汉,各地豪杰起兵反莽,都以辅汉为号召;赤眉、绿林立刘氏为帝,天下翕然响应。刘秀兄弟起兵之初几度陷于危亡之境,犹能联合新市、平林、下江三军,起死回生,取得大捷,处处可见刘姓的影响。更始一举尊号,三辅清宫除道而迎之,足见吏民思汉已久。刘秀持节河北,九死一生,终能众志成城以成大业,也可归因于汉廷对河北诸郡的深远影响。这一切都说明光武集团的崛起是人心所向,顺应了历史的潮流。

刘秀的个人努力也是这场龙争虎斗的精彩之笔,他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

刘秀北徇燕赵,以河北为兴业基地,诛灭王郎,降服铜马,铲除更始鹰犬,全力统一河朔。河北略定,民心已固,则南下河内便无后顾之忧,天下重镇洛阳亦可远望。刘秀称帝之后定都洛阳,虽处四战之地,却游刃有余,从容驾驭规模巨大的战争格局。他先易后难,由近及远,运用灵活的战略战术,先后消灭了西线的赤眉,东线的刘永、庞萌、张步,北线的彭宠、张丰,南线的邓奉、秦丰、田戎、李宪。关中丛生之敌转眼之间灰飞烟灭,显示了光武帝异于群雄的智慧和胆略。

光武帝为避免多线作战,于数年之内不与陇蜀交锋,尽量姑息忍让,力求和平解决。关东悉平,天下大势日趋明朗。光武帝在争取河西归顺之后,以夹击之势围歼隗嚣集团,平定陇右。陇地既平,则蜀地亦无远图,仅两年便为光武帝消灭。整个战争阶段异彩纷呈,高潮迭起,15年岁月风云,尽显英雄本色。

刘秀不仅是杰出的军事战略家,其战术运用也时出妙笔,令人叹为观止。在河北战铜马、宜阳战赤眉、桃城战庞萌、略阳战隗嚣之际,光武帝都亲自指挥,以坚壁挫敌之策休兵养锐,以逸待劳,克敌制胜。

他起兵南阳,定业河北,席卷三河,又控制两京,饮马江淮。天下版图虽然未尽得手,光武帝却已成竹在胸,举重若轻,而不迫于争战,一以从容之心、弘远之志,致力于建设。

然而重建一个国家又是何等艰难,一个新政权面对山河残破,满目疮痍,可谓百废待兴,万机待理。光武帝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

史称光武未及下车,先访儒雅,四下访求德高望重的儒士,求贤之意到了“求之若不及”的程度。光武帝刚刚即位,就在河阳召见了七十多岁的西汉遗老卓茂,并下诏褒扬:“前密县县令卓茂,严以自律,高风亮节,为人所不能为。名冠天下者,当受天下重赏。以前周武王兴兵灭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任命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食邑二千户。”

在32名中兴功臣当中,卓茂是唯一没有战功的文臣。光武帝之所以如此厚待卓茂,是为了树立一个良吏的榜样,表明他对优秀知识分子的重视,形成一种重视文治的政治风气。

卓茂是南阳宛城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官至郡守。卓茂年轻时求学长安,精通《诗》、《礼》等儒家经典,被誉为通儒。后来卓茂担任丞相史,宰相孔光也称他为长者。卓茂性格仁厚,为人所敬慕。有一次他驾车出行,他的驾马被一寻马之人错认,卓茂明知对方看错,却没有与那人争论,而是解下跟随自己多年的马交给对方,自己挽车而去。卓茂临走时又说:“万一阁下认错了马,请到丞相府还给我。”时隔不久,那人找回自己的失马,赴丞相府归还卓茂的马匹,羞愧难当,叩头道歉,为卓茂的人格修养所折服。

卓茂后被调往河南密县担任县令,在任期间重视教化,“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几年之后,民风淳厚,路不拾遗。汉平帝时河南二十余县都遭受了蝗灾,唯独密县得以幸免,人们将这种偶然的幸运也归功于卓茂的善政。当卓茂调任京官时,密县的百姓都涕泣相送,告别这位造福一方的父母官。

卓茂被光武帝任命为太傅之后,他的两个儿子也担任了太中大夫和中郎,父子共荣,为世人歆羡。建武四年,卓茂去世,光武帝素服亲临送葬,表达了他对这位长者的敬意和追思。

类似卓茂名重一时的还有孔休、蔡勋、刘宣、龚胜、鲍宣等人,他们志同道合,不愿屈事王莽,表现出很高的气节。刘秀即位之后,也是四下寻访,生者封侯晋爵,逝者赏赐子孙,旌显门户。尽管这些人对战争的胜负未必有实际的作用,但光武帝却每每优辞重礼,首加聘命。

当时群雄竞逐,四海鼎沸,那些攻城略地的猛将,运筹帷幄的智士,正见重于世,而光武帝却能在戎马倥偬之中,效仿古代周燕之君表闾立馆的礼贤之举,选拔忠厚之臣,旌表循良之吏,吸引更多的知识精英投效光武政权,显示了他的政治远见。光武之平定天下,并不单纯依靠武力,亦看重文化的力量和精神的感召,以浓厚的德治气象凝聚人心。正是武功和文治并举的策略,才有了天下贤士云集光武政权的大好局面。

两汉之交,四海离乱,不少幽人隐士,高栖于山林,寄情于田亩,远离政治的血污,保全名节,千金不移其志。《论语》上说:“举逸民天下归心。”光武帝于天下纷争之际,却有心思访求这批隐逸之人,其用心所在,也正是为自己赢得礼贤的美名。

刘秀的老同学严光(字子陵),就是一位隐身不出的高人。刘秀即位之后,让下属四处寻访严光。不久,齐国传来消息:“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光武帝疑心此人就是严光,就派人准备了礼物再去查探,此人果然就是严光。但这位清高的严光先生,似乎并不理会皇上的美意,一再谢绝光武帝的邀请。直到第三位使者来到齐国,再次转达光武帝的邀请,严光这才迫于无奈,随使者来到了洛阳。

到达洛阳的当天,严光就受到了光武帝的盛情款待。然而当光武帝亲临严光下榻的馆舍时,严光竟蒙头大睡,一点面子也不给皇上。光武帝也不以为意,他走到床边,一边轻轻抚摸严光的肚子,一边试探性地问:“高傲的子陵,不能帮助我治理天下吗?”严光闻而不应,过了很久,他才睁开眼睛回答:“古代的尧帝功德闻名,而巢父却隐身世外。人各有志,何必勉强呢!”光武帝不由叹道:“子陵,我就真的请不动你吗?”话不投机,光武帝只得失望而归。

不久,光武帝又约见严光,回忆往事,共叙同窗之谊,畅谈了整整一天。光武帝以朋友的口吻问道:“朕和以前相比怎么样?”严光不卑不亢地说:“陛下比以前稍强一些。”当夜两人又同床共眠,严光在睡梦之中竟将大腿架在了光武帝的腹上。第二天,太史上奏天象有异,发现客星上犯御坐。光武帝笑道:“朕和老朋友严子陵睡在一起,不必惊慌。”

尽管光武帝一再表示自己的诚意,却始终未能打动严光。这位高人心怀孤竹之洁,乐于隐身世外,他后来独居于富春山下,八十而终。

类似严光这样“义不与帝王为友”的隐逸之士还有牛牢、周党、井丹、逢萌等人,光武帝都表现出了宽容的态度,还给予了一定的生活补贴。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奖励名节,更为光武帝所重视。

在汉陇双方交恶为敌之后,护羌校尉温序被陇西隗嚣劫持,温序临危不屈,慷慨受剑而死。光武帝闻讯后十分悲伤。当温序的灵柩运达洛阳,光武帝赐以城旁之地,厚葬这位气节过人的烈士;后来又让温序的三个儿子担任郎中,以告慰逝者,激励世人。

汝南人周嘉也是一位令人钦佩的义士。在一次平定地方反叛的战斗中,太守何敞指挥的部队被凶猛的敌兵冲垮,何敞也中箭落马,在敌兵围困、白刃交加的危急关头,周嘉以自己的身躯掩护太守,仰天号泣,请求以自己的性命赎回太守之身。他的义举感化了敌兵,使他们停止了杀戮。后来周嘉被举为孝廉,担任尚书侍郎;光武帝在召见他时又询问了他以前的遇险经过,称他为长者,还要把女儿嫁给他。

光武帝对遭受公孙述迫害的西部名士也多加褒扬和抚恤。

公孙述在蜀地建立政权之后,四下征召著名人士为之效力。蜀郡的王皓、王嘉拒绝公孙述的征召,使者以其家人的性命相威逼,王皓、王嘉先后伏剑而死。广汉的李业信守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古义,不受利诱,饮毒而死。巴郡的谯玄面对公孙述派人送来的毒药,坚贞不屈,从容说道:“保志全高,死亦奚恨!”毅然接受毒药,准备赴死。他的儿子泣血叩头,愿以千万家财赎回父亲的性命,谯玄这才免于一死。另外还有费贻、任永、冯信等人,也都表现了过人的气节。

光武帝平定巴蜀之后,下诏旌表李业之间,令官府归还谯玄的钱财,又征召任永、冯信、费贻等人。由于光武帝对巴蜀人士多有任用,西部地区的士人纷纷投奔光武政权。光武帝礼贤下士,奖励名节,确实收到了理想的成效。